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小雪養生:注重一清一防一補
今日小雪。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
《黃帝內經》: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小雪養生重點為補腎,藏精。藏的意義,是讓身體精氣不要過度消耗,趁著這個時候好好養精蓄銳,為的是來年,有一個更好的狀態。中醫的話講叫“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小雪養生常識
1.多食粥湯
冬天多食熱粥有益健康,如有養心除煩作用的小麥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等。雞湯有很好的補虛功效,冬季多喝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魚湯則有健脾開胃、止咳平喘等功能。
2.多飲熱水
多飲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在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溫開水,能降低血液粘度,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蜂蜜水可潤燥解毒,白蘿卜水能清熱利尿,梨水可以潤肺止咳,都是這個時節不錯的選擇。
3.勤于運動
小雪過后,雖然氣溫更低,但積極鍛煉也不要放松。適宜的運動能讓全身各個部位活動起來。促進血液循環。但也不可運動過度,大量的出汗會“發泄陽氣”,起到相反的作用。
養生要順應天時,只有順應外在的氣候變化來調適自身的正氣,才能讓人與自然達到和諧統一。根據氣候變化,小雪養生還可從“一清一防一補”做起——清內火、防風寒、補腎陽。
一清:清內火
小雪時節雖然還未到嚴冬,但外面的氣溫已經相當低。冷空氣一到,人們就習慣宅在室內,用暖氣、空調取暖,連帶著添衣進補。這就導致體內的虛火還來不及清瀉,便被包裹在體內,人就容易生“內火”。比如,口腔潰瘍、痘痘叢生、大便燥結,這些就是內火的表現。加上天氣干燥,容易引起肺火旺盛,從而出現咽喉干痛、燥熱咳嗽、痰中帶血等不適癥狀。
因此,小雪時節,建議大家在飲食上以清火滋陰為原則,少吃麻辣香鍋之類的辛辣食物,多吃白菜、白蘿卜等當季食物。白蘿卜能清火、降氣、消食,生吃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熟吃可益脾和胃、消食下氣,跟羊肉一起燉湯喝,既暖和又能滋補津液。如果肺火旺盛,咳喘厲害,建議大家“生吃蘿卜熟吃梨”,可以潤肺清熱、養陰生津、止咳平喘。
一防:防風寒
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建議大家防風防寒,尤其心腦血管疾病人群,驟然受到寒冷刺激,會引起機體外周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大大增加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此外,晚上睡覺前,可用陳艾葉加姜煮水泡腳,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改善睡眠質量等作用。
一補:補腎陽
補腎陽有兩層含義,一是補腎,二是養陽。根據四季養生的原則是:冬季對應五臟中的腎,順應天人合一,當以養腎為主。冬季人體陽氣收藏,氣血趨向于里,皮膚致密,水濕不易從體表外泄,而經過腎、膀胱的氣化作用,除少部分變為津液散布周身外,大部分化為水,下注膀胱成為尿液,無形中加重了腎臟的負擔。其次,冬季陰盛陽衰,人體要注重養陽,以潛藏陽氣,為來年春天做準備。
補腎:可從飲食角度多加調理,黑色入腎經,可以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芝麻具有補肝腎、潤五臟、益氣血的作用,黑豆、黑米、黑棗、黑木耳等也都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養陽:多曬太陽,起到生發陽氣、溫通經脈的功效;早睡晚起,晚起不是說睡到八九點,而是在太陽升起的時候起床,此時天地間的陽氣開始慢慢積累,此時適度活動大補陽氣;熱水泡腳,利于陽氣潛藏,陰精積蓄;保護頭部,頭為陽經匯聚的地方,不能受寒,外出要戴帽子、圍圍巾,注意保暖護陽氣。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3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