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行業國產替代趨勢漸顯 研發和應用轉化成發展關鍵
人民網北京5月26日電 (焦磊)作為對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具有調節人體穩態、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維持人體健康等功能。從全球來看,亞洲、歐洲與北美是全球益生菌市場的集中區域。我國益生菌產業起步相對較晚,國內廠商市場占有率較低,如何加速推動益生菌行業國產替代,提升中國益生菌行業核心競爭力,成為行業聚焦的重點。
業內分析認為,益生菌行業發展已進入新階段:1.0時代(2019年以前),國內以進口益生菌成品和加工乳制品為主,功能和應用場景單一;益生菌2.0時代(2019年底至2021年),我國加快引進國外菌株加工產品;來到益生菌3.0時代(2022年以后),消費者個性化和功能明確的需求成為益生菌行業國產替代的新機遇。
日前,中科微智創始人、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博士、中國腸道大會智庫專家段云峰博士在中國腸道大會上表示,隨著國內對益生菌研究不斷深入,益生菌應用日益廣泛,在下游需求的拉動下,我國的益生菌市場規模保持穩健增長態勢。段云峰認為,消費者多維度需求將推動個性化、差異化和明確的功能成為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例如,除了傳統的解決腸胃問題外,目前,行業也有圍繞免疫調節、情緒調控和女性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中科微智的細分賽道聚焦在以母乳源菌株解決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的身高和骨健康問題、孤獨癥、多動癥和過敏等問題。
平安證券研報分析指出,2017 年我國益生菌市場規模為 553 億元,預計 2022 年將達到 1065 億元,近五年的增長率均在10%以上。然而,圍繞益生菌在兒童領域的研究屬于尖端科學,益生菌菌粉市場品牌優勢突出,我國益生菌原料菌粉目前以進口菌粉為主,特別是用于兒童的菌粉。國內益生菌企業研發的菌種主要分離自中國人的腸道菌群和中國傳統的發酵食品,所以更適合中國人腸道菌群特點,國產原料菌粉有望憑借這一優勢逐漸取代進口益生菌菌種。段云峰介紹,益生菌菌株是益生菌行業上游競爭的核心,目前我國益生菌上游市場主要份額仍歸屬于國外企業。因此,中科微智從創立之初就重視核心菌株研發,創立了“菌腸腦軸實驗室”,并擁有獨立自主的核心菌株研發能力和中華母乳源菌庫資源。
從應用端來看,當前,國內益生菌主要應用于乳制品、藥品、保健品、動物用益生菌等領域。根據中國保健品協會數據,其中 72.40% 的益生菌應用于乳制品,10% 的益生菌應用于動物用益生菌領域,9.45% 的益生菌應用于藥品、沖劑,6.5% 的益生菌應用于保健品領域。
段云峰認為,益生菌行業加速國產替代的關鍵在于加速核心菌株的研發和臨床應用轉化。同時,要差異化打造獨具特色的產業應用。“希望通過全球首個自動化高通量活菌單細胞篩選厭氧平臺、基于拉曼光譜的活菌鑒定篩選系統等,實現高效能的活菌制劑應用轉化。持續篩選靶向‘菌腸腦軸’的‘母乳菌’,通過嚴格的臨床研究驗證,最終,服務于人類健康。目前,我們研發的核心菌株動物雙歧桿菌乳亞種BL11被科技部科學成果評價部門評為創新性產品,此外,動物雙歧桿菌乳亞種BL11和羅伊氏粘液乳桿菌LR99 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其以活菌制劑或活體生物藥(LBP)形式進行的更多維度的臨床實驗也已開展。”段云峰表示,企業將持續專注于兒童生長發育領域,致力于篩選真正好的微生物用于改善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