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研究院發布膠原蛋白白皮書,指明高端發展之路
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發展的主旨和動力。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和抗衰老的不斷追求,膠原蛋白的抗衰、醫美、美容、保健等功效性得到日益充分的市場開發和消費者認可。
10月9日,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課題組發布《國內高品質膠原蛋白行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膠原蛋白又稱膠原,約占人體蛋白總量的 30-40%,是一種重要的功能性多糖蛋白質被稱之為 “生命之架”。
膠原蛋白在中國是一個新興的藍海市場。隨著國內市場應用場景逐漸覆蓋醫藥、組織工程、食品、化妝品等領域,膠原蛋白市場規模也在不斷壯大。
《白皮書》表示,膠原蛋白用于保健品食品及飲料的市場潛力較大。從市場規模上看,2021年中國功能性食品和飲料規模分別為2711億元和1289億元,2017-2021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3.3%和 3.4%。從人均消費金額上看,2021年中國功能性食品和飲料人均消費金額分別為201.8元和 97.4元(約為 29美元和14美元),低于美國、歐洲和日本,市場滲透率有待提升。目前中國功能性食品飲料中添加的營養成分大多為維生素,含有膠原蛋白的食品和飲料的市場滲透率,將隨著消費者宣傳教育的普及和消費升級有望逐步提升。
《白皮書》認為,膠原蛋白肽的營養價值和應用功效遠勝于膠原蛋白。膠原蛋白肽具有低分子量和優異的水溶性,更容易被腸壁吸收,發揮生物功能。小分子低聚肽具有獨特的吸收特性,低聚肽不需要經過消化過程,保留了寡肽的生物活性,而不是單純作為氨基酸補充劑。膠原蛋白不僅能夠補充皮膚營養,還具有增強人體的免疫力等功能。
隨著市場不斷的擴大,行業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白皮書》指出,市場監管方面膠原蛋白標準較為混雜,膠原蛋白行業標準針對的原料、工藝以及產品的質量等指標均不同,實際應用中,各生產企業根據自己產品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標準。這也直接導致了市場上產品標識的混亂,不利于膠原蛋白行業規范發展。
圖片來源:《國內高品質膠原蛋白行業發展白皮書》
在銷售推廣方面,也存在產品形式較為單一,同質化競爭激烈;產品宣傳與實際效果不符,影響消費者的體驗和評價;假貨和質量參差不齊現象較嚴重,銷售市場混亂等問題。
《白皮書》建議,全行業都應該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深化產學研政合作,提高生產工藝和產品附加值;延伸產品鏈和升級產品,重視膠原蛋白肽的原料標準,并且盡量把更多的高端產品留在國內,推動國內消費升級。
本文由庶正康訊整理自《國內高品質膠原蛋白行業發展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