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今日夏至:注意“三宜”與“三忌”
今日夏至。“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夏至這天之后,白天的時間會越來越少。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夏至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了。夏至前后雨水較多,其氣候特點可概括為“濕熱”和“暑熱”。
夏至也是所謂“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陰陽交替,人體容易患各種疾病。所以,夏至時節合理的養生保健非常重要。
夏至養生“三宜”
一宜養心
天氣逐漸悶熱,暑熱耗氣傷津,會出現心煩、意亂、氣短、口干、舌燥的情況,同時暑熱多兼濕,人會感覺頭身困重。這個時候主要是調心養心、清心除煩,可以用一些應季的養心食材。
荷花一身均是寶。《本草綱目》中記載,荷花、蓮子、蓮衣、蓮房、蓮須、蓮子心、荷葉、荷梗、藕節均可藥用。蓮子性溫,補益脾腎,具有養心安神的功效。白蓮子補氣,紅蓮子更具有補血養顏的作用。蓮子心歸心經和腎經,臨床中以清心火為主要用途。荷葉清暑化濕、升發清陽、健脾胃、降脂降壓。
二宜吃瓜
民間有句諺語:“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瓜類大多清熱利濕,有效補充熱天流失的水分。
苦瓜、冬瓜、絲瓜等,都是消暑開胃、清火利濕的好選擇。需要注意的是,脾胃偏寒人群要少吃,或者煮熟后再食用。
三宜吃面
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夏至新麥剛剛登場,所以吃面也有嘗鮮的意思,新面粉做成的面條口感較好,人們可以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成分。面條以粗糧面和雜面為宜,其中以綠豆雜面、蕎麥雜面為佳。
南北各地吃的面條種類不一,陽春面、干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面、涼拌面,打鹵面和炸醬面……花樣繁多的面是許多人記憶最深處的鄉愁鄉味,也讓我們在炎熱夏日滿足口腹之欲。
夏至養生“三忌”
一忌貪涼
夏季炎熱,長時間呆在空調房中,可能會產生各種不適。空調溫度過低的時候,可能造成人體的毛細血管收縮,血流不暢,關節肌肉就要受到損傷,出現關節肌肉疼痛,還有就是冷空氣可能刺激到交感神經,導致胃腸功能減弱,出現腹脹、腹疼或者便溏的情況,這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空調病的癥狀了。
寒氣入體,除了很容易出現頭疼、呼吸不通暢、氣血運行受阻等問題,還非常容易感冒。因此空調26-28攝氏度較為適宜。
二忌暑濕
夏日炎炎氣溫逐漸升高,如果在高溫下出現大汗、頭昏、胸悶、惡心等癥狀,就要當心可能出現中暑。平時要注意避免在陽光下暴曬,可以隨身備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以解暑。
發覺中暑,需要立刻離開所處濕熱環境,到陰涼、安靜、空氣流通處喝水休息,松解衣服用冷水擦身。
三忌猛喝水
夏天水分消耗快,為了補充水分,大部分人會選擇大量快速喝水。短時間猛喝水,會給消化系統和循環系統帶來很大的負擔。身體為了減輕這部分負擔,會把一部分血液調過去干活,就會容易出現供血不足的情況。還會伴隨頭疼、頭暈等問題。即使再渴,也要小口、少量喝水。
夏至養生要點
①睡子午覺
夏至后,人們睡覺的習慣不再適合早睡早起,應該順應自然界的變化,適當晚睡早起,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長即可。太陽升起后,陽氣生發,早點起床適當鍛煉。
有條件的情況下建議應該睡好子午覺。閉上眼睛適當小憩一會兒,能夠起到調理陰陽的效果。
②適度運動
到了夏天,人們容易覺得懶散、悶熱、渾身乏力,從而很少進行運動鍛煉。但在夏至后,更應該通過運動振奮陽氣。
建議在清晨或者傍晚溫度比較舒服的時候鍛煉,選擇湖邊或者公園等空氣清新的場所鍛煉比較好。選擇節奏舒緩的散步、太極拳或者做操等方式鍛煉,避免過度出汗,損傷陽氣。
③艾灸養生
經常冬天生病,身體不舒服的人,往往是陽虛體質。而在夏至艾灸,能夠在陽氣最重的時節,通過溫性的艾灸幫助生發陽氣,祛除寒濕,從而補益陽氣,養生的效果也會更好。
④調養心神
在夏天難免會出現心情急躁、壓抑、煩悶等情況,想要調理生息,切忌心情煩躁。《黃帝內經》有言:夏季使志無怒。精神內守,病從安來。保持平和寧靜的恬淡心態,避免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以免誘發各種疾病,影響正常生活。學會釋放自己的壞情緒,對夏季養心更有幫助。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58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