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吹上天,信息很模糊!躥紅的益生菌沒那么神
從酸奶、補充劑到果凍、軟糖、茶飲,以調節腸道微生物著稱的益生菌最近被“捧上了天”。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售賣的益生菌產品,存在夸大宣傳、菌株信息標注混亂模糊等亂象,消費者壓根看不懂。市場火熱益生菌受追捧“這個品牌的益生菌特別火,一家老少都能吃!”走進大興區西紅門山姆會員店,促銷員迎面走來,賣力地向記者推銷某品牌益生菌產品:“小藍瓶”調節腸胃;“小粉瓶”專為女性定制;“小黃瓶”解決孩子不愛吃飯。記者看到,這些實際上是即食乳酸菌食品,每一顆都像凍干咖啡粉一樣,有著單獨的塑料膠囊殼包裝,30顆總重量共60克,標價259元至269元不等。“益生菌產品是當下最火的保健品種類之一。”某短視頻電商營銷業務負責人表示,就平臺入駐的產品種類看,既有酸奶、軟糖、餅干、果凍、口香糖等食品零食,也有凍干粉、口腔噴霧、泡騰片等保健品。這些“益生菌”產品有多火?記者在小紅書上以關鍵詞“益生菌”搜索,筆記數超過163萬篇。天貓此前披露的“雙11”數據顯示,益生菌與深海魚油、輔酶Q10等并列,成為首日預售中最受歡迎的保健單品。產品功效吹得天花亂墜蜂擁而至的益生菌產品將功效吹得天花亂墜。昨天,記者在多個電商平臺發現,有的益生菌巧克力聲稱吃了不易感冒、防止過敏;有的益生菌凍干粉聲稱能管理體重,增加壞膽固醇排出;有的產品直接宣稱能治療婦科炎癥、結膜炎、蕁麻疹,甚至治愈幽門螺桿菌感染。此外,不少推薦益生菌產品的筆記更是將其吹成包治百病的“神藥”。
市民王女士就經一名博主推薦,給6個月大、患有過敏性鼻炎的孩子買了某品牌益生菌,宣稱其產品能“根源緩解鼻敏”“調理易敏體質”,孩子連吃了三個月,卻沒見效果。“嬰兒過敏性鼻炎吃益生菌沒有作用。”兒研所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龐沖表示,過敏性鼻炎患兒是過敏體質,不可亂吃東西。標注混亂真實活菌數成謎都說益生菌,具體添加了什么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各個產品打出的概念五花八門,如“甄選母乳菌”“B420瘦子菌”“C3輕盈小腰菌”“LGG+GOS益生菌”“更適合國人的東方之菌”,看得人眼花繚亂。“專業菌種名字很長,有的商家就用字母縮寫表示,但具體指代什么菌,很多時候只有企業自己清楚,連專家都看不懂,更別提消費者。”乳業專家王丁棉說。目前市面上益生菌產品關于活菌數據也十分混亂:有的籠統標注為“120億益生菌”,有的稱一瓶“出廠時400億科漢森菁英菌”,有的標注“鼠李糖乳酪桿菌添加量≥1×10^9CFU/包”等,但產品貨架期內真實活菌數普遍成謎。“益生菌產業發展速度激增,但產業規范化與標準化程度遠不達標。”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環境微生物基因組主任朱寶利表示,保健品行業門檻低,不用在人體嚴格實驗,只要在小鼠做安全實驗或生化效果達到生化指標,就可以添加,部分廠家過度夸大益生菌的功能。據了解,2022年,益生菌行業曾出臺兩條團體標準——《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級規范》和《食品用益生菌通則》。但由于這兩條標準并不具有強制性,對規范益生菌市場、提高產品準入門檻作用有限。“目前益生菌行業亟待制定相應標準或法規來規范市場,如出臺相關益生菌定義及益生菌評估驗證標準,益生菌產品生產和流通環節的管理規范等標準。”光明乳業有關負責人表示。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