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三九養生 教你儲“陽氣”蓄能健康
三九天是指從冬至逢壬日算起的第3個寒天,是一年中非常寒冷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身體的新陳代謝減慢,同時也是養生的好時機。但是因為這段時間天氣寒冷,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所以三九養生要關注以下四項養生妙招,教你儲蓄“陽氣”,蓄能健康。
養生妙招1-科學食補
冬季是進補的大好時機,民間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在寒冷的節氣多吃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生姜、雞肉等,的確可以增加人體御寒祛濕的能力;在廣大南方地區,“寒”非“大寒”,偶有夾濕夾熱之變,溫性食物中少量增加一些調補脾胃祛濕熱的輔助食材,如薏米、赤小豆、土茯苓、白術、蘿卜等,可以使冬日進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養生妙招2-勤曬太陽
著名的養生專著《老老恒言》中就說道:“背日光而坐,列子謂負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體和暢。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氣。”可見“負日之暄”的健身養生作用及其好處。在陽光和煦溫暖的時候到室外走一走,曬一曬人體的背部和頭部,背部有人體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線——足太陽膀胱經,頭部為“諸陽之會”,也就是陽氣匯聚的地方,這兩個地方可以調補陽氣、暢通百脈,增加人體皮膚和內臟器官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
養生妙招3-熱水泡足
寒冷的外界環境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中醫學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射,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踝關節以下就有六十多個穴位,如果經常用熱水浴腳,能刺激足部穴位,增強血脈運行,溫補陽氣。在泡腳的水中,加點紅花、白酒、艾葉、姜片,可以使活血、祛寒、祛濕的效果加倍,泡的時候注意水溫和時間,泡至全身發熱,微微汗出即可。
養生妙招4-艾灸健身
艾灸為純陽之火,能夠溫潤五臟,防病治病,在三九天進行艾灸,俗稱“三九灸”,是順應四時氣候特點進行內病外治的一種特色療法,時間從冬至起,每九天行一次艾灸療法,通過藥物對穴位的熱刺激達到激發經氣的效果。大部分灸法都需要通過醫生幫助實施,家庭灸法一般建議“溫和灸”,手持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或者痛點,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熱為度,每穴15分鐘,每次3-4個穴位。
和治友德以“弘揚養生文化、造福人類健康”為使命,經過不斷摸索與創新,結合西方營養學和中醫養生理念,以現代生命科學成果為依據,建立了“飲食養生、行為養生、心理養生”三大養生學說,幫助人們通過三大養生收獲健康。
飲食養生:通過飲食的調節而達到養生目的
行為養生:通過有目的的行為而達到養生的效果
心理養生:通過心理調節而達到養生目的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2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