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億保健行業產值可減少5億醫療費用,行業環境再獲政策加持
早已具備基礎的中國保健品市場,隨著國家政策、營商環境等多方面的利好不斷,一直呈上升的態勢,但即使消費者對保健營養品的信任度和認知度越來越高,保健品市場還未達到騰飛的高度。保健營養品在中國的發展趨勢究竟走向哪里,我們距離保健品強國還有多少距離?近期,一系列標準和政策的出臺,都在向著利好行業的方向發展著。
中國保健品市場孕育了肥沃土壤
疫情的影響加之后疫情時代的身心需求,消費者的健康意識隨著外部環境正在不斷提高,保健營養品在消費者心中所占的比重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中,信任度和普及度極大提升。隨著健康中國建設的全面推進,營養健康產業的作用和意義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據《全國食品工業“十三五”發展戰略研究》的數據,保健行業每實現3億元產值,便可減少5億元醫療費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正在推進我國向保健食品強國的目標發展。
中國已經成為了保健營養品原料的生產大國,并且生產技術世界領先。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顯示,美國以及歐洲、大洋洲等國使用的保健食品原料80%以上從中國進口。原料的提取技術,中國在這一技術領域也已經達到了國際頂級水平。從設備到技術,都在不斷地革新,植物提取物都跟大健康產業息息相關,是保健品生產非常重要的原料基礎。
這些都構成了中國保健營養品市場肥沃的土壤,并且,我國在保健營養品消費的提升空間上占據著明顯的優勢。我國七成消費者保健品月均消費金額在100元以上,其中,月均消費超過500元的受訪者占24.6%,月消費1000元以上的受訪者占5.5%。相比較于歐美發達國家來說,這樣的數據并不顯眼。人均保健食品消費僅是美國的1/7,但這也正預示著市場空間有著巨大的前景。
政策不斷加持營商環境
市場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和加持,對于保健營養品領域來說更是如此。近期國家不斷出臺利好政策,持續完善優化營商環境,對于從業者來說,這無疑是積極的信號。國新辦6月14日下午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相關負責人都對政策進行了解讀,并且介紹深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的有關情況。
11條具體政策利好和成果,在防止“任性執法、類案不同罰、過度處罰”等方面一一做出了解釋,嚴格杜絕“一刀切”“運動式”執法,全力保障企業在良好的營商環境之下進行生產運營。
保健品行業的確存在一些亂象,而此前的監管處罰力度之強在規范行業的同時,同樣也減緩了整個行業高速發展。隨著更多細分政策的出臺,法治之下,最好的營商環境也隨之而來。
標準化的制定將不斷優化行業 2020年上半年數據顯示,中國新增的保健品相關企業數量已超過34.8萬家,較此前同比增長25.67%。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大健康產業,如何做好數量的治理,并且轉向質量的提升,成為了監管和行業良性發展的工作重點。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司長周石平指出:“特殊食品標準體系的構建是保障我國特殊食品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作?!彼?,標準化的制定成為了必然,然而由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定周期較長、修訂速度較慢,很難跟得上市場變化和產業發展需求。
目前,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標準化來說,國家標準是在劃底線,某些細分品類和國標未涉及的領域還是有所缺失,這就需要企業和研發機構通過自身優勢和研發能力,來幫助國家在標準上細化。
目前,我國保健食品團體標準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更加需要群策群力,尤其是在保健食品原料、檢驗方法、實驗規范、生產管理規范、相關產品的服務規范等,要將保健品的標準化細化,最終做到有規則可依,優化保健品行業,才能夠促進大健康產業未來的發展。這也是想著保健品行業強國發展的必經之路。
行業的土壤已經孕育,政策的東風已至,我國保健營養品行業需要以科技的支撐,加速保健品強國進程,成就國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