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四項非遺閃耀第八屆中國非遺博覽會
10月17日至21日,同仁堂集團在山東濟南攜旗下“同仁堂中醫藥文化”“同仁堂西黃丸傳統制作技藝”“同仁堂壯骨藥酒傳統制作技藝”和“同仁堂微丸傳統制作技藝”四個非遺項目,多件體現同仁堂中醫藥文化的博物館藏品復制品、40個珍貴藥材蠟葉標本以及大健康相關產品精彩亮相本屆博覽會展示和售賣,廣受關注和好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是非遺領域全國性重點品牌活動,每兩年由文旅部主辦一屆,第八屆非遺博覽會以“保護傳承 守正創新”為主題,邀請211項非遺代表性項目、100余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參展,全面展現我國批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年來的非遺保護成果。
此次同仁堂集團的展臺位于展館一層的“健康與養生”展區,古色古香的展臺不僅有“同仁堂西黃丸傳統制作技藝”等非遺技藝的現場展示和體驗,還有養生雞尾酒、枇杷露和養生茶試飲及相關產品的展示售賣,很好地契合了此次博覽會“融入現代生活 創造美好未來”理念;在展臺對面,一面擺放著40個中藥材臘葉標本的大型展示墻格外引人注目,這些標本的植物來源是1972年第二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期間,由北京市和同仁堂集團專家在北京周邊地區收集的,彌足珍貴。更有講解員還為觀眾現場介紹了“同仁堂主人謹識”等三枚百歲高齡的印章、同仁堂針灸銅人、《同仁堂藥目》和佐證同仁堂供御藥歷史的《配方制方目錄》等文物復制品背后蘊含的品牌故事。
北京市文旅局領導來到同仁堂展位巡展時表示:“同仁堂這次把針灸銅人等中醫藥文化展品帶來,配合非遺活態展示,氛圍感拉滿,真不錯!”文旅部的一位資深策展專家也說:“上個世紀的中藥標本放在這兒,品牌歷史底蘊一下子就出來了,同仁堂文化真是源遠流長啊!”
“這是啥,綠豆嗎?”這是不少觀眾在看到西黃丸和微丸傳承人制作技藝演示后的第一反應,在了解到這是一種傳統制藥方式后,許多觀眾不禁拿起手篩一試身手。“同仁堂這個現場調酒真不錯,口感很好,非遺也有新氣象!”一位來自山東聊城的王先生說,“國公酒外用時可以混合姜末加上熱水泡腳,效果很好”,通過藥酒項目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吳彤對產品的細致介紹,許多經銷商發現了商機,搭建起進一步合作的橋梁。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