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細節預警企業運營 中央政法委:常態化打擊保健品坑老
不久前,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一則行政處罰信息,某公司作為廣告主在網店的預包裝食品銷售頁面發布的益生菌產品廣告使用了涉及保健功能用語以及疾病治療功能用語,被上海市閔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000元。
透過案例了解監管細節
在市監部門的公告中顯示:2022年1月初,當事人作為廣告主在淘寶網的店鋪的預包裝食品益生菌≥100億CFU銷售頁面發布廣告,在產品詳情頁面中使用了“經科學實驗證實Bb-12、HN001、HN019、Bi-07、M-16V可以幫助改善以下狀況幫助改善腹瀉;幫助改善便秘;幫助改善過敏并提升免疫抑制皮膚表面有害菌生長,對皮膚保健有良好作用;促進礦物質吸收;降低血脂含量;阻遏腐敗產物生成;抑制內源致癌物產生和吸收;降低總lgE和HDM-lgG1,減少與Th2相關的相關的促炎細胞因子,降低炎癥;顯著改變TGF-β1和lgA水平;幫助改善腸道脹氣”的廣告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一款:“對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聲稱具有保健功能”、《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九條第十一項:“廣告不得有下列情形:(十一)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情形”構成了在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廣告中,聲稱具有保健功能的行為。
該廣告主因在普通食品廣告中使用了“提升免疫”、“改善便秘”、“降低血脂含量”的保健功能用語的行為,被市監部門處罰。
雖然處罰的額度不大,但反而說明了監管部門并沒有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的問題,品牌方也應該把注意力轉移到細節上。對于行業來說,普通食品宣傳上需要規避的問題可以說企業已經了如指掌,但基于目前的大環境,小C想表達的是:企業也需要在宣傳上從細節把關,不要掉深坑,以免因小失大,觸發輿情事件。
中央政法委:常態化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工作
9月23日,中央政法委召開全國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總結會,通報了為期半年的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相關情況。
今年4月到10月,由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12個單位共同參與,為期半年的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在全國展開。其中,“保健品坑老”是重中之重。
雖然該行動目前已進入尾聲,但打擊整治“保健品坑老”的步伐卻不會停滯。9月26日,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刊登《鐘政聲:持續推進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常態化》表示,為期半年的專項行動雖已結束,但打擊整治養老詐騙永遠在路上。下一步,常態化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工作思路已經明確。
對養老詐騙違法犯罪必須保持嚴懲高壓態勢,持續形成強大震懾效應。徹底鏟除養老詐騙滋生土壤,關鍵要提高相關行業依法治理水平。要持續深化部門協作,完善信息共享、協作聯動機制,常態化開展聯合摸排、聯合執法、聯合懲戒、聯合攻堅,消除監管盲區、增強治理合力。
各有關部門要承擔好主體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將打擊整治養老詐騙與業務工作同推進、同落實,做到每年都有部署、有重點、有措施、有效果。
直銷行業作為大健康行業的一份子,一直是涉老問題的重點排查對象,企業也更應該杜絕涉老問題,增強防范意識,加大對市場的管理,這樣才能從宣傳口徑到市場營銷,全方位遠離紅線,健康發展。
- 直銷,直銷企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4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