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老人投資“養老公寓”被騙億元,警惕這些老年詐騙陷阱
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通報近年來全省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的開展情況及典型案例。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發布的十個典型案例中,涉及養老公寓、養老服務、老年旅游、養老保險、特效藥品、養老藏品詐騙等關鍵詞,個案受騙金額甚至超億元。
發布會現場
投資“養老公寓”
千余名老人被騙1.07億
2011年7月到2016年12月,被告人舒生國等人成立成都綠益桂森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未取得國有土地使用證、養老公寓尚未建成及未取得房屋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下,通過發放報紙、宣傳資料、實地參觀、口頭講解等方式向不特定老年群眾宣傳養老公寓項目。后又通過售后返租、租賃返租、養老權益卡、儲值消費養老服務等形式,承諾每年支付8%到17%不等的高額回報,向1000余名老年群眾非法吸收資金1.07億元。最終,多名被告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判處一年六個月至四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據悉,這類案件中,犯罪分子以投資養老項目為由,以定期返利、提供服務為誘餌,誘騙老年人參與投資,騙取錢財。
法院提醒:老年群眾在投資養老項目時,要做到審慎考察項目的合法性,大額投資時,一定要謹慎思考,與家人商量,不盲目相信高額返利宣傳。
“特效藥”治病?
實為保健食品,多人遇騙
2012年4月28日,被告人李帥在巴中市成立全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先后開設五家門店。公司以中老年人為詐騙對象,虛構權威身份,以免費洗腳、送小禮品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到店,采取“視頻會”“演講比賽”“旅推”“餐推”“會推”等形式宣傳自己所售賣的FDP紫福口服液、健立方安泰牌輔酶Q10維生素C顆粒、蟬花蟲草粉、牛髓粉、美元水松等對多種疾病具有治療效果,騙取老年人錢財,共計非法獲利40.8萬余元。
期間,為了讓顧客購買,他們還以虛構國家補助、貧困山區補貼的名義對顧客進行打折讓利。最終,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李帥等人五個月至四年六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法院提醒:保健品不是藥品,不能治百病,不要相信銷售人員夸大的言辭,一定要理性購買。其次,要高度警惕利用講座、互聯網、電視、傳單廣告等渠道的宣傳,若無法鑒別產品真假和價格是否虛高,請子女陪同購買識別。
冒充醫生“義診”
5人獲利7千多被判刑
2021年以來,被告人王安利等五人在邛崍市某綜合農貿市場內,冒充醫院醫生,以提供免費檢測血壓、血糖等義診服務為幌子,吸引老年人等特定被害人群體。在騙取其信任后,又通過補牙、鑲牙等方式詐騙高額錢財,騙取現金7500元。
法院認為,他們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已構成詐騙罪,除了賠償受害人全部經濟損失外,還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
據悉,這類犯罪多以偏遠農村的鄉鎮老年群體為詐騙對象,假借義務診療、心理關愛、志愿服務等形式獲取老年人信任,利用老年人勤儉節約、辨識能力下降、身體機能退化等特點實施詐騙。
法院提醒:在遇到“義診服務”時要做到不輕信,保持清醒頭腦,不貪圖免費服務,避免“因小失大”,平時主動了解科學醫學知識,身體不適要選擇正規醫療機構就醫,不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專項行動以來
共受案107件,涉案金額88.3億
會上,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秦海介紹,自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以來,全省法院打擊以提供“養老服務”、投資“養老項目”、銷售“養老產品”等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各類犯罪,并啟動“快速通道”,推進案件快審快結,全力追贓挽損,盡全力減少受騙老年群體損失。在辦案過程中,全省法院還向衛健委、市場監管等多個部門提出司法建議58次,以“小切口”做好涉老行業監管。
據悉,專項行動以來,共受理養老詐騙案件107件401人,總涉案金額88.3億元,不少犯罪分子被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判處十五年。通過對犯罪分子的嚴懲,形成強大震懾,遏制養老詐騙蔓延趨勢。今年7月,全省法院涉養老詐騙的司法建議工作排名全國前列。未來,四川法院將繼續為助力平安四川建設貢獻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