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加強網購食品監管,市場監管總局這樣回復
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網上購買食物,網購食品安全如何保障?針對目前網購食品中存在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廣東肇慶大華農生物藥品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科學家陳瑞愛2021年提出《關于加強網購食品安全監管,打造安全的食品電商平臺的建議》。市場監管總局在對該建議的回復中指出,下一步將以學校和居民小區周邊、城鄉結合部等為重點區域,以小餐飲店、無牌匾標識餐飲店為重點對象,開展綜合整治,消除線上無證經營源頭。同時,還將加快修訂出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將食品領域嚴重違法失信情形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現狀:網購食品安全監管存在諸多難題
陳瑞愛在建議中指出,近年來,網絡購物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中最常見的消費方式之一,尤其是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外賣餐飲等食品線上交易空前活躍,與此同時也潛藏著許多風險。
據統計,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受理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共計4.9萬件。其中,約三成糾紛涉及電商平臺責任,而食品類糾紛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占比接近半數,為45.65%。
“目前許多不法商家一味夸張、虛假宣傳,以謀取私利,將食品安全拋諸腦后,這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陳瑞愛分析,目前我國網購食品安全監管存在“六難”:一是源頭和流通環節監管難;二是監管手段和社會共治機制不夠完善;三是違法成本太低;四是事后追責難,訴訟維權成本高;五是一些關鍵問題的法律適用沒有明確,執法監管和消費者維權非常困難;六是裁量尺度和處罰方式不盡統一。面對以上難題,陳瑞愛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建議:建立智慧監管平臺和約談機制
如何對網購食品安全進行監管?陳瑞愛建議,首先要建議智慧監管平臺。
她指出,目前,經營網購食品的商家都建立了相應的網絡平臺,這些平臺都積累了海量的數據,客觀上為利用大數據進行監管奠定了堅實基礎。
陳瑞愛建議,監管職能部門要運用大數據思維,積極探索適應網購食品安全監管的線上手段,將市場監管部門食品安全監督信息系統與網絡訂餐平臺深度連接,利用實時大數據采集、對比分析技術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風險點位,及時將商家違法違規行為實時推送給執法人員和網絡食品訂購平臺,實現監管力量精準投送,織密網購食品安全的監管之網。
同時,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圖像識別等科技手段實現智慧監管,利用互聯網“爬蟲”技術對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上所有食品店鋪開展實時抓取巡查,將抓取的數據與餐飲食品經營許可庫系統進行圖像識別比對,重點比對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的證號、法人代表或負責人、經營地址、經營范圍、有效期限等關鍵詞,及時發現無證無照、偽造許可信息、PS證照、超范圍經營等違法行為,并將違法違規數據匯總第一時間推送第三方平臺和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求第三方平臺立即下架違規商鋪,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對推送的數據信息開展線下排查,依法查處各類違法行為。
陳瑞愛還建議加大對網絡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嚴厲打擊不法商家。建立健全市場監管部門與網絡食品訂購平臺的約談機制,明確各方責任,建立信用紅線。最后實現對網購食品全鏈條監管,依靠社會形成合力,形成政府、企業、消費者等多元協作和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
市場監管總局:嚴厲打擊網絡食品交易違法行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針對陳瑞愛所指出的現行《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與《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在有關法律責任規定上存在的不一致問題,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已對《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進行修訂。
該局表示,下一步將指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加大網絡食品交易行為的監督檢查力度,督促網絡食品交易平臺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審查登記、線上信息公式、強化配送過程管理,強化分支機構、代理商、合作商等管理。
將以學校和居民小區周邊、城鄉結合部等為重點區域,以小餐飲店、無牌匾標識餐飲店為重點對象,開展入網餐欣服務提供者線下檢查與無證餐飲綜合治理,消除線上無證經營源頭。
同時,將聯合網絡市場監管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部署各地對重點區域、重點問題加強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并深入推進在線消費糾紛解決機制建設,鼓勵消費者舉報實體店不規范、騎手無證等問題。
另外,還將加快修訂出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將食品領域嚴重違法失信情形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積極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編制《全國公共信用信息基礎目錄(2021年版)》《全國失信懲戒措施基礎清單(2021年版)》,依法依規開展失信懲戒。
本文來自: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