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美學”母公司涉傳被凍結2.19億元,微商遭嚴管
文|C2CC新傳媒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稱,“東明縣人民法院已對上海梵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涉嫌傳銷企業的銀行賬戶進行凍結,共計2.19億元。”為確認此事的真實性,今日,C2CC傳媒&新妝資訊多次致電東明縣人民法院,但電話一直未接通。
上月,河南省獲嘉縣人民法院對廣東思埠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涉嫌傳銷企業的銀行賬戶進行凍結,共計2億元。隨著微商代表企業思埠集團被曝涉嫌傳銷,微商已然迎來了史上最嚴監管。
6年發展微商50余萬人,真珠美學五級代理模式涉嫌傳銷
根據報道,山東省東明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立案查處上海梵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傳銷一案以及關聯方上海暴龍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上海魅婉商貿有限公司、長興蓉熙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楠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為防止被申請人轉移隱匿違法資金,東明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于2022 年1月26日向東明縣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申請凍結上述被申請人的銀行存款,財產保全數額共計 2.19億元。
據天眼查APP顯示,上海梵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29日,注冊資本500萬元,公司法人為孫曌,孫玉婷持股100%。
提到上海梵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大家可能并不熟知,但該司旗下美妝護膚品牌“真珠美學”在微商行業小有名氣,孫玉婷便是真珠美學品牌創始人。
此前有媒體報道,孫玉婷曾公開分享稱,自2016年真珠美學成立,團隊人員一直在呈倍數增長,從第一年的5萬人左右,到第二年的11萬人左右,去年團隊人數突破30萬人左右。截至2019年底,真珠美學微商團隊人數約達到40萬人。還有報道稱,截至2021年,真珠美學已經吸收50萬人加入到微商團隊中。
然而,早在2019年,就有做真珠美學的微商吐糟,“真珠美學走貨速度慢,高層亂價牟利得到公司默許,我們這種底層代理其實就是他們的韭菜。”
據了解,真珠美學的市場是五級代理模式,從低到高分別有:VIP會員1000元、銷售經理5000元、總監18000元、總經理即總代68000元,最高級別的董事388000元。根據《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規定,真珠美學分五級代理、層層返利的模式涉嫌傳銷。
虛假宣傳等負面風波不斷,真珠美學創始人“重蹈覆轍”
除了模式涉嫌傳銷之外,真珠美學旗下產品還涉嫌虛假宣傳。
真珠美學旗下一款酵素飲品為普通食品,但在該產品的宣傳中,無論是官網還是代理商都是費盡心思的暗示或直接宣傳有“排毒、瘦身”等效果。根據《廣告法》、《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真珠美學對莓蔬發酵飲料的以上虛假宣傳,涉嫌違法。
據了解,《中國質量萬里行》還曾在2020年3月做過《真珠美學創始人前科多 酵素飲品和專利涉嫌虛假》的報道。
公開資料顯示:真珠美學創始人孫玉婷曾在2018年5月17日前擔任上海百中草本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中草本”)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記者查詢發現,百中草本曾因虛假宣傳“專利”、“進口品”等內容被行政處罰。
孫玉婷掌舵的梵蓉科技,不僅沒有吸取在百中草本時期的教訓,反而把類似的問題帶給了真珠美學產品。
2020年,真珠美學被爆,其天貓旗艦店內的真珠美學珍珠發酵精華面膜宣傳“韓國進口纖薄膜布”、“2大專利原料,法國CODIF專利原料-臘菊,韓國RADIANT專利原料-白薇”,但未注明專利號以及進口證明。
C2CC傳媒&新妝資訊記者則發現,真珠美學天貓旗艦店內正在售賣的一款韓國進口的真珠美學泡泡洗面奶(批準文號:國妝備進字J20173594),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平臺的基本信息顯示:批件狀態為“注銷”。
微商品牌涉傳高發,3起涉傳案件共凍結資金超10億元
再回到涉嫌傳銷的話題上,記者也在前文提到微商大佬廣東思埠集團因涉嫌傳銷遭法院凍結資金2億元。事實上,繼直播電商行業“聞稅色變”后,微商這個曾紅極一時的行業也進入了草木皆兵的階段。
2021年的最后一個月,微商品牌TST母公司上海市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也因涉嫌傳銷被石家莊市裕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凍結資金高達6億元。
由于TST創始人林瑞陽、張庭的明星身份,此事也鬧得沸沸揚揚,不僅引起全民“吃瓜”,多次登上微博熱搜,還引起了國臺辦的關注與回應,并被人民日報轉載。
據了解,TST庭秘密為達爾威旗下主打化妝品品牌,主要通過微商渠道進行銷售。TST庭秘密品牌推出之初,憑借著創始人在娛樂圈的人氣,多位明星為其站臺。或源于多位明星的人氣,TST庭秘密曾一度成為微商渠道最受歡迎的品牌之一。
不過,根據藥監局備案信息,在“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中,在2015-2016年期間,由達爾威生產的TST逆齡系列、雪絨花系列等數十個產品,在進行備案后檢查時,都被出具了“責令改正”的檢查結果。
業內人士表示,多次陷入負面風波,肯定會對其品牌造成影響,而且近幾年,隨著多化妝品牌及線上渠道的崛起,主要通過微商渠道發展的化妝品正在走下坡路,TST庭秘密如此、真珠美學亦如此。
TST以及真珠美學的涉傳,也給到了社交零售企業一定的警示。帶有倍增模式的社交零售企業不一定都面臨涉傳的風險,但是,當企業沒有依法依規進行合規管理,不重視法律,違反法律規定野蠻生長時,風險一定伴隨而來。
寫在最后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社交零售企業、美妝品牌們有了更多新的玩法。企業在關注有利于自己的《電子商務法》規定的鼓勵模式創新等內容時,也應當注意到《禁止傳銷條例》同樣在規范著行業的發展。特別是在《禁止傳銷條例》的完善與社交零售市場現狀有所滯后的情況下,企業更應該做足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