比特幣交易平臺脆弱 被指傳銷式騙局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 隨著越來越多的商家和消費者開始使用比特幣在網絡上進行交易,比特幣的風險也逐漸凸顯。這種不由中央銀行發行、不受監管的虛擬貨幣,并不如人們預想的那樣牢靠,不少投資者在比特幣過山車式的漲跌行情中損失慘重。更有觀點認為,從財富分配的特征看,比特幣就是有遠景支持的傳銷式騙局。而比特幣的支持者ellis,不遠萬里從美國跑到中國來掘金比特幣,在他看來,比特幣的未來可謂是一片光明。
記者:現在在比特幣的支付上,并不是很多地方支持比特幣的支付,這種情況下你認為比特幣實際的作用怎么體現呢?
ellis:現在有些支付的公司有(英)還有其他的,然后有很多的創業公司開發新的支付方式,已經有好幾萬個公司會收比特幣了,有一些大的網站,但是還不算是主流的一個支付方式,但是交易網站比如哪個淘寶或者易貝收到以后,就會變成主流的方式,我估計很快就會這樣。
記者:其實現在包括很多國家,我知道德國可能是承認了比特幣的合法地位,但是在美國,相對來講這個位置還比較尷尬,我知道美國五月份的時候也查封了一個比特幣的賬號,250萬美元,就是這樣對于很多國家對比特幣合法性的遲疑,你覺得會不會形成一個對比特幣未來一個更大的風險呢?
ellis:可能在一個國家風險比較大,但是比特幣沒有一個重要的國家是分散的貨幣,所以一個國家控制比特幣的話,還有兩百多個其他的國家還能用,所以如果政府要控制比特幣就需要所有的國家都在一起管理這個,所以這個很難。
記者:看到過一篇論文,它監測了所有比特幣的交易場所,在它的監測結果發現,有超過55%的比特幣的交易場所、交易網站都倒閉了,或者是暫停服務了,包括有很多這種網站可能暫停的時候也沒有對用戶做退款,怎樣來看這樣的一些風險呢?
ellis:因為現在不是正式的管理比特幣的交易,有很多這種問題,跟其他的貨幣一樣,但是政府開始正式的管理比特幣的交易以后,可以有一些不同的銀行或者什么做這種交易,讓人可以信任這些公司,現在信任還是很早。
自我實現的預言:淘寶有的可以用比特幣交易了,不過我覺得不靠譜。
長鋏(jiá): 可能許多朋友還在為比特幣貨幣屬性而疑慮,但事實上,區塊鏈才是比特幣的核心思想,任何資產都可搬到區塊鏈,這就是智能資產的由來,這也正是無數人為比特幣而瘋狂的原因。
胡翌霖 :秋后算賬的風險免不掉,目前只能是灰色地帶運行。
我是一只甘泉 :真正接觸過比特幣領域就能發現,他們是極大風險和瘋狂的真正結合,也許正是因為比特幣的不確定性和無比寬廣的想象空間,才會締造瘋狂的追隨者。
比特幣風險:
1、交易平臺的脆弱性。比特幣網絡很健壯,但比特幣交易平臺很脆弱。交易平臺通常是一個網站,而網站會遭到黑客攻擊,或者遭到主管部門的關閉。
在《計算機科學講義》2013年系列會議文集中有一篇論文,作者追蹤了在過去三年內成立的40家比特幣交易平臺后,發現其中18家已經關閉,包括曾經成交量排名第二的TradeHill。有13家關閉時沒有提前警告,5家是因黑客入侵而被迫關閉。18家關閉平臺中,只有6家向客戶退款,5家沒有退款,剩余的幾家情況未知。他們的研究顯示,比特幣交易平臺的平均壽命是381天,一個新交易平臺失敗幾率是45%。
2.交易確認時間長。比特幣錢包初次安裝時,會消耗大量時間下載歷史交易數據塊。而比特幣交易時,為了確認數據準確性,會消耗一些時間,與p2p網絡進行交互,得到全網確認后,交易才算完成。
3.價格波動極大。由于大量炒家介入,導致比特幣兌換現金的價格如過山車一般起伏。使得比特幣更適合投機,而不是匿名交易。
4.大眾對原理不理解,以及傳統金融從業人員的抵制。活躍網民了解p2p網絡的原理,知道比特幣無法人為操縱和控制。但大眾并不理解,很多人甚至無法分清比特幣和Q幣的區別。“沒有發行者”是比特幣的優點,但在傳統金融從業人員看來,“沒有發行者”的貨幣毫無價值。
5.比特幣合法性面臨風險。在美國,2013年3月18日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發布了虛擬貨幣管理條例,認為比特幣交易是一種貨幣轉移業務,在美國開展業務需要獲得所有的相關許可,并把MtGox列為重要的監管對象。2013年5月,美國國土安全部凍結了MtGox的兩個美國銀行賬戶,指證該公司涉嫌為洗錢提供便利與無證經營貨幣轉移業務。
為了獲得經營許可,MtGox需要繳納2500萬美元購買交易執照,還要差不多一年才能走完所有程序。10月2日,美國聯邦調查局查抄了最著名的地下交易網站“絲綢之路”,沒收了2.6萬比特幣,總價值為320萬美元左右。
6.漏洞。兩名美國學者發現,在比特幣的開采過程中,也就是“挖礦”過程中,多名礦工合作進行挖礦有可能導致比特幣分配不公現象的出現,并最終導致這一貨幣體系出現壟斷。
- 比特幣,傳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