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道主義日 | 康寶萊:以行動踐行承諾 創造社會共享價值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人道主義日。今年的主題為“眾志成城" 。無論何時何地,總有人需要人道主義者的幫助,也總有人愿意伸出援手。
2022年世界人道主義日活動把目光投向提供緊急醫療保健、住所、食物、保護、水的成千上萬的志愿者、專業人士以及受危機影響的人們。
作為全球知名的營養品公司,康寶萊一直持續不斷地在關注著這一問題,積極致力于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愿景中“零饑餓”目標的實現提供助力。康寶萊在《2020全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承諾,將在2030年實現5000萬項對社區、經濟和地球的積極影響。這個承諾表達了公司共同創建更美好、更健康的世界的宏大愿景——滋養人類、呵護地球。
在中國,康寶萊響應全球目標,在為消費者提供以科學為依托的高品質營養產品的同時,始終致力于以實際行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創造社會共享價值,助力推動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營養零饑餓全球計劃 共創美好未來
2019年9月,康寶萊推出了“營養零饑餓”全球計劃,攜手包括“世界糧食計劃署美國分部”(WFP USA)、“消除兒童饑餓基金會”(Feed the Children)、“消除饑餓項目”(The Hunger Project)、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等全球各界合作伙伴,向有需要的兒童、家庭及其社區提供營養膳食補充和營養教育,為遍布世界各地的社區提供重要的資源和知識,并不斷拓展與領先的非營利組織的合作。
2020年,秉承“營養零饑餓”全球計劃的愿景,康寶萊中國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合作推出了“營養零饑餓——鄉村醫生”項目,積極助力鄉村健康事業發展:
//
項目面向相對落后地區的鄉村醫生提供了1500個免費在線培訓名額,助力他們增強專業知識,提升職業技能。值得一提的是,營養保健課程也首度納入了該項目。
項目已在山東省濟南市柳埠鎮裁縫峪村、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錦屏縣文斗村苗寨等多地援建了“康寶萊博愛衛生站”,讓村民就醫有了條件更好的場所,有效助力解決了當地“看病難”的實際問題。
項目已向包括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共和鎮衛生院等在內的多所衛生院分別捐贈了“移動醫院設備包”。它包括了AED、快速心電檢測儀、掌上超聲、血糖儀、血壓計等終端設備,便于向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醫療服務,進一步提升一般疾病的初級診治。
△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錦屏縣文斗村的“康寶萊博愛衛生站”于2021年落成
截至目前,項目捐資近660萬元,用于培訓1500名鄉村醫生、援建10個博愛衛生站、捐助20個“移動醫院設備包”,從能力提升和設施改善兩方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改善村民健康福祉,預計惠及超50萬鄉村居民。
愛心公益 眾志成城播撒大愛
康寶萊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跨越行業和地域,將愛心灑遍全球。2020年,康寶萊攜手愛心服務提供商為中國抗擊疫情捐贈善款290萬余元,購置2輛疫情專用冷藏車和9輛救護供血車,并于3月抵達武漢交付使用。康寶萊還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向武漢地區的四所定點收治醫院定向捐贈6000罐、總價值人民幣207萬元的康寶萊蛋白營養粉,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提供營養補給。此外,康寶萊營養基金會通過美國災害救援組織MedShare捐贈50萬美元(約合350萬元人民幣),助力中國的疫情防控工作,愛心善款和物資總計達850余萬元。除了公司之外,康寶萊的員工和服務商也深入社區、積極行動,為抗疫情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行動踐行著康寶萊的價值觀。
在支持構建和諧社區方面,康寶萊中國“關愛城市美容師”項目通過“關愛城市美容師服務網點”設立、營養物資捐贈、急救培訓等一系列活動,向環衛工人送去暖心關懷。截至今年年底,該項目已落地42個城市,超過600家康寶萊營養俱樂部成為“愛心服務網點”,受益環衛工人超萬人,直接或間接影響社區居民達60萬人。
康寶萊積極響應“體育強國”建設的號召,從營養和運動兩方面助力提升國民健康素養。2019年,康寶萊捐贈905萬元與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基金會合作設立“康寶萊冰雪運動發展基金”,通過“全國冰球先鋒行”面向青少年積極普及冰球運動;在北京體育大學掛牌設立“康寶萊冬季項目運動營養研究中心”開展冬季運動的膳食營養研究,共同推動冰雪運動的校園普及。
△截至目前,“全國冰球先鋒行”項目已向沈陽、烏魯木齊、大連、廣州等多地的小學捐贈了仿真冰場及冰球裝備,支持青少年開展冰球運動
康寶萊“天使聽見愛”公益項目自成立至今累計捐贈善款逾4700萬元,資助了192名聽障兒童成功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項目救助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項目2.0計劃已落地4家康復閱讀館,18個融合教室,成為廣受認可的品牌公益項目。
盡管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但康寶萊始終積極致力于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努力創造社會共享價值。展望未來,康寶萊中國將持續探索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創新實踐,并與行業伙伴攜手,助力推進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健康共享,滋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