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第一批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質名單
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虛假、夸大宣傳的現象,有相當比例的保健食品為假冒產品。為規范保健食品市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第一批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質名單,涉及西布曲明、麻黃堿等近50種物質。
針對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屢禁不止,3月2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第一批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質名單,涉及西布曲明、麻黃堿等近50種物質。
根據《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質名單(第一批)》,聲稱有保健、輔助降血糖(調節血糖)、緩解體力疲勞(抗疲勞)、增強免疫力(調節免疫)、改善睡眠、輔助降血壓(調節血脂)等功能的產品,是非法添加的重災區。
保健食品質量良莠不齊
據有關資料顯示,國內保健食品生產企業中,投資總額在1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只占2%,更多的是投資1000萬元甚至10萬元以下的企業,該類企業占全部廠家的50%。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虛假、夸大宣傳的現象,有相當比例的保健食品為假冒產品。
安邦咨詢集團醫藥行業研究員邊晨光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造成保健食品市場混亂的原因在于該行業準入門檻較低。由于保健食品行業大多奉行短、平、快的原則,企業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在短期內難以得到回報,因此,商家為追求短期利益而造成產品技術研發薄弱,產品長遠發展缺乏堅實的基礎。此外,保健食品不像藥品那樣有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不需要經過長期的臨床試驗。我國對保健食品行業生產環節要求不是太高,缺乏一個嚴謹的質量控制體系,加之審批相對簡單,故而大量的非專業化企業涌入保健食品行業,給保健食品市場監管帶來很大困難。
邊晨光認為,要改變保健食品企業數量多、生產規模小、資金投入少、科技含量低、開發能力差、功效成分不明的局面,必須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建立嚴格的保健食品質量標準。對于新申報的保健食品,應借鑒國內新藥申報的程序,嚴格把關。保健食品審批前期不僅需要動物和人體試驗證明其具有某項功能,還需要明確具有該功效的有效成分(或稱功能因子)含量。對保健食品的功效檢驗可采取“固定加隨機”雙復核的二次檢驗模式,即初次檢驗由固定的檢驗機構完成,二次檢驗由審批部門隨機從有資格的檢驗機構中抽取一家承擔,從而做到互相監督,實現雙保險。此外,保健食品在上市之前還要經歷樣品檢測、材料初審、技術評審和申報,最終核發保健食品批準證書。
非法添加屢見不鮮
目前,違規添加化學藥品的情形主要集中在六大類保健食品中:調節血糖類保健食品中添加降糖藥;減肥類保健食品中添加利尿劑或興奮劑;抗疲勞類保健食品中添加“偉哥”或近似成分;改善睡眠類保健食品中添加安定類藥物;“增高”類保健食品中添加生長激素;免疫調節類保健食品中添加中樞食欲抑制劑。
由于大量違規添加化學藥品,此種保健食品非但不能補身體,反而可能危及健康。中國保健食品協會科技發展部部長董國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造成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泛濫的原因大致有三點。
第一,門檻低、利潤高。企業若開發和申請新藥,需要花費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而申請一個保健食品文號則只需幾十萬元。因此,許多保健食品企業根本不進行產品研發,而通過向產品中添加化學藥物和增加廣告投入,迅速增加銷售以獲取巨額利潤。
第二,法律法規有所缺失。我國法律沒有規定可以吊銷保健食品的批準文號,保健食品審批長期處于“只進不退”的狀態,一旦拿到批準證書就沒有被吊銷的風險,從而給違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機。
第三,多頭管理。近年來,保健食品的注冊、流通、生產監管歸屬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但其衛生許可證的頒發和執法主體仍是衛生部門,此外,涉及保健食品管理的還有工商等部門。目
前,多頭管理、權限不清的問題仍然沒有徹底解決。
邊晨光認為,《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頒布實施無疑對保健食品的監管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還應健全保健食品標準體系,加強檢測體系建設,盡快建立起類似《藥典》的評判標準和工藝規范。
管理部門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完善保健食品中添加化學藥品的檢驗檢測手段,加強保健食品質量檢測機構建設,扶持一批保健食品質檢中心,并加快質檢中心計量隊伍建設。同時,選擇幾種典型的保健食品開展安全狀況調查,建立保健食品安全信息監測系統和信息通報網絡,強化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責任感和信用意識。
此外,經常組織開展保健食品違法添加藥物專項檢查,重點加強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減肥、輔助降血糖、緩解疲勞等產品的監督檢查和抽驗,嚴厲懲治保健食品中違法添加藥物的行為。組織開展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內容專項檢查,嚴厲打擊夸大和虛假宣傳行為。
非法添加行為依法從重懲處
針對媒體反映的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為違法犯罪成本偏低的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非法添加行為。
根據要求,對不按規定落實記錄、查驗記錄不真實、不完整、不準確,或未索證索票、票證保留不完備的,責令限期整改。對提供虛假票證或整改不合格的,一律停止其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對因未嚴格履行進貨查驗而銷售、使用含非法添加物保健食品的,責令停產、停業;對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銷相關證照,依法沒收其非法所得和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相關物品,要求其對造成的危害進行賠償;對上述行為,同時依法追究其他相關責任。
除采取經濟方面的制裁之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還要求對非法添加的犯罪行為進行刑事追究。對生產販賣非法添加物的地下工廠主和主要非法銷售人員以及集中使用非法添加物生產保健食品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一律依法移送司法機關,并在法定幅度內從重從快懲處。有關部門要制定依法嚴懲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為的具體辦法。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明確提出,要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相關監管部門發現非法添加線索,要立即向公安等部門通報,嚴禁以罰代刑、有案不移。對涉嫌犯罪的,公安部門要及早介入,及時立案偵查。對影響重大或者跨省份的案件,由公安部掛牌督辦。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公安部門調查取證,提供相關證據資料和檢驗、鑒定證明,確保案件查處及時、有力。
董國用同時認為,整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亂象不能過分依賴公安機關的強力介入,加強行業部門的綜合監管也是重要一環。
新監管條例有望出臺
邊晨光對記者表示,保健成為不少人的需求,但是很多人對何為保健食品并不是特別清楚,概念營銷成為保健食品行業重要的營銷手段,像納米、基因、李時珍等詞便成為營銷工具,消費者很難分辨真假。此次細化規定的出臺,有望杜絕或者減少概念炒作誤導消費者,規范保健食品的市場。
另外,保健食品市場監管一直比較亂,保健食品市場規范的反應速度和力度一直都不夠,此次將非法添加物質的名單公示也有利于加強對保健食品監管,基層監管人員可以根據名單進行檢查,有利于加強對保健食品的檢查和監管。
董國用表示,部分企業的不規范行為實際上是傷害到了整個行業,不少保健食品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比較成熟和規范的企業,但是仍然受到整個行業混亂的不利影響,因此,保健食品行業內加強監管、嚴格監管的呼聲也一再強烈。
他表示,保健品協會一直在積極參與《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的調研,推動條例早日發布。
業內人士透露,在即將頒布的監管條例中,膳食類的保健食品或將實現備案制,嚴格監管的思路有望落到實處,違反規定的保健
食品處罰力度將會大大加強。
據了解,目前保健食品行業實行行政許可制,推行個案審批制,即以產品為單位進行審查批準,無論產品中的主要成分是否相同,都需要按照同樣的審批流程進行,造成重復審批、重復檢測。如以蜂膠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有292個,以魚油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147個,以螺旋藻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150個等。這些保健食品中所使用的原料都是國際上通用的原料,食用安全性、食用量、可聲稱的功能都早已明確,重復審批、重復檢測造成了國家資源浪費。
因此,在新的監管條例中,保健食品或將按照膳食補充類和免疫調節類進行分類,對于膳食補充類的產品,由于其原料幾乎不存在安全性和功能性的爭議,因此有望實現備案制。而對于免疫調節的產品,則需要經過實驗論證其安全性后審批。
此外,保健食品處罰力度不夠被認為是如今保健食品亂局的重要原因。據介紹,目前保健食品處罰力度不大,不少處罰最多約10萬元,甚至不少企業直接將此作為成本計算到產品中。“違規用重典”成了業內的呼聲,出現違規后加大對企業處罰力度,甚至讓其無錢再經營,企業法人也被納入保健行業準入的黑名單曾一度被業內和行業協會力推。不過,此種處罰措施是否會出現,其處罰力度到底會增加多少,還有待條例的最終出臺。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