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卸妝油“翻車”? 膚見因備案信息與產品標簽不一致遭質疑
近日,新銳護膚品牌膚見因旗下一款卸妝油盒裝和袋裝產品貨不對板被眾多美妝博主質疑欺騙消費者。
7月23日,膚見發布官方聲明,稱由于新版卸妝油的配方調整和消費者及達人之間的溝通不清楚、不充分讓大眾產生了誤導,并向喜愛和關注膚見品牌的用戶、達人朋友表示深深的歉意。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膚見創立于2019年8月,目前已獲得2輪融資。在國貨崛起,國潮當道的背景下,一眾專業、好用的中國護膚品牌借勢崛起,成為這一市場令人矚目的“新勢力”。而立足皮膚醫學和最前沿生物科學技術,專研敏感肌膚修護的Cistto膚見就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新生品牌,它雖然誕生時間不長,但因其好功效、好口碑已經收獲了一批忠實的粉絲。
而如今大受大眾爭議的產品為旗下兩款長相相同的爆款卸妝油。
7月20日,在抖音上擁有115萬粉絲的博主“太陽嬸子”發視頻控訴膚見品牌欺騙達人和消費者,并在視頻中強調不會再和膚見品牌合作。
按該博主的說法,膚見旗下一款卸妝產品盒裝“膚見安肌凈柔卸妝油”和袋裝“膚見安肌凈柔潔顏油”新舊兩個版本的包裝一樣,但配方不一致。據介紹,盒裝版包裝顯示山茶(CAMELLIA JAPONICA)籽油排在第一位;袋裝版中山茶(CAMELLIA JAPONICA)籽油掉到了第三,排名前二的成分是棕櫚酸乙基己酯、PEG-20 甘油三異硬脂酸酯。
膚見被眾多消費者和達人所關注和討論的點在于,盒裝卸妝油使用的基底油是植物山茶花籽油,而袋裝卸妝油使用的是基底油是合成類油酯,因兩個原料的成本存在差距,受到達人和消費者的不斷質疑。
膚見卸妝油于2020年10月上市,6月新版卸妝油配方調整。據品牌方介紹,之所以會更改配方添加棕櫚酸乙基己酯和PEG-20甘油三異硬脂酸酯,是為了解決消費者反饋的膚感可以“更加清爽”的問題。同時強調,新配方沒有減少山茶花籽油的含量,合成脂屬于高級脂肪酸脂類,在卸妝、護膚產品中廣泛使用。
由此可見,膚見此次的卸妝油“翻車”事件明顯存在備案信息及實際產品標簽不一致的情況。
《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相關辦法要求化妝品需要進行全成分標注,其中存在含量超過0.1%(w/w)的成分都需要按照含量高低進行降序排列地標注。而不超過0.1%的成分亦被要求標注,且需以“其他微量成分”作為引導語引出另行進行標注;以復配或混合原料形式進行配方填報的,也要以其中每個成分在配方中的含量作為判別是否為微量成分的依據。
也就是說化妝品標簽應當在銷售包裝可視面標注化妝品全部成分的原料標準中文名稱,以“成分”作為導語引出,并按照各成分在產品配方中含量的降序列出。
產品配方升級無可厚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配方升級前需要重新備案,備案通過后才能進行生產銷售,且宣傳也要同步到位,如若不然,被查出將會是一條很嚴重的違規項,所以無論是品牌還是生產企業都亟需重視這一問題。
“成分黨”是近兩年美容美妝行業頗為流行的一個名詞,它是在消費者對產品成分安全和成分信息透明化需求的攀升中應用而生的,且“成分黨”正在成為一部分年輕人的標簽。
成分黨消費者熱衷于通過閱讀產品標簽、查詢化妝品成分APP、搜羅KOL功課等方式,對種草產品進行篩選,擇優選擇靠譜且適合的產品使用。“成分黨”消費者的崛起,是個人安全意識提高的表現。
“成分黨”的崛起,得益于社交媒體平臺的透明化。獲取信息的門檻變低以后,年輕人們變得更加聰明且謹慎,他們能夠從更多渠道獲取到產品的真實信息甚至能夠判斷真假,在這股風潮之下,一些成分并不科學的產品很難再靠單純的營銷去收割“智商稅”了。
KOL這個詞在如今的市場營銷行業也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品牌營銷人員們總是與KOL們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且根據行業最新預測,KOL營銷的市值將在2021年達到138億美元,比2021年增加近50億美元。這個市場依然充滿了活力并且還在高速成長中。
截止發稿前,膚見再發微博澄清近日網上關于卸妝油產品的討論,但是此次的卸妝油“翻車”事件,已經讓某些博主對其失去了信任,由此而帶來的是喪失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希望該品牌能引以為戒,在之后信息的傳達與達人合作溝通方面保持嚴謹的態度,產品更新時要及時進行相關備案工作,減少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