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因美旗下“媽媽購”身陷囹圄:2個月7次成被執行人,“星店”項目涉嫌傳銷
企查查信息顯示,1月8日,寧波媽媽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媽媽購)再被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法院列入被執行人名單,執行標的為376323元。
美商社注意到,2020年11月12日至今,媽媽購已7次被列入被執行人名單,數據顯示,媽媽購當前被執行總金額達125.03萬元。
根據公開信息,媽媽購成立于2015年,旗下產品有母嬰電商平臺媽媽購,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大股東為貝因美集團有限公司,持股75%。媽媽購宣稱全站“無假貨”,正規品牌(代理)商供貨,為媽媽們把第一道關,讓媽媽安全安心購物。
01
被疑涉嫌傳銷,媽媽購身陷囹圄
據齊富路偵探報道,媽媽購平臺分為會員、plus會員、星店三種會員,依據不同級別,享受權益也有所差別。媽媽購平臺宣稱,“星店”店主會享有五項權益,店主只需推廣Plus會員和平臺商品,就可獲得相應提成。
據投訴,消費者表示負責人曾承諾,成為星店會員后,每拉一個人成為會員就能掙到2000元,掙錢的重要方式就是發展下線、拉人頭。
據了解,星店會員設置了從普通店主到五星店主6層級別,普通店主獲得所有粉絲銷售利潤的5%,一星店主獲得分店粉絲銷售利潤的10%,從一星升到二星需要直接推薦30個plus會員,粉絲累計消費達到30萬。隨著級別的上升,升級條件也越高。
因為身披貝因美的頭銜,大量寶媽花288元成為媽媽購會員,再交7000元加盟成為“貝因美”媽媽購店主,然而“交了錢就聯系不上了”。在投訴平臺上,公開指出媽媽購“星店”項目涉嫌傳銷或欺騙的加盟商不在少數。
據媽媽購官方客服回應,“星店”項目因配合工商部門整改而叫停。一位媽媽購招商負責人也稱,工商部門在2019年就將媽媽購“星店”項目定性為傳銷,整個項目從發起到結束只維持了半年左右的。然而,美商社并沒有查詢到媽媽購被判定為傳銷的信息。
但根據經驗,媽媽購通過設置會員等級變相收取門檻費,并將會員分為上下線關系,根據發展下線及銷售業績給付報酬的模式,顯然涉嫌非法傳銷。
02
貝因美“不承認”,媽媽購“很冤枉”
在媽媽購平臺涉傳的陰影下,大家將眼光投向了背后的貝因美集團。然而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卻表示,貝因美集團旗下確實有“媽媽購”平臺,但與上市公司并無關聯。
當時,在貝因美官方網站上明確顯示了媽媽購的圖標,可事發后,貝因美急于撇清關系,便將官網上的媽媽購圖標刪除,表示“媽媽購并非本公司旗下企業”。
而另一邊,媽媽購也喊冤,稱自己也是受害者。
公開信息中,媽媽購的確是貝因美集團旗下公司,由貝因美集團75%股權控股,實控人也是貝因美集團創始人謝宏??蔀槭裁从植怀姓J呢?
據媽媽購招商負責人解釋,“星店”項目與媽媽購有關系,但媽媽購只是參與方,不是策劃者和組織者。鑒于近兩年云集、貝店等社交電商做得好,媽媽購也想涉足這一領域,便在2019年引入了合眾千成團隊,就“星店”項目簽署了合作協議。
該負責人稱,“星店”項目運作期間,加盟商繳納的開店費用實由合眾千成收取,媽媽購沒有拿到這筆錢,“我們也是受害者”。由于承諾獎勵給加盟商電視機等,媽媽購在“星店”項目上損失了1000多萬元。
企查查信息顯示,青島合眾千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法定代表人及實控人為朱文利。2020年5月29日,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與企業取得聯系,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事實上,當初加入該項目的經銷商都是沖著貝因美品牌而來。據新京報報道,在2019年11月舉辦的貝因美27周年慶上,貝因美集團董事長謝宏曾給全國“星店”上課、講話,幾位副總、總經理也輪番講解。
而現在,貝因美和媽媽購又將鍋甩給一個跑路的合作方,顯然讓人難以理解。賺錢有你一份,出事就與我無瓜,貝因美因此成為眾矢之的。
03
凈利暴跌,貝因美無力回天
2020年10月28日,貝因美披露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7.18億人民幣,較上年同期下降0.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90.13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0.1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760.76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22.84%。
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貝因美曾在之前的業績公告中表示,“后疫情時期,市場競爭更為激烈,消費者更為注重消費體驗和產品的性價比,導致品類銷售結構變化和業績相應變動。
貝因美曾經是國內頂尖的嬰幼兒奶粉企業之一,據AC尼爾森數據顯示,在國內母嬰店和商超渠道,2014年貝因美的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三,是前三甲中唯一一家本土奶粉品牌。但是近年來,進口奶粉優勢猶存,國產奶粉“窮追不舍”,貝因美市場份額大不如前。
再加上渠道混亂,業績持續下滑,貝因美逐漸失去了資本的信賴。早期投資者大幅減持、逐步退場,貝因美股價也受到影響,應聲而下。
可以看出,為了挽救下滑的業績,身陷囹圄的貝因美不惜鋌而走險,選擇母嬰電商快車。可惜,貝因美太急于求成,反將自身陷入困境。
盡管種種理由撇清關系,但經銷商仍然不認可貝因美的說法,矛頭仍指向貝因美。而在知情的情況下,縱容合作方使用涉嫌傳銷的模式坑騙消費者,貝因美也的確難辭其咎。
目前看來,貝因美在此境地之下,怕是無力回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