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扶貧,隆力奇實現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雙贏
盛夏時節,陜西省延川縣趙家河村,晴川碧野,萬木蔥蘢。溝壑山野間的一株株旱槐、核桃郁郁蔥蔥,青山綠水環繞著一派祥和的趙家河村。
6年前,熱心公益的隆力奇向身處陜北高原的延川縣趙家河村伸出了援手,為該村脫貧致富積極謀劃、慷慨解囊。隆力奇團隊走家串戶,幫助村民們解決飲水、交通、入學等具體困難,并積極尋找致富門路。如今,6年前栽植的2000多畝核桃樹、2萬余株旱槐已經枝葉繁茂,蔚然成林,村民們的居住與生活環境大為改觀。
隨著趙家河村的生態與景觀逐步得到改善,許多游客慕名而來,來看一看這里青翠的山,喝幾口清澈的水,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饸烙面……生態旅游的發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實現了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履行社會責任 助力趙家河脫貧
2015年8月,中華慈善總會與隆力奇就幫扶延川縣趙家河村脫貧致富達成一致意見。2015年9月,隆力奇捐贈1000萬元成立“中華慈善總會·隆力奇扶貧基金”,力求精準發力,向趙家河村定向捐款500萬元,用于當地精準扶貧項目。
2015年隆力奇向趙家河村定向捐款500萬元
“中華慈善總會·隆力奇扶貧基金”成立后,隆力奇的專家團隊深入村里了解情況。延川縣趙家河村位于陜西北部,地處黃土高原,山大溝深,地形復雜,有村民近400戶、1700余人,其中貧困戶90多戶。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一畝,沒有其他固定產業,人均年收入極低,個別有病患家庭經常為醫藥費犯愁。
在多次測量和評估土地PH值后,隆力奇的專家團隊建議趙家河村種植核桃、旱槐等,隆力奇董事長徐之偉承諾,將來以略高于市場的價格進行回購。同時,公司啟動“愛心飲水”工程,方便村民用水。
核桃樹是常見的經濟類林木,核桃有穩定的市場需求,有了江蘇隆力奇的收購承諾,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希望更加清晰了。旱槐是良好的綠化樹種,常作庭蔭樹和行道樹,旱槐的槐花已被國內多個城市作為市花。旱槐喜光、耐寒、耐旱,花期7月至8月,果期10月,一年可以長3米高,在夏秋季節,對于開展鄉村旅游的風景營造大有幫助。此外,旱槐廣泛用于建筑和家具,兼具防護和觀賞性,槐花也有很強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6年來,在隆力奇的幫扶下,趙家河村將種植核桃樹、旱槐和發展黃牛養殖作為長期脫貧產業,將套種中藥材黃茋、板藍根和花生、黃豆等經濟作物作為短期增收辦法,曾經祖祖輩輩艱難謀生的貧困村,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全村經濟水平大幅提升。
回顧幫扶歷程,徐之偉坦言,他曾經當過20多年的村支書,對農村的貧困有著深刻的理解,對農村和農民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感,很愿意為他們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6年來,徐之偉始終心系趙家河,通過多次深入走訪和實地考察,不斷了解趙家河村的發展情況,及時為鄉親們解決飲水、上學、賣貨等具體困難。
截至目前,隆力奇幫扶成效顯著,6年前栽植的核桃樹、旱槐、中藥材等,正在幫助村民們逐步形成收入可觀的綠色產業。
實地考察探索 走出鄉村振興新路
年過70歲的趙庭亮,妻子常年患有腦血栓、冠心病等慢性病,原來家中就靠他一人在村里做小工掙錢。現在,他管理著核桃、旱槐等樹種,收入穩定。在趙家河村,像他這樣的農戶都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為徹底脫貧致富,隆力奇制定了長期幫扶政策,幫助貧困戶增加“造血”功能。徐之偉認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對此,趙家河村建立產業發展長效機制,2019年通過加強核桃園的管理,把現有的100畝河邊地建成游客互動的采摘園,形成科學的產業發展。同時發展旅游服務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徐董赴趙家河實地落實精準扶貧
隆力奇推出的相關措施,為這片高原上的鄉村帶來了逐漸旺盛的人氣和日漸豐厚的收入,脫貧和致富正在這里逐漸成為現實。
當年不適合飲用的水變得安全、衛生、干凈了,綠樹環繞著村莊,綠茵茵的草地、環村的清澈河流,以及星羅棋布的農家樂、鄉村音樂屋……到處呈現出山清水秀、經濟繁榮的景象。民宿經營戶年均收入逐年增加,全村人均收入喜人。
注入源頭活水 造血鄉村經濟
在幫扶趙家河村時,隆力奇堅持產業扶貧,團隊不僅帶來資金,更將市場化觀念與管理的理念帶到趙家河村。如何結合科技發展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這些觀點在產業扶貧的過程中,逐漸融入村民的意識之中,實現脫貧摘帽的同時,更要讓“扶智”取得實效。
借助人才優勢開展智力幫扶是隆力奇扶貧的另一條思路。向結對村群眾教授實用技術,幫助結對村群眾更新生產生活觀念,才能提高生產技能和生活質量。在江蘇隆力奇的規劃里,如何長期實現產業致富是關鍵,既要讓貧困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也要有謀劃長遠的思路。
徐之偉說,隆力奇未來將一如既往地履行社會責任,為趙家河村注入“活力源泉”,幫助趙家河村實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奮斗目標,為建設美麗鄉村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