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查網絡直播“帶假貨”!市場監管總局發文加強知識產權執法
記者黃莉玲當前,侵權假冒行為越來越呈現出線上線下一體化運作、跨區域、鏈條化的特點,知識產權執法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8月1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引發《關于新時代加強知識產權執法的意見》。其中談到,加強互聯網領域知識產權執法,嚴厲查處網絡銷售、直播帶貨中侵權假冒違法行為。
《意見》主要目標在于,到2025年知識產權全鏈條執法機制更加完善,網絡環境下執法辦案難題得到有效破解,知識產權執法的法治化、智能化、規范化水平明顯提升,商標、專利等領域侵權假冒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行政執法、行業自律、企業維權、社會監督協調運作的知識產權執法體系基本建成。
《意見》提出堅持打建結合,針對重點產品、重點領域、重點市場、重點環節,持續加大執法力度,堅決遏制侵權假冒多發勢頭。加強制度機制建設,完善知識產權執法保障措施,不斷提高執法效能。
在重點產品方面,《意見》強調,以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財產安全的食品藥品、農資、電子產品、家用電器、汽車配件和侵權假冒多發的服飾箱包等日用消費品為重點,嚴厲查處商標侵權、假冒專利等違法行為。聚焦初級農產品、加工食品、道地藥材、手工藝品等,加大對地理標志侵權假冒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圍繞舉辦國際性、全國性的重要展會及體育、文化活動等,加強官方標志和特殊標志執法。
為加強重點領域執法,《意見》要求加強互聯網領域知識產權執法,嚴厲查處網絡銷售、直播帶貨中侵權假冒違法行為,督促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落實“通知—刪除—公示”責任。與此同時,加強外商投資領域和老字號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集中解決企業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加大對假冒仿冒相關公眾所熟知的商標、惡意搶注商標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依法平等保護內外資企業的知識產權。
此外,《意見》還提出,加強對舉報投訴較多的商品交易市場以及農村和城鄉接合部市場的執法。嚴厲查處惡意申請注冊商標和違法開展商標專利代理等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在“執法支撐保障”一塊,《意見》要求健全完善執法機制。
具體而言,深入剖析互聯網領域違法行為規律,推動完善網絡環境下調查取證制度規范,構建線上線下結合、上下聯動、區域協作的全鏈條執法機制。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試點,建立完善執法部門與平臺經營者、權利人的溝通合作機制,依托電商平臺大數據資源、快遞物流等信息和跨部門銜接、跨區域協作機制,打通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強化全鏈條執法、源頭打擊。
不僅如此,《意見》要求完善行刑銜接機制,加強與公安機關的信息共享、情況通報、線索研判,對于重大復雜案件,視情請公安機關提前介入,增強對侵權假冒違法行為的打擊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