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萊芙蔻還能走多遠?
上海萊芙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2月6日,注冊資本8000萬人民幣,實繳資本1000萬人民幣,負責人為趙章山,持股比例95%,認繳出資額7600萬人民幣。
公司目前有美容護膚品、抗衰老食品、家用健康用品三大系列產品,母公司是太和集團,負責人為郭靖凱。2017年和2019年,該公司分別因為對推銷商品的虛假宣傳和發布虛假廣告被市場監管局予以罰款。
據悉,萊芙蔻公司自成立以來便大力宣揚自己是一家合法合規的直銷公司,但中國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平臺上一直沒有該公司的名字。直到2018年舉行“東阿阿膠萊芙蔻——2018年市場全面啟動活動”后便開始大力宣揚稱公司已經收購了東阿阿膠的直銷牌照,實質上此事也是子虛烏有。在此活動中,公司答應送給優秀員工作為獎勵的車也變成了借給優秀員工使用的車,“騷操作”寒了客戶的心后又寒了“自家人”的心。
萊芙蔻被予以行政處罰
1
“送車”變“借車”
2020年8月,上海萊芙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代理商吳女士和毛先生一紙訴狀將該公司告上了法庭,吳女士請求法院依法判令公司履行承諾將原本答應送給她做獎勵的汽車轉移至其名下,并退還領車前支付的車輛稅費32000元,而毛先生請求依法判令公司履行承諾交付紅旗H7汽車一輛,若公司未按判決交付汽車,則向其支付折價同款汽車價格人民幣275000元。堅持維權是二人的態度。
據悉,吳女士和毛先生均為上海萊芙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理商,為公司的產品進行推廣和銷售。2018年3月1日,上海萊芙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布《東阿阿膠萊芙蔻——2018年市場全面啟動活動通知》,載明為熱烈慶祝上海萊芙蔻與東阿阿膠達成戰略合作,強強聯手全面啟動市場,大力助推市場發展,特別推出2018年市場啟動活動。
活動通知規定,在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間,小區新增PV業績滿80萬元,送海外游一次;小區新增PV業績達滿300萬元,送紅旗H7汽車一輛,并成立萊芙蔻紅旗車隊。活動期間,包括吳女士和毛先生在內的44人完成了小區新增PV業績達滿300萬元的業績。吳女士至活動結束已達到小區業績646961990元,毛先生小區銷售業績也累計達9124849.6元。
2019年4月18日,上海萊芙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了隆重的嘉年華發放車輛活動,吳女士和毛先生應邀參加出席活動。在活動前夕,萊芙蔻公司強制要求包括兩人在內的獲獎者將提車需繳納的車輛稅費用32000元打入公司賬戶。
在領車時,公司還要求每人簽下一份車輛使用權協議書,協議書內容寫明,車輛是暫借給獲獎員工使用,且在員工離職后需歸還車輛,但公司做出承諾稱一年之后將車過戶到獲獎者名下。一年期滿,公司卻遲遲不肯行動。
為此,吳女士和毛先生多次要求公司履行相應的承諾,但均被各種理由推脫拒絕履行。兩人嗅到了套路的氣息,多次維權無果后,于2020年8月相繼選擇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相應的權利。
2
經銷商們的維權之路
維權之路一波三折,據當事人吳女士介紹,一審庭審現場,上海萊芙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謊稱已經解除了與吳女士的合作關系,并依據雙方簽訂的使用權協議書內容要求吳女士立即返還該車輛。由于吳女士掌握充分的證據證明雙方并未解除合作關系,法院最終判定公司履行承諾將原定贈送給吳女士的車輛過戶至其名下,但對于退還車輛稅費32000元的請求,法院認為活動通知中并不含上述費用,且雙方協議也明確上述費用由吳女士自行承擔,故不予支持。事情看似已經告一段落,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上海萊芙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又將吳女士上訴到了中級法院,在本次判決中,法官憑借雙方簽訂的使用權協議書判定,簽署協議時已經過雙方認可,故協議生效,吳女士應當按照協議內容將車輛返還給萊芙蔻公司,但其繳納的車輛購置稅、保險費、上牌費共計32000元不符合使用權租賃情況,應返還給當事人。本場官司吳女士敗訴,但這并不是最終結果,吳女士稱會堅持維權,目前已在進一步申訴。
毛先生的維權之路更是險象環生、跌宕起伏。從提起訴訟開始,上海萊芙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始終不承認毛先生的業績達到了獎勵標準,毛先生提供了在公司內部APP上截取的收入證明后,公司竟當庭辯解稱根本不存在該軟件。經庭審,毛先生補充提供案外人相關APP后,公司才不得不承認的確存在該軟件,但仍然否認證據的真實性。
事發后,萊芙蔻公司第一時間將毛先生在公司APP的會員從后臺關閉,導致其無法登陸,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經法庭要求,公司才開通了毛先生的APP 會員,但上面顯示的業績數據已與毛先生提供的證據有所出入。毛先生提供的截屏里,歷史獎勵一欄已無法從軟件中顯示,毛先生稱截圖來源于舊版APP,公司仍然予以否認,稱并不存在舊版APP,但并未能提供相關證據證明。
法院認為公司有否認存在內部APP的事例,有違誠實信用,故也涉有后臺修改數據之嫌,采信了毛先生提供的相關證據。最終,法院判決上海萊芙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履行承諾將車輛交付給毛先生,若逾期未交付,則立即支付毛先生紅旗H7汽車折價款人民幣275000元。在此之后,上海萊芙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服法院判決,先后提出兩次申訴,均被法院駁回。
2020年8月5日,毛先生再次將該公司告上了法庭。自訴訟結束,到毛先生再次將萊芙蔻公司告上法庭期間,公司一直拖欠毛先生的業績提成30165.97元,毛先生為此多次與公司協商,但均未取得成效。在此事件上,上海萊芙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辯稱未支付給毛先生的業績提成是獎勵積分,并非錢款,不能直接提現,只能領取等價值的貨物。由于毛先生本次未能提供足夠證據證明未獲得的業績提成是現金而非積分,故以敗訴告終。
有趣的是,2018年8月16日,東阿阿膠發布聲明稱上海萊芙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東阿阿膠雙方并未合作,兩家公司亦沒有任何直銷業務往來。上海萊芙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再被打臉。萊芙蔻公司并未收購東阿阿膠的直銷牌照,活動中提到的員工福利也從送車變成了借車,該公司信譽成謎。
東阿阿膠聲明并未與萊芙蔻合作
3
在職經銷商抖出內幕
同為已離職的經銷商王女士告訴記者:“感覺自己對公司很失望,送車這個事情無論是誰都很寒心的,近些年包括自己在內也走了不少經銷商,因為原本在加入這個團隊的時候,大家對公司都是非常信任的,自己也覺得不僅僅是在賣產品,更是在做一項了不起的事業。但是實話說,沒有認同感。我想把好用的產品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大家一起越來越漂亮,但是在公司里,賣東西很難很難,也沒有人去管你。尤其是后面產品出了問題,被工商局罰款之后,親戚朋友都知道產品有問題了,誰都不敢用,還勸我不要再做了,產品更是不好賣,公司也沒有給出一個說法。送車這個事情就更不要說,感覺自己的努力都白白浪費掉了,打官司我也不想,只有自己認命,是真的心寒。”
對于近兩年萊芙蔻公司發展的具體情況和經銷商的相繼離開,王女士表示她也不是很清楚,平常都是各賣各的,只有開會大家才會聚到一起。
仍在上海萊芙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做經銷商的陳先生向記者透露出了更多內幕:“公司近期的發展狀況并不理想,自從權健事件發生后,整個直銷業的發展狀況都不太好,以前開大會搞炒作,現在都不敢了。公司的產品研發也是處于停滯狀況,現在賣的都是以前的東西,不過新引進了苦蕎酒做代理。做經銷商你賣產品能賣幾個錢嘛,主要還是帶團隊。我們賣產品都是給8%的提成,拉一個人頭按業績返20%。至于每個月能賺多少還要看你自己的能力。萊芙蔻分為三個級別的代理,購買4520的產品可以成為普通經銷商,購買15060的產品可以成為主任級經銷商,購買30120的產品可以成為經理級經銷商。”
至于公司內部經銷商的大量流失,陳先生表示都只是正常的人事變動,經銷商只負責做好自己的業績,對于公司內部的情況都了解不多。
《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規定,下列行為屬于傳銷行為:
(一)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對發展的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包括物質獎勵和其他經濟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交納費用或者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取得加入或者發展其他人員加入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系,并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對照條例,上海萊芙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購買一定價值產品獲得成為經銷商資格和拉人頭獲取返利的方式疑似涉嫌違規。
蹭大牌企業直銷牌照和流量吃相難看、對員工言而無信、產品虛假宣傳、營銷模式疑似涉嫌違規、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成為了失信被執行人。于內于外,上海萊芙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似乎都被打上了“信譽缺失”的標簽,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與公司成立以來一直宣揚的誠信理念逐步背道而馳的萊芙蔻究竟還能走多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