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警方預警“包你火”涉嫌傳銷,靠廉價的“中管院證書”回應造謠實屬滑稽
包你火土特產商城承諾售價比商超低,無事實根據將涉嫌違反《廣告法》
在上篇報道中,我們了解到了包你火土特產商城所謂的“低價承諾”是如何的虛張聲勢,在本篇報道中,我們將著重關注的是最近風頭正勁的“包你火背包”是怎樣一個項目。
移動廣告,智能礦機
近來風生水起的“包你火背包”,又被稱之為“全球AI智能移動廣告礦機”,據資料介紹,該產品基于區塊鏈技術架構打造、采用高清顯示屏與礦機結合,內置高科技硬件,揭開區塊鏈硬剛互聯網時代的序幕,廣告精準投放高轉化率,低成本填補藍海市場空白,邊行走邊挖礦,走路也賺錢,截至2020年7月,國內市場已布屏50000多臺,并以每月4-5000臺速度增長。
據公眾號“火包包廣告傳媒”介紹,“包你火”移動廣告背包就是在廣告行業的一個物聯網+AI+通證經濟的創新。創業團隊自主設計開發了一種新型的物聯網設備——移動廣告背包。這種背包采用一體化縫紉技術將一面顯示屏鑲嵌在背包正面,包內裝有電池和 4G 通訊設備,并配有攝像頭,與手機 APP 整合。通過 APP,客戶可申請發布廣告。
廣告內容可以是各種圖案、文字、動畫和視頻。經過運營團隊審批,廣告內容就可以發布到一個或多個背包上。背包人(在生態中統稱為“背包俠”)可以用 APP 選擇在自己的背包上播放的廣告內容。“背包俠”們走到人群中播放廣告,并且鼓勵人們與之互動,就可以起到廣告傳播效果。背包上內置的攝像頭以及 AI 系統能夠識別人臉、并對觀看廣告的人數進行統計并結算。顯而易見,廣告投放是該背包運營方盈利的一大手段:
另一個手段當然是來自背包客,即消費者要想拿到這個背包需要先繳納6000元。
走路賺錢的說法來自走路挖礦的設計,基本原理是利用挖礦設備(經藍牙傳感器與手機通訊),當礦機行走的時候可檢測移動軌跡,該軌跡就被視為挖礦行為,并可獲得算力,算力越多,得到的積分越多,其著眼點在于邊行走邊挖礦,走路也賺錢。起初,包你火方面宣傳稱:“1個包只需走滿2個月就可回本,2個包則是走滿50天就可回本。”后來流傳的說法是3個月回本,到了2020年12月,推廣人員的說辭變成了半年回本。6000元的背包價格一直沒變,變化的是每天能拿到的積分,這個積分變化的趨勢是越來越少。
走路是挖礦的一個方式,人臉識別是另一個挖礦手段。在行走的過程中,背包通過識別人臉,也可以進行挖礦:依靠礦機上的移動人臉識別功能,在廣告時段每一個礦機被越多的人看到,礦機用戶即可獲得越多算力,持有算力越多,積分的分成越多。
對于包你火是個什么項目這個問題,趙立新本人如此總結:“就是一個背包,也是一個產品,叫包你火AI全球首款人工智能廣告礦機,我們把C端客戶和B端客戶之間真正的融合起來,做到了價值無損流通,它與全網C端客戶做出的貢獻,形成自己的算力來獲得相對應的獎勵。對于B端來講,投放廣告非常有價值,廣告轉換率高,我們還利用AI人工智能的技術,額外交給廣告商一個數據庫?!?/span>
但早在去年11月份,麗江市都市時報就發文質疑“包你火”涉嫌傳銷和非法集資。都市時報報道稱:每天只用背著這個包走路就可以賺錢,一般是1000步就可以獲得價值10元的BBB幣。不過這個每天上限就是11000步,能賺100元。如果你不走路,就沒有錢。
據知情人在報道中透露,包你火旗下一共有3個軟件,一個是專門負責記錄步數的“包你火”軟件,一個是記錄步數獲取BBB幣的“敢嗎”軟件,還有一個是專門販賣各種“BBB幣”、比特幣的虛擬貨幣交易軟件“xobull”。每天走了的步數會自動生成BBB幣,然后去虛擬市場賣掉BBB幣,最后就可以提現。
資料顯示,包你火發行10億BBB通證,BBB是移動廣告礦機的生態通用積分,是用于包你火生態中的各類交易和用于支付有償應用服務(購買礦機、廣告支付、購買商城產品等),還可進行BBB買賣投資,實現巨大資產增值。如上文所述,用戶可通過“行走挖礦”得算力,即實現“一步一算力”,每天按照算力進行加權分配產出積分 。
最新活動:
多地預警,東窗事發
2020年8月10日,《保山日報》對“包你火”礦機包的運作模式發聲預警。文章指出,6000元買一個“包你火”礦機包,每天只需要背上這個包包走到11000步,就可以獲得100多元的報酬。這樣愚蠢的事你會相信嗎?你不信有人相信!近期,保山轄區內出現有群眾背著“包你火”在街頭“暴走”,其目的就是背著購買來的“包你火”礦機包積累步數賺錢。
據了解,“包你火”礦機包通過手機號碼注冊使用,一個手機號碼注冊一個,由使用者注冊后背著進行步行體驗,通過手機記錄步數,以積攢積分或虛擬貨幣的方式獲取報酬。自己走走路就會賺到錢這樣的事竟然會有人相信,參與的人都不愿反思,錢會從哪里生出來這樣基本的問題?
據相關部門研判,“包你火”礦機包短時間確實能收到一定回報,但一旦母公司資金鏈斷裂,購買者將血本無歸。該模式存在涉嫌非法傳銷、非法集資等違法風險,請廣大人民群眾提高警惕,謹慎參與。
同樣在8月,盈江警方對該項目指出——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參與非法傳銷、非法集資,政府不買單、法律不保護,風險自己擔,責任自己負。如有群眾參與此類活動或發現線索時,請及時向盈江縣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盈江縣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盈江縣打擊傳銷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反映情況和舉報。
在過去的這幾個月里,公開對包你火發布預警提示的還有“德宏警方”、“迪慶警方”、“祥云警方”、“隴川縣公安局”、“維西縣公安局”、“昌寧警方”等等。
目前,在由“利箭在行動”發布的《11月下旬,這100個互聯網項目你中招了沒有?》當中,包你火被標注的評語是“包你被騙了以后就上火,云南警方早就發文警告多次了。”
在騰訊靈鯤金融風險監管平臺上,“包你火”這個關鍵詞已經被標注了394次,雖然標記類型為“暫未發現定性的相關報道”,不過主要標簽有“宣稱高收益”、“山寨虛擬幣區塊鏈”的字樣。
在用戶評論頁面中,也有小程序用戶評論道:“我家人、親人都是在弄這個,還讓我們一起投資,學習這個干這個”、“希望有關部門盡早查處,我婆婆就沉浸其中,誰說不聽”、“請盡早查處,要不受害人越來越多,都騙的是老人”。
為了防止更多的老年人被騙,玉龍縣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在12月受邀前往玉龍縣老干部活動中心,為老人們送上一堂預防電信網絡詐騙知識專題講座。民警通過近年來發生的“包你火”等針對老年人詐騙的典型案例,講解了17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電信網絡詐騙套路,讓大家了解什么是電信網絡詐騙以及在遇到類似事件時該如何應對等。
回應造謠?證書廉價
然而,就在多地警方不斷預警的情況下,“包你火”項目運營方竟然向轉載了上述預警新聞的直銷頭條網發送了所謂的聲明文件——《請勿再發造謠文章,請撤下造謠文章,我司保留追究責任的權力》。
該文件內容為:近期有部分媒體發布我司“存在涉嫌非法傳銷、非法集資等違法行為”,在此聲明,我們是有證書的,你們是在毫無依據的情況下發布相關文章內容,你們這是造謠,造謠是違法的,請撤下造謠文章。我們保留追究責任的權力。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文件中提到的這些“證書”。營業執照之類的證書當然無需多談,除此之外,最值得關注的便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業模式研究所木炎區塊鏈(數字資產)應用研究中心”的標識??磥?,這些所謂的證書是該公司有底氣聲稱部分媒體造謠的資本,可實際情況卻是——這些證書的含金量并不高,花錢就能買到。
對于像上面這種與中管院的合作,近年來是越來越多,中管院常務副院長盧繼傳就曾在“新華視點”的報道中坦言:近年來,有個別內部研究所(中心)搞歪門邪道,靠賣牌子、賣證書斂財。
而頭條資訊平臺也曾在題為《“秒淘惠新商業研究中心”含金量幾何,中管院早已負面纏身》的報道中對中管院的現狀和其證書的含金量有過提及。至于有企業與中管院開展所謂的合作是怎么一回事,我們也曾專門咨詢了該機構的工作人員,對方表示類似的這種合作的費用大概是三年五十萬元。換言之,這種證書純粹是花錢就能買到,更不用說中管院以及其旗下各級機構的名聲在最近幾年也已被業內人士看低。
官方口徑,如何看待
早在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就曾發布公告明確指出,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顯然,包你火所發行的BBB幣首先在國內就是不合法的。盡管推廣人員一再聲稱,這個BBB幣將會持續升值。
對于近年來在市面上不斷冒頭的賺錢類APP,新華網曾指出,少數APP為了躲避監管,不在正規應用商店上架,而是選擇在網絡上發帖。與違法廣告一樣,這類APP均需要添加微信并依據對方的指導操作才能下載。目前,賺錢類APP還處于法律真空狀態,需要相關部門盡快制定法律法規加以規范。專家表示,賺不到錢才是賺錢APP的實質,而APP利用獎金誘導用戶發展下線拉人頭的行為涉嫌傳銷。
江蘇省公安廳也曾指出,以走路賺錢為賣點的詐騙手法還有很多,比如騙子通過積攢步數、刷短視頻時長等方式行騙,其實這大多是傳銷和詐騙的手段。當用戶注冊后,會領到任務,完成任務后就能從平臺領到代幣,代幣可兌換現金。若將代幣兌現,要扣除高額手續費,且任務中斷,從此再沒賺錢的機會。這時,用戶會感到“肉疼”,解決辦法有兩個:一是拉新人加入,拉的人頭越多,獲取代幣越多,提現手續費也越低;二是先充值購買代幣,解鎖等級更高的任務,就有機會賺得更多。第一種是典型的傳銷手法,第二種便是常見的“投資類”詐騙。警方提醒,群眾不要通過不明鏈接或二維碼下載APP,下載APP要認準官方渠道。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天上不會掉餡餅,堅信“高額回報”、“快速致富”等投資理財都是陷阱。不要輕信網絡投資理財推介,對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建議提高警惕。一旦發現被騙,務必要保存相關證據,及時向警方報案。
后 記
近年來,各種各樣的“走路賺錢”項目層出不窮,隨著時代的發展,商業模式也處于快速迭代的狀態,這對正常的市場監管確實提出了更多的挑戰。
對此,徐州交通廣播曾明確指出,據統計,趣步之后,市面上又多出不少仿趣步模式的項目,如趣睡、趣走、亦跑、閃步、智慧晶、愛打卡等,他們與趣步的模式大同小異,比如趣睡,宣稱“睡覺即挖礦”。當這樣一種“無本萬利”的模式演變為一股風潮,監管部門本就該有更多的警覺,并及時為社會發出必要的預警。形形色色的“誘惑”面前,呼吁消費者擦亮眼,這自是必要的。但也需知,一個社會正常判斷力、鑒別力的生成,是建立在對等透明和高質量的信息供給之上。長遠來看,有關部門理當運用大數據技術搜集、篩查、判定、下架違規APP,避免用戶被傳銷者、非法集資者“割韭菜”。
至于“包你火”在今后會如何發展?對此,微商電商內參將繼續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