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賀詞|綠之韻集團董事長胡國安:走進我們的世界,懂我們
“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又是一輪月圓時,不管你現在身在何方、以什么樣的身份去詮釋“家”的意涵,我們都應知道月圓總有星相伴,人圓總有家相隨。
值此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我謹代表綠之韻集團向各級領導、各界朋友、各位綠之韻家人致以節日的祝福、親切的問候和由衷的感謝!
轉眼間,2024已經過去一大半,你可能正在經歷或者已經經歷了許多未知的不確定和挑戰。由不確定性產生的焦慮與不安已經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日常情緒,大到消費習慣,它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事業。
然而,我們并非這個世界上最特殊的那一代人,世界也并非只有當下是充滿不確定的。縱觀人類的奮斗史,這個世界總是在波動中陡折前行、滾滾向前。
置身經濟寒流、行業暫時困頓的大背景下,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腳步不是沖刺,而是堅持。“五五規劃”的征程中,我們堅守的、堅持的就是一場長期主義(Long-termism)的勝利。
這個世界的模樣,取決于你凝視它的目光。如同一位有信仰、有夢想、有行動的馬拉松跑者,綠之韻在目光堅定的奮斗里,在昂揚奮發的進取中確定意義、體現價值,進而定義21歲生命的精彩、定格歷史的脈動。
你所有的努力,日月星光從不過問,但時光卻從不辜負。這樣的圖景,就是當下的綠之韻人真實的寫照。或許,你要做的,就是走進我們的世界,懂我們。
產品&長期主義
國人的習慣,凡事都要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答案,從前人的智慧中尋找答案。
古代營銷典故中,講述了伯樂相馬、文君當壚等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展示了古代商人對產品營銷的巧妙策略,也反映了他們對產品質量和服務的重視。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工匠精神”中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和對技術的精益求精是永恒的。
我們深諳,產品的成長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沉淀,讓消費者買單從來不是因為價格便宜,而是因為產品足夠好。不管從事哪個行業,都要堅持以產品為導向,堅持產品研發的長期主義,以與時俱進的方式增強消費者信任和青睞。
“乾坤日月當依舊,昨夜今朝卻異同。”產品導向的背后,是不斷精進的科研力量。近年來,我們先后與南京大學、湖南中醫藥研究院、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等多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達成戰略合作,同時還成立了“產品專家委員會”,對旗下各系列產品的原料供給、加工工藝、品質提升進行科技攻關,只為不斷提升產品研發和技術含量,以期研制出更多元化、高科技含量的好產品。
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依托優勢資源振興鄉村產業,長遠看勢必要走產業融合、延鏈補鏈的集合發展之路。我們堅持產品研發和鄉村振興相結合,以產學研用結合為模式,以中藥材種植為引領,在新化和安化建設黃精中藥材種植基地,與國內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研發了黃精復合益生菌凍干粉、纖慕黃精發酵飲品、胡氏黃精湯等以黃精為原材料的鄉村振興產品。
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這是天人合一、萬物并育的中國智慧。我們還積極推進產品拓展戰略,打造產品品牌IP,不斷發力科技養生、微生態、低碳生活、女性健康、健康飲食等大健康產品線,不斷挖掘市場的機遇和消費者的需求,推出符合時代潮流、詮釋東方美學智慧的產品和營銷活動,旨在進一步鞏固綠之韻品牌在廣大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責任&長期主義
精進產品,只有比較級,沒有最高級;踐行公益,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回首我們這些年的公益路可以發現,自2006年以來,我們從未停止過對公益事業的堅持和思考。即便是面臨著企業的暫時困境,面臨健康行業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和挑戰,我們始終堅守履行社會責任的長期主義。
我們認為,企業社會責任不僅是一種價值觀念的外溢,還是企業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共融共生的內生性機制。一直以來,我們秉持與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積極參與各類公益事業,做公益路上的“長跑者”,力求企業發展成果惠及民生,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美好生活的“硬度”,折射著綠之韻投身公益的“熱度”。多年來,我們有計劃性地開發公益項目,打造出“關愛困難母親”“捐建希望學校”“書香助學”“綠+兒童關愛”“圓夢行動”等多個公益品牌項目,通過精準施策,靶向發力,不斷探索符合企業實際的公益幫扶形式,放大慈善效應,努力開拓新時代公益事業的新思路、新路徑。
公益結對幫扶協議簽訂現場
拔節生長,璀璨向陽。截至目前,我們的公益足跡已經遍布全國10多個省份,先后參與捐助了100多個公益項目,開展了400多場愛心公益活動,累計捐贈款物達8600多萬元。每個項目都有著廣泛真實的社會需求,不僅經歷了長期實踐探索及成效驗證,也讓善行成為綠之韻人生命的一種習慣。
除了這些公益品牌項目外,我們還策劃開展了一個具備較強社會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公益綠跑。綠跑創立之初,就一直在不同領域,針對不同人群開展公益行動,這是一場已經持續近10年的公益健康跑,累計捐贈愛心善款3000多萬元,現代健康生活理念普及3萬多人,間接影響和直接帶動了28萬人加入公益行列。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們的公益事業正悄然發生著變化。它的視野更廣了,從關注個體,提升為關注社會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它的平臺也更大了,從設立慈善基金到升級為公益基金會。這些,源于我們始終倡導社會責任的長期主義。
“為”與“不為”的選擇背后,是對發展為了什么的回答。未來,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踐行ESG行動原則,著眼長期價值,以實際行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進一步推動企業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人才&長期主義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可以說,企業只有樹立長期主義的人才觀,不斷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才能讓企業內部創新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得以充分涌流。
對于人才,《老子》中“生而弗有也,為而弗恃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這句話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多年來,我們持續挖掘人才,發現人才,做人才的孵化器,讓不同專業特長、不同職業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這就是我們對待人才的“生而弗有”。
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我們在員工、經銷商個人素質與工作經歷的基礎上,給予他們廣闊的事業發展舞臺,引領和激勵他們實現目標,并且有效地賦予責任和權力,讓每一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這就是我們對待人才的“為而弗恃”。
回溯發軔,綠之韻的故事歷歷在目。我們誕生在非典時期,多年后我們再一次成功抗擊新冠疫情,歷經重大考驗,堅強地生存了下來。縱觀這些年,員工和經銷商是我們最寶貴的無形資產。關心他們,不僅僅只是關注他們眼前的物質利益,還要創造幸福的生活。
稻盛和夫有一段名言:把員工幸福放第一位企業,都會活得很好。我們投資20億元人民幣建設的綠之韻中心項目,由一棟五星級酒店和一棟甲級寫字樓及裙樓組成,正在加緊全面裝修施工,2025年將投入使用,這將成為我們幸福的新起點和發展歷程的新地標。
新辦公大樓的喬遷,不僅是一次物理空間的轉變,更是一次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的升華。新辦公區的設計理念融合了現代感、藝術性與實用性,寬敞明亮的辦公環境、先進的辦公設施以及人性化的空間布局,每一個細節都體現了我們對員工、經銷商福祉的關注,以及對提升工作體驗的不懈追求。
我相信,在綠之韻中心這個新的起點上,我們的力量將更加凝聚,服務將更加精進,創新將更加深入,未來也將更加美好。
品牌&長期主義
心理學上,有一個很著名的荷花效應,它講了這樣一個現象:池塘里種滿了荷花,第一天開一朵、第二天開兩朵、第三天開四朵、第四天開八朵……每天荷花開放的數量,都是前一天的兩倍。
長期主義,其實也是一樣。當你在一個專業領域持續堅持的時候,慢慢會發現收獲越來越多。總是淺嘗輒止,或是堅持一段時間后放棄,那么到最后,往往一無所獲。
品牌躍升的背后,是我們對于品牌的長期堅守。“和誠立信 競超興業”的品牌精神,貫穿了綠之韻21年發展的全過程。不論是“建百年企業 創世界名牌”,還是“歡喜、自在、堅持”“讓我們一起快樂地奔跑在幸福的道路上”和“用良知創造美好”,都與“水的精神”高度契合。
這種高度契合,是一脈相承,是衍生創新,不僅代表著廣大消費者對我們產品品質和品牌影響力的高度認可,更是民族品牌要強精神與健康行業氣質的一種雙向奔赴。
在相對成熟的市場環境中,“品牌”的顆粒度將更細,更垂直。綠之韻必須跳出商業品牌的框架,將“品牌”作為獨立一個概念來理解。“品牌化”不是有多少預算做廣告,而是思考方式和行為的轉變,是勇于站到公眾面前做出品牌承諾,并敢于長期踐行。
今年,是我們“五五規劃”起始之年。我再次承諾,在未來發展中,綠之韻品牌將永遠堅持“三個不改變“: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服務市場的理念永遠不改變;保證廣大經銷商的利益,建立互惠互利、永續經營的理念永遠不改變;把綠之韻打造成為所有綠之韻人、事業伙伴利益均沾的生命共同體永遠不改變。
日月更替,斗轉星移。21年來,歷史場景幾經轉換,而我們孜孜不倦、生生不息的印記,卻始終清晰。
慢發者先至的精彩敘事,激蕩著“堅持再堅持”的精神氣質。只要我們的精神內涵是雋永的,內心是篤定的,持之以恒地堅守產品、責任、人才和品牌的長期主義,就能闖關奪隘,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