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直播帶貨“立規矩” 保健品不再受限迎反轉
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制定的《北京市直播帶貨合規指引》正式發布。相比較于之前的意見稿,其中涉及到保健品直播的部分變動最大,可以說是兩極反轉。
消費者需求的強烈,讓大健康產業的地位不斷提升。《北京市直播帶貨合規指引》(以下簡稱《指引》)的發布,將進一步推動直播帶貨治理重心從事中監管、事后處罰向事前預防轉變,大健康產品直播帶貨業態,不再細節化地禁止某個品類,迎來利好。
01.直播“規矩”不限制保健品
關于直播立規矩這件事,曾引起過非常激烈的討論。今年的6月7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北京市直播帶貨合規指引(征求意見稿)》,對直播帶貨平臺管理責任不到位、商業營銷行為不規范等問題進行制約和管理。《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直播帶貨從業人員不得以介紹健康、養生知識等形式變相發布保健食品廣告。
隨之便出現了不少的解讀,不約而同的觀點基本雷同,認為保健品將會成為直播帶貨的禁區。
其實當時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僅僅是一個意見稿,而且很多內容的解讀有些斷章取義,直到近日《北京市直播帶貨合規指引》正式發布,才迎來“真相”。
“在直播中發布商業廣告,應按規定嚴格審核把關,確保符合有關廣告發布要求。”這一條是對于直播產品的要求,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符合有關廣告發布要求。也就是說,不再細節化的去禁止某個品類,而是將范圍放大到,只要符合廣告相關條例就行。
簡單總結來說就是,直播“規矩”并不限制保健品。
02.大健康產業迎來兩極反轉
從上述內容當中不難看出,從6月初的意見稿再到8月初的正式版,保健品直播的“待遇”可以說是兩極反轉,從被諸多解讀“禁止”再到只要符合有關廣告發布要求即可,這也讓不少從業者長舒一口氣。
其實,保健品日益成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必備品”,畢竟健康養生已經成為日常。隨著大眾意識的提升,大健康產業的地位已經在逐漸提高,大家對于保健品也已經從曾經的不信任甚至抵觸,開始逐漸轉變為主動接受。
這一次《北京市直播帶貨合規指引》從意見稿到正式版,保健品這天差地別的“待遇”上就能直接體現出這種變化。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大健康產業的地位也在大幅度提升。
不可否認的是,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催生了許多“逐利者”,他們利用各種方式來追求利益,虛假宣傳、夸大產品功效,以各種“名醫神藥”對消費者進行圍獵,瘋狂地收割消費者的信任與健康。這些人勢必會在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中被清除掉。
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大健康產業才能夠在市場中獲取信任,并且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