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迎來“萬物可播”新時代
“才12點49分!都別睡,起來買!”“買它、買它”……憑借一句“OMG”火出圈的李佳琦近日正在為“雙11”預熱活動直播。根據平臺最后給出的帶貨日榜數據,李佳琦、薇婭二人銷售總額近70億元,帶貨能力不容小覷。
近年來,作為拉動消費增長的新型銷售模式,直播電商迎來了“萬物可播,人人可播,處處可播”的大發展格局。
整體規模邁入“萬億時代”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間接影響了傳統生活方式,宅經濟和線上消費實現逆勢增長。與此同時,電商銷售規模以及電商從業人員、用戶也隨之大規模增長。
今年以來新型消費保持較快發展。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個百分點,明顯好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3%。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范圍電商直播數量超過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量超過40萬,觀看人數超過500億人次,上架商品數量超過2000萬。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或將進入“萬億時代”。近日,畢馬威聯合阿里研究院發布研究報告《邁向萬億市場的直播電商》預計,2020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將突破萬億,達到10500億元,滲透率將達到8.6%;2021年直播電商規模將擴大至2萬億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滲透率將達到14.3%。
發展背后的驅動力
經過多年發展,直播電商逐步向專業化、精細化、垂直化方向發展。直播電商生態日趨完善的背后離不開政策的扶持、技術進步。
今年3月份,廣州市商務局印發《廣州市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方案中提到,到2022年,推進實施直播電商催化實體經濟“爆款”工程,即構建1批直播電商產業集聚區、扶持10家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頭部直播機構、培育100家有影響力的MCN機構、孵化1000個網紅品牌、培訓10000名帶貨達人,將廣州打造成為全國著名的直播電商之都。
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出臺《四川電商營商高地建設總體方案》,《方案》明確,整合建立產業集中區,推動各地統籌規劃建設與經濟發展相匹配的電商示范基地、產業功能區及孵化器。充分發揮電商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服務提升功能,帶動產業發展。
除各地政策外,數字通訊技術的發展為直播電商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業內人士表示,技術進步為直播平臺提供越來越好的場景化互動化展示空間,移動電商以及5G技術的發展讓群眾隨時隨地查看信息,進一步推動了直播電商的發展。
“2020年直播帶貨異軍突起是多方面利好加持的結果。疫情期間國民在線總時長增加,同時線下場景萎縮,線上直播購物本身成為疫情期間的代償性消費體驗;直播電商領域有越來越多生產廠商直接入局,成為了無中介的銷售渠道,大大降低了營銷環節成本讓利于消費者,進而強化C2M模式”中經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端表示。
直播電商的發展給商家帶來銷量、獲客、產品推廣等多重效益。超70%商家通過直播提升了產品銷量超66%的商家通過直播獲得了新客戶,近60%的商家通過直播推廣了產品和服務。
數字化轉型破解發展難題
直播電商具有促進消費、增加就業、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等四大社會經濟效益。截至目前,直播電商已是一個萬億市場規模的賽道,但市場規模龐大的背后,也意味著市場需要規范和進一步發展。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研究報告》認為,直播電商現階段仍處于發展早期,對消費者來說,可能存在質量沒有保證、售后服務不好的問題;由于主播眾多,競爭激烈,可能存在同質化和刷單的問題;另外,行業的MCN與主播之間也可能存在匹配難、管理難的問題。
盡管直播電商發展如火如荼,但近年賣家之間競爭愈演愈烈,部分賣家由于流量越來越少以及客戶流失導致收入每況愈下,如何破解發展難題成為未來能否走遠的關鍵。
畢馬威中國及亞太區主席陶匡淳曾表示,推動數字化轉型是當今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在直播電商大浪興起的同時,需聆聽商家的聲音,了解商家在直播營銷過程中的訴求和痛點,幫助直播電商生態中的各方參與者不斷創新,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共同推動直播電商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