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購“星店”涉傳銷、二股東拋售,謝宏復出能挽救貝因美嗎?
復出的謝宏沒有回避貝因美的危機,并力圖挽救數年處于頹勢中的企業。但是從目前情況看,貝因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貝因美陷頹勢,盈利能力疲軟
貝因美曾經是國內頂尖的嬰幼兒奶粉企業之一,據AC尼爾森數據顯示,在國內母嬰店和商超渠道,2014年貝因美的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三,是前三甲中唯一一家本土奶粉品牌。但是近年來進口奶粉品牌在國內市場占據的優勢依然明顯,國產奶粉品牌飛鶴、伊利強勢崛起,貝因美在“前后夾擊”中陷入危機。
從2016年開始,貝因美營業收入急劇下滑,經營業績出現較大虧損。2016-2019年,貝因美的凈利潤分別為-7.81億元、-10.57億元、0.41億元、-1.02億元,四年間僅2018年盈利,但扣除政府補助后企業仍然虧損。2020年前三季度,貝因美靠政府補助業績才勉強為正,但扣非凈利潤仍虧損1438.52萬元。為此,深交所今年發函問詢,詢問貝因美是否對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存在重大依賴。
面對目前的局面,復出重掌企業的貝因美創始人謝宏在內部信中坦言“遇到了很大的挑戰“,“是因為我們犯了很多錯誤”。
媽媽購經營不佳,旗下“星店”因傳銷被叫停
貝因美官網顯示其企業愿景是“生兒育女找貝因美,家庭消費上媽媽購”,謝宏也曾多次親自為媽媽購站臺,可見媽媽購對貝因美的重要作用。
但是貝因美媽媽購近年卻是風波不斷。
2019年,寧波媽媽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青島合眾千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簽署合作協議,運作媽媽購“星店”項目。該項目采取加盟制,加盟商在繳納6000元或7000元不等的費用成為“星店”店主。加盟后,店主不僅可獲贈直播大屏電視機、網紅帶貨、店主社區管理系統一套,還可以獲得利潤提成和不同等級的下級星店返利,享受店內粉絲(會員)銷售利潤的5%等福利。
然而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多個投訴人反映“貝因美媽媽購交了錢就聯系不上了”,客服不處理,不予退款,虛假發貨。對此,貝因美媽媽購招商負責人表示,媽媽購“星店”項目涉嫌傳銷已被監管叫停,所有“星店”加盟商開店費用已被青島合眾千成公司提走。
最新消息顯示,媽媽購平臺本身經營狀況也不佳。今年8月,有商家在黑貓平臺投訴稱,媽媽購平臺長期未結算其貨款及保證金。10月,寧波媽媽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昌軍被法院限制高消費,該企業還與多個入駐商家及供應商發生法律糾紛。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近日媽媽購又先后兩次被法院列為執行人。11月12日媽媽購被杭州市下城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138.8523萬元。此外,寧波媽媽購還被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有19.5978萬元的執行義務。
戰略投資者恒天然“流血”減持
11月24日晚,貝因美公告,因股東自身資金需要,持有貝因美5949.9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5.82%)的股東恒天然計劃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067.5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3.00%。
2015年3月,恒天然以每股18元的價格,完成對貝因美的要約收購,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持股占比18.82%。2018年1月,貝因美出現巨虧,恒天然公開提出貝因美在內控體系和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對貝因美長期以來的業績表現“極度失望”。
自2019年8月首次披露減持計劃以來,恒天然持續大幅減持,其對貝因美的持股比例也由18.82%降至5.82%,累積減持1.33億股,占總股本的13%。
相較于當初18元/股的收購價,貝因美近期股價不足6元,“流血減持”的恒天然對貝因美已經“失望”。恒天然持續大幅減持,標志著貝因美當年引進全球戰略投資者的策略暫告失敗。
重回行業三甲,貝因美勝算幾何?
2020年2月,貝因美發布《2020 年—2024年發展戰略規劃綱要》。綱要表示,公司第一階段的目標是產品銷售規模重回行業“三甲”,成為母嬰行業領軍企業;第二階段目標是以數據為驅動,構筑千億營收母嬰生態圈,成為母嬰行業平臺企業。
可見,謝宏對貝因美仍然有非常高的期望。但是在跌落行業第二梯隊數年之后,貝因美發展電商、引進戰略投資者、提升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努力都沒有取得成效。
乳業專家宋亮曾表示,從現階段來看,貝因美這些營銷改進措施都是一種嘗試,“其重回奶粉行業前三的幾率有,但不大。”隨著近兩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市場規模走低,行業集中度迅速提升,國產奶粉集中的三四線市場已被七、八家品牌占領,實力都不弱,這種情況下想要進一步拿到市場份額很難,除非競爭對手犯錯。“目前來看,競爭對手犯錯的概率并不大,貝因美想要實現目標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