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局:保健食品等靜態風險等級擬為Ⅳ檔
2月14日,天津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天津市2022年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計劃(公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計劃》。有關單位、團體和個人可在2022年3月16日前反饋意見。在嚴格特殊食品企業監管方面,《計劃》要求深入開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嚴厲打擊保健食品市場違法生產經營、違法宣傳營銷、欺詐誤導消費等行為。
開展特殊食品生產企業體系檢查,其中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體系檢查覆蓋率達到100%,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體系檢查企業比例達到35%。特殊食品生產企業自查報告率達到100%。
在嚴懲重處違法犯罪方面,《計劃》明確深入實施“鐵拳”行動。集中查辦一批非法添加、食用油摻雜摻假、面向未成年人“無底線營銷”等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案件。每月公布一批典型案例,掛牌督辦一批跨區域、危害大、影響惡劣的食品安全大案要案,每季度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充分運用權威媒體、網絡平臺等渠道,持續加大宣傳和曝光力度,立規矩、儆效尤,形成有效震懾。
《計劃》要求繼續開展“昆侖2022”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食用農產品非法使用“瘦肉精”等違禁物質,不規范使用農藥獸藥,食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宣傳等犯罪活動,強化跨區域協同打擊,全環節鏟除犯罪利益鏈條。
天津市2022年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計劃
(公開征求意見稿)
2022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立足嚴的主基調,持續推進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計劃。
一、全面加強食品安全黨政同責
1.強化食品安全組織領導。貫徹落實《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措施》,督促各級黨委政府把食品安全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強化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和屬地管理責任,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守住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線。強化工作督查督辦,推動各相關部門按季度向市食品安全委員會提交本部門對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貫徹落實情況。各區、各有關部門年底前向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報告食品安全工作情況,并作為每年向市委、市政府報告的重要內容。強化基層食品安全組織領導,鼓勵鄉鎮、街道負責同志兼任同級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
2.按照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統一部署,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落實情況進行階段性總結,對“十大攻堅行動”實施效果進行評估。按季度發布天津市食品安全指數對各區工作開展綜合評價。組織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調查。編制食品安全白皮書。
3.嚴格責任追究,依照監管事權清單,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問責。對本計劃工作任務落實不力的市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按照有關規定啟動約談機制。對在食品安全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二、全力維護大局穩定
4.全力保障黨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動和重要節點食品安全。開展“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聚焦重點食品生產企業、連鎖經營企業、網絡平臺企業、學校食堂及供餐單位、團餐領域(單位食堂)等,全面排查處置風險隱患。加大重要節假日期間檢查巡查力度,開展節日熱銷食品專項抽檢,及時核查處置不合格食品,堅決守住食品安全底線。
5.強化進口食品“人物同防”。嚴格執行進口冷鏈食品一級冷庫(集中監管倉)管理。強化生產經營環節進口冷鏈食品疫情聯防聯控,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第三方冷庫和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嚴格落實“三專、三證、五不準”要求;做好涉疫食品排查管控和疑似陽性事件調查處置。
三、加強源頭治理
6.凈化產地環境。開展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治理。落實國家2022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務,在輕中度污染耕地落實品種替代、水肥調控、土壤調理等安全利用措施;在重度污染耕地實施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
7.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規范農業投入品使用,深入開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專項行動,重點整治常規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問題,嚴厲打擊違法使用禁限用藥物行為,加強獸藥網絡銷售監管。完成4種高毒農藥的淘汰工作。推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加強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管理。
8.加大政策性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實施出入庫第三方檢驗。將鎘列入稻谷出入庫必檢項目。強化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每萬噸糧食產量不少于1個監測樣品。加快糧食環保烘干設備設施推廣應用。
四、加強過程嚴管
9.嚴格食品生產監管。落實生產企業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管理要求,提升飛行檢查、體系檢查、證后審查效能,督促企業生產過程持續合規。
10.持續開展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落實“餐飲服務規范年”各項工作任務,重點加大對連鎖餐飲單位及其總部的監督檢查力度,推動中型以上社會餐飲服務經營者“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委托第三方技術機構開展網絡巡查,篩查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違法違規線索,規范線上線下經營行為。督促引導餐飲服務提供者、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加大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力度。加強建筑工地、養老機構、醫療機構、旅游景點、旅游飯店(民宿)、交通運輸、鐵路等領域的食品安全行業管理。
11.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組織對校園食堂和集中供餐單位開展全覆蓋風險排查,凈化校園及其周邊食品安全環境,重點加大對農村地區學校、幼兒園的檢查巡查力度,嚴格落實校長(園長)負責制、陪餐制,建立HACCP或ISO22000管理體系的校外供餐單位比例達到100%。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懲處違法違規行為。做好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三年工作總結。
12.嚴格特殊食品企業監管。持續深入開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嚴厲打擊保健食品市場違法生產經營、違法宣傳營銷、欺詐誤導消費等行為。開展特殊食品生產企業體系檢查,其中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體系檢查覆蓋率達到100%,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體系檢查企業比例達到35%。特殊食品生產企業自查報告率達到100%。
五、全面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13.提高檢驗檢測能力。全年安排食品安全監督抽檢10.84萬批次,達到7.82批次/千人。其中市、區兩級市場監管部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8.5萬批次,達到6.13批次/千人。市、區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量檢測量2.34萬批次,達到1.69批次/千人。開展食品快速檢測結果驗證,組織食品快速檢測方法評價和驗證。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市、區兩級檢測機構通過計量認證(CMA)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評審(CATL)的比例達到50%。完成國家食用林產品質量監測任務。
14.提升風險監測水平。組織制定落實天津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施方案,強化風險監測結果的研判、運用。加強重點食物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開展居民食物消費量調查。
六、嚴懲重處違法犯罪
15.深入實施“鐵拳”行動。集中查辦一批非法添加、食用油摻雜摻假、面向未成年人“無底線營銷”等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案件。每月公布一批典型案例,掛牌督辦一批跨區域、危害大、影響惡劣的食品安全大案要案,每季度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充分運用權威媒體、網絡平臺等渠道,持續加大宣傳和曝光力度,立規矩、儆效尤,形成有效震懾。
16.開展“昆侖2022”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食用農產品非法使用“瘦肉精”等違禁物質,不規范使用農藥獸藥,食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宣傳等犯罪活動,強化跨區域協同打擊,全環節鏟除犯罪利益鏈條。
17.持續推進農村假冒偽劣食品三年整治行動,全面提升農村食品安全綜合治理能力。
18.深化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重點打擊凍品、海鮮等來源不明冷鏈食品走私入境。做好天津海關移交地方罰沒走私凍品的歸口處置。
七、提高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19.完善法規標準。推進天津市食品安全條例立法調研和草案起草工作。廣泛征求食品安全標準立項建議推動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宣貫、培訓力度,對食品安全標準的使用進行跟蹤評價。
20.加強制度機制建設。修訂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重大事項督促落實、工作約談、評議考核、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管理等制度機制。修訂食品攤販監督管理實施細則。
21.推進智慧監管。做好食安天津智慧監管大數據云平臺一期項目建設,推動二期項目立項。優化天津市冷鏈食品追溯平臺功能。鼓勵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建立電子追溯系統。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加快推進食鹽電子追溯體系建設。加大嬰幼兒配方乳粉追溯體系宣傳推廣力度,消費者通過食品工業企業追溯平臺查詢追溯信息次數比2021年提高50%以上。學校食堂“明廚亮灶”基本全覆蓋,學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單位“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100%。
22.實施信用監管。將食品抽檢結果、核查處置信息等有序歸集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將違法食品企業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優化天津市食品安全信用監管平臺功能,建立食品領域企業信用風險分級管理專業模型,根據風險等級實施差異化監管。深入宣傳貫徹《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國家標準,組織各級政府、行業協會、食品工業企業開展誠信體系培訓。嚴格執行《糧食企業信用監管辦法(試行)》,對從事糧食收購、儲存和政策性糧食購銷活動的企業探索實施分級分類監管。
23.提高隊伍專業化能力。依托現有資源推動市級食品安全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建設。按照《食品安全檢查員管理辦法》和考核大綱,組織開展食品生產檢查員培訓。充分發揮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在食品安全重大決策、法制建設、監督執法、風險研判、風險會商、行刑銜接等方面的作用。各區按照常住人口每萬人一人標準配備食品安全專職協管員,出臺專門管理辦法強化隊伍管理。進一步強化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加快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信息員隊伍。
八、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24.健全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機制,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完善保險產品,引導和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積極投保,充分發揮保險在風險防控、事故救治、保護消費者權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大力推進食品企業品牌建設、產品認證工作。持續推進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提升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品質、競爭力和美譽度。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在食品工業企業中培育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互聯網+食品安全”新模式。組織“食品企業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示范中心”等技術機構、科研院所為食品生產企業提供技術支撐服務。嚴格執行《關于推進冷鏈物流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市食品集團全面開展食品安全提升行動,提高產品競爭力。
25.強化科技支撐。將食品安全納入全市科技計劃,加強食品安全領域的科技創新,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機制。鼓勵市屬高校以建設雙一流學科為目標加強食品安全領域學科建設和人才引進培養。依托專業技術機構,開展基礎科學和前沿科學研究,提高食品安全技術支撐能力。
九、強化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26.持續推進“雙安雙創”。組織各區深入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域創建工作,加強對已授牌城區的日常管理,河西區、北辰區開展創建自評,做好第五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推薦工作。對已命名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開展跟蹤評價或監督檢查,加強宣傳、亮明標識。
27.鼓勵社會監督。借助天津互聯網辟謠平臺,依法堅決打擊造謠傳謠、欺詐和虛假宣傳行為。鼓勵新聞媒體準確客觀報道食品安全問題,有序開展食品安全輿論監督。持續開展“隨機查餐廳”“餐飲紅黑榜”“你點我檢”“你送我檢”等社會監督活動。
28.開展科普宣傳。按照“誰執法誰普法”做好食品安全“八五”普法工作。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一網一微”(天津市食品安全網、天津食安微信公眾號)宣傳主陣地,擴大宣傳覆蓋面,提升影響力。舉辦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