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風波再起
近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SH:600085,以下簡稱同仁堂)董事長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
根據中共北京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北京市監察委員會網站 2月22日消息,“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高振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高振坤的職務是同仁堂集團總經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并于2015年到2019年擔任港股公司同仁堂科技董事長。
就在董事長被調查次日的2月23日,同仁堂股價開盤大漲并一度觸及漲停,一改往日低迷頹勢,當日同仁堂報收27.65元/股,上漲7.34%;同仁堂科技(HK:01666)報收5.7元/股,上漲11.76% 。
《華夏時報》記者就高振坤被調查的具體原因致電同仁堂董秘辦公室,對方回復稱,接到通知不接受任何采訪。坊間傳言此次調查可能與2018年“過期蜂蜜”事件有關:標榜“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古訓的老字號回收過期蜂蜜再銷售,此事件給同仁堂品牌造成巨大傷害,高振坤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雖然股價起飛,但同仁堂業績難改低迷。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縱觀同仁堂成長和衰落的軌跡不難看出,企業的根本問題是由于體制僵化、組織結構老化、產品和運營落后導致的,需要制度性的創新才能拯救。
董事長涉嫌嚴重違紀違法
高振坤現年49歲,少壯之年便已在同仁堂擔任要職。據中紀委網站披露履歷為:高振坤2005年任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總會計師;2006年任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2014年,任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2019年12月,任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對于高振坤落馬的原因,中紀委并未詳述。但外界普遍認為與2018年同仁堂“過期蜂蜜”事件有關。這也是同仁堂歷史上一次巨大質量風波。
2018年12月,浙江濱海縣市場監管局經調查認定,同仁堂蜂業部分經營管理人員在鹽城金蜂進行生產時,存在用回收蜂蜜作為原料生產蜂蜜、標注虛假生產日期的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隨后北京大興區食藥局經調查認定,同仁堂蜂業2018年10月起生產的涉事蜂蜜中,有2284瓶流入市場。
同仁堂蜂業因此被罰款1400余萬元,并被吊銷食品經營許可證。
這則丑聞及大地損傷了同仁堂這家百年老店的品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撤銷了同仁堂“中國質量獎”稱號,收回證書和獎杯。2019年2月,北京市紀委市監委發文表態:北京同仁堂蜂蜜問題觸及食品安全紅線,損害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國有資產權益,應當予以嚴肅處理。北京市紀委市監委共問責處理14人,其中,高振坤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朱丹蓬認為,此事件損害了消費者對中華老字號的信賴感,是同仁堂品牌的巨大損失。同仁堂品牌創建于1669年,至今已有351年的歷史,標榜“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古訓,如今卻倒在了小小的蜂蜜上。
主業面臨大挑戰
“過期蜂蜜”事件后,同仁堂業績一蹶不振,2019年陷入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降的窘境。
同仁堂2019年營收132.77億元,同比下滑6.56%;凈利潤9.85億元,同比下滑13.12%。公司產品銷量也差強人意。其兩大類產品:心腦血管類產品銷量2500萬盒,同比下降12.5%;補益類產品銷量1800萬盒,同比下降25.5%。
2020年Q3,同仁堂營收90.53億元,同比下滑9.09%;凈利潤7.15億元,同比下滑15.89%。
自2018年起,同仁堂的凈資產收益率開始逐年下降。2018年、2019年和2020年Q3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2.83%、10.66%、7.61%。
該公司業務的增長困境還體現在店鋪擴張上:2020半年報顯示,同仁堂旗下自有零售門店數量為855家,相較上年底僅增加3家。
值得注意的是,同仁堂主營業務毛利率與片仔癀、云南白藥相當,但是凈利率卻相差甚遠。以片仔癀為例,2020半年報顯示,片仔癀毛利率為46.31%,凈利率為27.22%;同期同仁堂毛利率為46.77%,凈利率為12.86%。從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上也能一窺一二。2020半年報顯示,同仁堂管理費用為6億元,片仔癀為1.30億元;同仁堂銷售費用12.88億元,3.24億元。
另外,與片仔癀和云南白藥相比,同仁堂近年來少有爆款的代表產品。2020半年報顯示,同仁堂研發費用0.43億元,也低于上述兩家公司。
為扭轉頹勢,管理層推出大健康創新策略。2019年6月同仁堂推出咖啡店品牌“知嘛健康”,用中西合璧的方式吸引年輕人來“打卡”。
北京鼎臣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史立臣并不看好這種創新。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在大眾獵奇心理滿足之后,運營難度非常大,并且其很難對同仁堂主業起到輔助作用”。朱丹蓬則認為,如果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話,對企業不僅沒有實質幫助反而讓進一步加大了經營風險。他認為,只有系統性的創新才能挽救同仁堂。
目前同仁堂的總市值約為350億,而同類企業“片仔癀”、“云南白藥”總市值在2000億左右。去年年底,同仁堂從上證180成分中剔除。昔日輝煌不在,如今董事長落馬,資本市場一片歡騰,同仁堂會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