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漁,持續行善,如新以創新方式踐行“善的力量”
1985年,在聯合國第四十屆大會上通過了一項決議,決定從次年起將每年的12月5日定為“國際志愿者日”,以此來唿吁各國政府、商業公司和個人以志愿者的身份從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事業。
在中國,每到這一天,你也能看到諸多志愿者的身影,在不同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而在這些身影之中,長達6年的時間里,如新都沒有缺席。
如新公司在2014年專門發起了一個志愿者平臺“樂善匯”,其初心是“匯聚愛心,以善為樂”,旨在為如新員工及事業經營伙伴提供平臺,讓每個人通過親身參與和體驗,踐行和傳遞“善的力量”企業使命。
從2016年開始,樂善匯志愿者每年都積極參與“國際志愿者日”,來自如新的員工、事業經營伙伴等全國的志愿者陸續參與其中。截至2022年10月底,如新樂善匯志愿者的足跡已遍布全國40多個城市,累計28,323人次志愿者幫助陪伴了101,428位受助者,貢獻志愿時間88,723小時。
今年,如新樂善匯繼續以“圍住溫暖預見愛”為主題再出發,對象以兒童為主,計劃在青島、鄭州、成都、南昌、沈陽、太原、武漢、上海和貴陽開展活動,并且一直持續到2023年。
在天津,如新樂善匯志愿者來到患成骨不全癥兒童中間,與“瓷娃娃”們一起在老師的帶領與指導之下,學習編織座椅墊,圍巾,花朵等等手工作品。而在西安,為加強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10名樂善匯志愿者與10名兒童一起學習交通安全知識,一場“我的安全我守護”為主題的公益活動也順利落幕。
眼下,其他城市的樂善匯志愿者也陸續投入公益活動之中,將如新“善的力量”不斷傳遞。
事實上,如新不僅專注研發科技創新的個人保養品和營養補充品,同時也持續支持與踐行社會公益事業,除了樂善匯志愿者平臺以及每年“國際志愿者日”的活動之外,如新長久以來也一直在中國市場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正如在《如新(中國)2021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提到的那樣,如新正在保持自身穩健發展的同時,對環境、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制定了以地球與環境(Planet)、人文與社區(People)、研發與產品(Product)為支柱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而這樣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對社會發展的正向推動,也會影響自己的員工、消費者和更多被其打動的人,加入到善行事業之中。
從“新啟航教育計劃”到“周六善行我來了”,如新善的力量正滲透到生活點滴
如新的品牌理念中,常常提到的一個詞就是“美好生活”。它除了向用戶提供專業的護膚與個人護理產品,助力美好生活之外,如新也明白社會上有許多人同樣也有著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如新“新啟航教育計劃”就是一個例證。
“新啟航教育計劃”是由上海如新公益基金會于2019年參與發起的公益項目,這個項目的目的就是,通過發放獎/助學金、開展短期培訓兩種形式對困境家庭適齡學生開展資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助力其個人技能的提升,讓困境家庭學生可以重燃人生的希望,同樣可以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
這個項目在2019年曾與四川當地職業院校合作,資助短期美容班、美發班,為在校困難適齡學生提供獎/助學金;2020年與貴州當地職業院校合作,資助學生就讀非遺學院“民族工藝品制作”專業中職班,通過教授學生學習瀕臨失傳的民族傳統手工技藝,弘揚貴州地區的少數民族文化。
在2021年進博會期間,如新邀請了兩位貴州職業學院的受益女生來到如新展臺,現場分享她們親手制作的非遺工藝作品。
如新還通過強強聯合的方式,擴大公益影響力。
今年是如新參加騰訊“99公益日”的第四個年頭,以“一塊做好事”為主題,擴大“新啟航教育計劃”公益能量。
借助騰訊“99公益日”這一契機,如新也在不斷持續擴大“新啟航教育計劃”公益能量。例如在2021年,如新還開通了“新啟航教育計劃”捐款通道,聯勸公益捐款通道持續整個9月。
此外,“新啟航教育計劃”還上線了“善的力量”周邊,都是由受助學生親手染制的非遺蠟染定制純手工制品。如新以創新的公益模式來傳遞溫暖,為困境家庭學生提供職業技能學習和成長的平臺,還為他們免費提供職業教育和心理關愛服務。
除了這些特定的日子與平臺,如新也將善行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
在分享平臺小紅書上,一位母親分享了自己與女兒周末在如新門店參加善行活動的體驗。“過來專賣店回收瓶子,不僅換了禮物,還親自DIY一份多肉小盆栽,太有愛。”她在小紅書上說到,并且還唿吁大家一起來參與,“如新體驗店每周六都有善行日,一年下來,積聚夠多的‘善行日’就可以獲得神秘大禮包一份,太開心了。”
她和女兒所參加的活動是如新推出的“周六善行我來了”,這個活動的參與門檻很低,只要來到如新體驗店的顧客都可以參與。例如通過空瓶回收計劃了解如新可持續發展的歷史,動手使用空瓶制成盆栽,加深對于可持續發展與綠色健康概念的認知,從而不斷影響身邊的人。“周六善行我來了”活動每個月都有不同主題,唿吁大家在如新的體驗空間內通過踐行“善的力量”傳播更多的社會正能量。
2017年,如新在中國大陸地區門店發起空瓶回收,讓空瓶得以再生利用。截至2022年9月底,如新已回收空瓶超327萬個——回收的塑料瓶被化為塑料顆粒,制作成可重復使用的物品,實現了再生。
從學校到門店,從山區到城市,如新的公益事業正在不斷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它利用自己的品牌影響力、體驗門店規模以及先進的社會責任經驗,讓善的力量不斷放大,形成一股推動人們前進追逐美好生活的動力。
授之以漁,持續行善,如新的公益事業仍在持續發力
先把目光追溯回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商業社會的第一次企業并購浪潮加快了歐美現代大公司發展的步伐。大型公司的數量急劇增長,使人們更多地思考經濟組織和經濟制度層面的責任問題,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也由此被提及。
長久以來,無論是公益事業還是環保項目,都是企業自發對于社區、社會和地球的保護行為。而從企業社會責任的規模,強度以及理念創新等等維度,也能夠反觀一家公司的市場地位、品牌理念與消費者美譽度。
如新作為個人保養品與營養補充品的領導品牌之一,它在企業社會責任當中的表現也印證了這一點。
從整體上看,如新的企業社會責任是圍繞“善的力量”來展開。“善的力量”是如新企業文化的核心之一,傳承這種“善的力量”,如新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將公司企業文化和慈善理念帶到中國,并將之內化為企業使命。
而在這個維度上,如新還將人文與社區納入可持續發展的范疇,是如新對“善的力量”核心價值觀內涵的豐富和提升,開創性地將企業的成長與人類命運、環境友好融合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理念之中,如新則是腳踏實地地進行公益推廣,它并沒有將目標設定宏大,而是做到以人為本的公益踐行。
在這背后,如新提出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創新理念,探索回饋社會和協助社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并倡導人人參與。
例如,作為如新善的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如新公益基金會一直關注兒童健康,心系社會弱勢群體,通過開展各類項目幫助貧困家庭及兒童擺脫因病致貧或因貧失教的狀況,改善教育環境,給予他們重獲新生的希望。
此外,它還通過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項目,資助貧困先心病兒童的醫療救治,幫助患兒獲得健康和希望。
截至2022年9月底,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已成功在大中華區募集超過1億4300萬元人民幣善款,累計資助手術13,300例。由2009年平均每三天讓1名病患兒重獲“心”生,到2012年平均每一天讓1位先心病患兒獲得新生命;自2013年起,平均每天讓3位先心病患兒獲得新生命。
事實上,如新在這些方面的善舉還有很多,如每年國際志愿者日活動、蜜兒餐滋養計劃、如新小學項目與新啟航教育計劃等。自2002年起,集團通過蜜兒餐滋養計劃為兒童提供的蜜兒餐數量創下新高,累計達7.5億份。截至目前,如新小學項目共資助了30所學校,累計幫助過的學生超50977人。
這些數據如同如新在公益事業上的一連串腳印。它用自己的身體力行丈量出善行的版圖。
自2003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以來,如新一直致力于深耕美麗健康行業。而“善的力量”的企業文化也始終激勵著一代代如新員工,主動肩負起企業社會責任。眼下,人們或許對如新也有了更為全面的認知,它不僅僅通過產品幫助更多人開啟美好的生活,同時在這背后,通過公益與慈善,如新也在讓更多人追逐自己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