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直銷企業叫板藥企爭食保健品市場
“今年直銷業整體還是發展的,不過增速沒有去年快,壓力大,困難多。”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謙在日前召開的“發現·正能量”中國直銷行業公眾形象論壇上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透露,“保健品目前已經占整個直銷市場約50%份額。”
事實上,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不少直銷企業都紛紛轉戰保健品這一“新戰場”,與近年來“跨界”保健品的藥企互為敵手。
保健品PK日化產品
從2006年商務部開始頒發《直銷經營許可證》以來,大多直銷企業都采取“兩條腿”走路———日化產品加保健品,當時的領軍企業安利和雅芳則對此各有偏重:安利偏重保健品,雅芳偏重化妝品。然而,這個情況隨著雅芳的敗退逐漸發生了變化。
直銷行業“龍頭老大”安利中國公共事務副總裁余放透露:“這幾年來,保健品大約占銷售額的50%,即便是調整,也只是1%-3%的微調而已。日化產品僅占30%。”她同時表示,“今年我們的市場情況不樂觀,跟去年差不多。”某直銷企業負責日化板塊的內部人士則坦言:“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大,化妝品利潤不高。”
行內預計,安利今年將會以年銷售300億元繼續領跑中國直銷行業,緊跟其后的是120億元的完美、100億元的無限極以及60億元的玫琳凱。在此名單中,僅以玫琳凱仍堅守“純日化”戰略,完美和無限極都早已將保健品作為主打。而曾一度作為直銷行業內日化產品“佼佼者”的雅芳,近年來因“賄賂門”業績一瀉千里,返回直銷行業前五早已無望。
“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安利和雅芳都是第一陣營的。但在中國卻只剩安利一家獨大,原因很多。”楊謙向記者分析指出,“除了雅芳自身的原因,安利這幾年的發展戰略是符合中國市場發展的。”楊謙同時指出,直銷行業的前五名差距在縮小,“且這個趨勢還在延續。”他補充解釋,“但第二名要跟上甚至超越安利需要一定的時間。”
傳統直銷企業PK藥企
“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保健品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的潛力也在開發中。”余放表示,安利今年業績難達到300億元,但肯定超過去年的267億元。
余放所指的“競爭激烈”,便是來自不少醫藥企業的“跨界”———2012年,數十家中藥上市公司不約而同宣布布局大健康產業,有的開始推出膠原蛋白飲料,有的做小分子純凈水,還有的涉足牙膏、洗發水,甚至有傳統中藥公司推出了衛生棉等個人衛生用品。而這些原本都是傳統直銷企業的“業務范圍”。
更刺激的是, 今年9月,中藥飲片龍頭企業康美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國家商務部申請直銷許可,并經股東及股東代表審議全票通過。“雖然康美藥業現在拿直銷牌照并不容易,但可以看到,它已經直接向傳統的直銷企業發出挑戰。”直銷行業內部人士分析指出,“按照康美公告內容,它申請直銷許可的產品類別為保健品,目的在于適應公司發展需要,拓展營銷方式。”
“對于藥企而言,加入直銷行業意味著增加銷售途徑,可以促進企業業績發展。”不過楊謙也坦言,傳統直銷企業的保健品由于消費對象相對固定,暫時無需擔心來自藥企的威脅,兩者可以共同促進保健品板塊的發展。
小鏈接
廣發證券研究報告顯示,未來十年將是中國保健品行業的黃金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將回歸到“治未病”的傳統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上,保健品消費提速,預計到2020年市場容量可達4500億元。
- 直銷企業,藥企,保健品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