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被指做起微商,這是“奔”不動了?
雖然酒鬼酒這幾年整體發展向好,但急速擴張的背后隱憂依舊不少,目前最突出的莫過于增長趨緩和存貨壓力。
文/每日財報 杜康
2021年的馥郁大會上,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鄭軼曾表示:“我們相信把過程做對了,結果水到渠成,未來目標是高質量的高增長。堅信酒鬼酒的高增長仍將持續,因為我們把事做對了,剩下的就是一路狂奔。”
馥郁大會后的2022年春,酒鬼酒確實不負眾望,速度再次“開掛”,迎來2022年的“開門紅”。數據顯示,2022年1-2月,酒鬼酒在營收和凈利潤兩項重要指標上,較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20%和130%左右。
不過,從之后的營收數據來看,酒鬼酒的這一“狂奔”并沒有持續下去。據財報,2022年前三個季度,酒鬼酒分別實現營收:一季度16.88億元,同比增長86.04%;二季度8.49億元,同比增長5.25%;三季度9.49億元,同比增長2.47%。不難看出,越往后酒鬼酒的增速則越慢,甚至出現幾乎停滯地狀態。
當然,回望酒鬼酒這幾年的發展,用“一路狂奔”來形容也不過分,但如果只就去年前三季度的發展來看,酒鬼酒確實是沒“奔”起來。
中糧掌舵,迎來蛻變
酒鬼酒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吉首釀酒廠。1983年,在時任廠長王錫炳帶領下,吉首釀酒廠推出了具有轉折性意義的產品:“湘泉”。“湘泉”的推出于吉首釀酒廠意義非凡,不僅在湘西形成了影響力,還逐漸走出了湘西。
1987年,隨著酒廠影響力的增加,吉首釀酒廠調整發展方向布局高端名酒市場。于是,在湘泉的基礎上,吉首釀酒廠推出了一款兼具濃、清、醬3種香型的新酒——“酒鬼”酒。
酒鬼酒的酒名和麻袋包裝展示了濃厚的湘西文化特色,擁有一種“大俗既雅”的氣質。并且,由于其“一口三香”的馥郁香讓人難忘,上市后迅速打開了全國市場。上世紀90年代,酒鬼酒還一度與茅臺、五糧液并稱高端白酒界的三駕馬車。
1998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一周年后,酒鬼酒不僅在凈利潤上超越了茅臺,而且在售價上也超越茅臺,成為了當時最貴的白酒。這一年,標版酒鬼酒零售價每瓶368元,而飛天茅臺則280元一瓶。
不過,彼時的酒鬼酒并沒有在90年代末走上巔峰,而是陷入了短暫輝煌后的蟄伏期。
之后的20多年來,酒鬼酒業績起伏不定,2005年和2013年先后出現大額資金消失事件,2012年遭遇“塑化劑風波”。大股東更是歷經數次變遷,從湘泉集團到成功集團,再到華孚集團、中糧集團。據統計,上市以來酒鬼酒至少經歷了10任董事長、7任總經理,離任高管多達80位。
直到8年前,中糧集團成為新股東后,酒鬼酒才逐漸步入了正軌。
2015年10月,中糧集團全面接手酒鬼酒。之后,在中糧集團對酒鬼酒的全方位的賦能下,酒鬼酒迎來了發展中的轉折期。據財報,2016年至2020年酒鬼酒分別實現營收6.55億元、8.78億元、11.87億元、15.12億元、18.26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8.92%、34.13%、35.13%、27.38%、20.79%。
可以說,在中糧集團的獨特優勢下,酒鬼酒著實實現了蛻變。如今的酒鬼酒雖比不了頭部名酒,但在區域名酒中也是不可小覷的強勢酒企。2021年,酒鬼酒全年營收達35億元,市值位居白酒上市企業中第九位。
產品布局,緊抓時機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酒鬼酒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績,除了中糧集團的加持外,還踩準了白酒行業的兩次風口,第一次是次高端,第二次是高端。可以說,正是對這兩次行業趨勢的把握,造就了今天的酒鬼酒。
2016年,白酒行業正處于深度調整期,次高端市場進入低谷,但酒鬼酒在“聚焦主導產品,打造核心大單品”的品牌戰略之下,打造“高度柔和”紅壇和傳承版,后來,“高度柔和”紅壇升級為紅壇18和紅壇20,奠定了酒鬼酒在次高端市場的地位。
從次高端市場后來的發展來看,也充分驗證了酒鬼次高端戰略的正確性。數據顯示,從2016到2020年,次高端白酒的市場份額從250 億元上升至662億元,增長幅度為165%,市場占有率從4.13%增至10.66%。這幾年,酒鬼酒系列的營收也穩步增長,從2016年營收3.76億元,到2019年突破10億元。
如果說次高端的“恰逢時機”給酒鬼酒奠定了堅實基礎,那么高端化的“順勢而為”則讓酒鬼酒得到快速發展、實現騰飛。
2018年底,湖南內參酒銷售有限責任公司成立,該公司為酒鬼酒全國30多位高端白酒大經銷商共同出資組建,股權關系上完全獨立于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專銷內參酒品牌。這可以說是酒鬼酒發展進程中的標志性事件。
為打造其高端屬性,2019年內參酒剛剛開啟全國化進程,便高喊要做“中國高端白酒四大獨立品牌之一”,對標茅臺、五糧液,就連零售價格上,內參也早早向飛天茅臺看齊,自2021年1月20日,52度500ml內參酒就開始執行酒鬼酒建議價格體系,團購建議價1350元/瓶,零售建議價1499元/瓶。數據顯示,2019-2021年內參系列銷售規模從3億元迅速擴大至10億元,基本實現一年翻一番;同時,營收占比也是三年持續增長,分別為20.59%、21.90%、31.34%。
自此,酒鬼酒形成了“內參”引領品牌,“酒鬼”次高端集中發力,低端“湘泉”控貨控量的產品布局。可以說在兩次關鍵時機的正確布局下,酒鬼酒在產品線上與其他品牌形成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目前,內參酒已走進沈陽、深圳、南京、廈門、石家莊等20個城市,與當地大商、優商達成戰略合作,實現了平臺商和核心終端的雙布局,推動品牌價值提升,構建緊密的廠商命運共同體。
“私定”背后,疲態顯現
雖然酒鬼酒這幾年整體發展向好,但急速擴張的背后隱憂依舊不少,目前最突出的莫過于增長趨緩和存貨壓力。為了解決這些困境,酒鬼酒2022年11月22日,在長沙舉辦了一場“私定模式上市發布會”。會上,酒鬼酒推出一種“顛覆性”模式,即“單瓶私人定制”模式。
通過與名酒私定平臺酉無忌達成合作,酒鬼酒在酉無忌小程序上推出個性化定制產品酒鬼私定,定制內容包含“酒體、風格、酒標、文字”四大模塊。目前,可供選擇的酒體是三款不同年份的酒鬼私定,按價位分為:399元、699元和1299元;風格分別是突出清香風味的果藏(醇甘)、突出醬香風味的入泥(醇厚)以及突出濃香風味的楚舞(醇濃);文字包含姓名和寄語。
此外,酒鬼私定另外一個亮點是窖藏方式的創新。如果在送貨到家、轉贈他人以及存放酒廠三種模式中,選擇最后一種,酒鬼酒提供瓶儲泉藏、洞藏等不同窖藏方式。也就是說,酒鬼私定融合了私定模式和封藏形式。
對于酒鬼酒的這一“模式”,目前業界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認為這是酒鬼酒積極擁抱數字技術,為了擴大品牌影響力,連接更多消費者做出的新嘗試,此“模式”可以更好地向外界傳遞名酒背后的文化;另一種則認為酒鬼酒這是想要強化獲客能力和供應鏈掌控力,在這種人人都可以成為“分銷員”的分銷模式下,酒鬼酒無疑走上了“微商”式銷售模式。
不管是擁抱數字技術的新嘗試,還是微商式銷售,相信酒鬼酒之所以如此,背后一定有其深刻原因。
財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酒鬼酒實現營收34.86億元,同比增長32.05%;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9.72億元,同比增長34.98%。如果但看三季報,酒鬼酒的業績相當不錯。但深究后就會發現,酒鬼酒疲態已現。
據財報,2022年前三個季度,酒鬼酒分別實現營收:一季度16.88億元,同比增長86.04%;二季度8.49億元,同比增長5.25%;三季度9.49億元,同比增長2.47%。換句話說,酒鬼酒前三季度的亮眼業績,基本上來自于一季度的消費旺季。
而且,更為嚴峻的問題來自合同負債。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酒鬼酒的合同負債為3.45億元,還不到年初13.82億元的零頭,同比降幅也超過30%。“合同負債”其實就是經銷商還沒收到貨之前先付出的錢。正常情況下,一家酒企的合同負債增多,說明經銷商對未來的預期看好,反之則說明經銷商在清理庫存,害怕囤太多酒將來賣不出去。
也可以說,合同負債的多少反映了酒企的產品在市場的受歡迎程度,也間接反映了酒企的未來業績。而酒鬼酒的合同負債大降,則意味著經銷商打款意愿在下降。這背后要么是酒賣不動,經銷商必須先去庫存;要么是酒廠給的利潤太低了,經銷商沒有拿貨動力。對一家酒企而言,不管是哪一種,都會帶來負面影響。
所以,去年酒鬼酒推出的“私定”模式,其主要還是為了漂亮的增長數據,以及連續三年增長的存貨壓力。不過,這一“模式”短期內,雖然會給酒鬼酒帶來一定業績增長,但長期來看,覆蓋高、中、低檔價格段的定制酒,更像是一把“雙刃劍”,或對酒鬼酒的正常流通產品產生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