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副主席王岐山:金融不能走龐氏騙局的邪路
中國金融不能走龐氏騙局的邪路
他表示,要堅持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金融脫離實體經濟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國金融不能走投機賭博的歪路,不能走金融泡沫自我循環的歧路,不能走龐氏騙局的邪路。要堅守金融發展基本規律和金融從業基本戒律,緊貼企業生產經營,抓住市場新趨勢、新機遇,支持經濟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使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相互促進,健康發展。王岐山指出,要堅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金融業遵從的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三原則中,安全性永遠排在第一位。要加強制度和能力建設,使中國金融企業經得起開放條件下市場競爭、經濟周期變化、外部沖擊考驗。要標本兼治,用經濟發展的增量削減風險,用規范的方式應對風險。在市場化、法治化的基礎上,有序處置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王岐山提到的龐氏騙局,是對金融領域投資詐騙的稱呼,是金字塔騙局(Pyramid scheme)的始祖。很多非法的傳銷集團就是用這一招聚斂錢財的,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商人“發明”的。龐氏騙局在中國又稱“拆東墻補西墻”“空手套白狼”。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制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 互聯網金融領域成為非法集資行為的重災區。但各種各樣的“龐氏騙局”雖然五花八門,千變萬化,但本質上都具有自“老祖宗”龐茲身上沿襲的一脈相承的共性特征。
02
金融騙局套路了解一下,千萬別再上當
借新還舊,號稱“保本高收益”,用各種高息承諾誘惑投資者,其實根本不打算兌現,也不可能兌現。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金融騙局。
“錢寶網”案是近年來國內最大的一起非法集資案,非法集資規模超千億元。2017年12月,因資金鏈斷裂,錢寶網實際控制人張小雷向南京公安投案自首。2019年6月,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以集資詐騙罪判處張小雷有期徒刑15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1億元。
“錢寶網”案中,張小雷等人主要以“錢寶網”為平臺,打著“交押金、看廣告、做任務、賺外快”的幌子,以年化收益率20%至60%的高額回報為誘餌,變相向社會公眾非法集資,并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維系錢寶網的運營。2018年2月2日, 南京警方通告錢寶網案件進程, 稱初步確定的涉案金額為 300 億元左右, 而錢寶網已無兌付能力。據張小雷供述, 截至案發時, 錢寶網日活躍用戶達百萬。錢寶案成為僅次于 e 租寶 762 億元后, 涉案金額最大的非法集資案件。
近年流行“數字幣”、“區塊鏈”,于是打著新科技、新概念的名號,忽悠無知群眾,吸粉斂財的平臺如雨后春筍,紛紛冒了出來。尤其是近兩年,隨著比特幣、區塊鏈等概念風靡,各種“數字幣”泛濫,讓普通投資者看不懂摸不透,一不留神就被套路了。
張健五行幣,下線多達18萬人,傳銷頭目宋密秋已被中國警方抓獲;亞歐幣,詐騙40億元,7萬余人被騙一空;GCB光彩幣,注冊會員數十萬,涉案金額上億元;EGD網絡黃金,注冊會員50萬人,涉案金額109億;萬福幣,注冊會員13萬人,涉案金額20億元;暗黑幣,注冊會員3萬多人,涉案金額15億。傳銷幣”主要有兩種方式獲得收益:一種是交納會費,另外一種則是通過“拉人頭”發展下線。
消費返利、無息分期、有償刷單……這種最隱蔽的金融騙局,看似天上掉餡餅,幫你省錢獲利,其實騙你沒商量。
鑫圓共享,打著國家共享經濟的旗號到處宣傳推廣,聲稱消費可以轉化為投資,消費多少返多少,但在返現幾天后,就停止返現。據四川省丹棱縣人民法院,2016年7月,楊志偉、莊健、宋世平等人以發展共享經濟的名義,非法設立“國家共享經濟創新交易示范中心——鑫圓共享經濟組織”(簡稱“鑫圓共享”)網絡平臺,陸續設立了房產、建材、傳媒等多個產業中心。楊志偉等44人以共享經濟為名,以購買共享積分可以獲得高額回報為誘餌,并采取召開會議、舉辦大型演唱會、利用網絡媒體進行宣傳等方式在全國各地發展代理商和會員,要求參加者以在“鑫圓共享”平臺注冊賬號、繳納費用的方式獲得加入資格,并按照推薦關系組成層級;“鑫圓共享”收取會員繳納的費用后,按照確定的返利比例支付給產業中心運營商、各級代理商、會員;產業中心運營商、各級代理商和會員的獲利全部來源于后期會員繳納的資金,而非實體經濟。
截至案發,參與“鑫圓共享”的注冊會員達20萬余人,涉案金額103億余元。
云聯惠也是打著“消費返利”旗號吸引用戶的平臺之一。據廣州警方,這家號稱“你花多少錢,平臺就返你多少錢”的平臺,以線上線下積分返利為誘餌,引誘人員加入,通過“拉人頭”發展下線的形式發展會員和代理。
據報道,2018年5月,在公安部的統籌指揮下,全國31個省(區、市)公安機關同步對廣東省主辦的“云聯惠”特大網絡傳銷案開展統一收網行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257名,凍結查封涉案資產一大批,該案是建國以來立案查處的涉及范圍最廣、涉及層級最多、涉及金額最大、涉及人數最多的一起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
還有一些外匯交易類的金融騙局,打著境外投資、高新科技開發的旗號,或者假冒或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并在網上發布銷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開發高新技術、外匯跟單等。比如IGOFX新概念外匯,JJPTR(解救普通人)外匯騙局,沃爾克外匯,PTFX外匯跟單,諸如此類。“原始股”詐騙最具典型案例當屬上海優索環保,該企業虛構優索環保項目是國家扶持、由環保廳廳長親自審批項目,公司法人段國帥有強大的政府背景等事項,以月息4分、并預先支付2個月的利息款為誘餌,承諾到期還本付息,通過與客戶簽訂借款協議、由客戶轉賬或付現金等方式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他們利用上海股權交易市場,以掛牌身份售賣其原始股,并對外售賣時宣傳其企業即將上市,上市后這些原始股將會有50%以上的收益率,以此進行非法融資高達2億多元,最后該企業人去樓空,導致所涉及的投資者均已成為最后的受害者,致使他們一夜暴富的美夢破滅并且血本無歸。
2018年4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提示稱,一些第三方平臺打著“創業”“創新”的旗號,以“購物返本”“消費等于賺錢”“你消費我還錢”為噱頭,承諾高額甚至全額返還消費款、加盟費等,以此吸引消費者、商家投入資金。此類“消費返利”不同于正常商家返利促銷活動,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03
提示:沒有高回報、低風險的金融產品
現代金融自誕生以來,它和詐騙就如影隨形,大家耳熟能詳的像炒郁金香、炒球鞋、炒空氣幣、非法集資、傳銷等標準的龐氏騙局,其本源都來自于金融。金融創新的這些年,非法集資、古玩收藏、數字貨幣、消費返利、醫療保健、股權投資如雨后春筍瘋狂生長,各種“溫柔陷阱”隨之而來。
實踐中,消費者切記,沒有高回報、低風險的金融產品,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早在2018年兩會上,原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就曾提醒:聽到“保本、高收益”這個說法要舉報,因為保本就不可能高收益,這樣的說法屬于金融欺詐。
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在2019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后接受采訪時表示,直銷現在很多變成傳銷和金融詐騙,要整頓直銷行業,持續保持對直銷行業的監管,打擊傳銷。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務。近幾年來,各類金融風險事件接連發生,從相關事件的共性特征來看,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在前期通過大量違法違規金融營銷宣傳活動誤導誘騙金融消費者,加之當前我國金融消費者群體金融素養和風險防范意識尚未成熟,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往往導致大量金融消費者上當受騙,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遭受嚴重侵害。
所謂監管,沒有問題的時候隨時觀察,盯緊動態,看著你發展。而出了問題,就要嚴格管理。王岐山強調,要堅持金融創新與加強監管并重。近年來金融新技術廣泛應用,新業態層出不窮,在提高效率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得金融風險不斷放大。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要在鼓勵金融創新,激發市場活力,擴大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能力之間尋求平衡。要加強基礎性、制度性建設, 提升隊伍素質,強化監管手段,寓管理于服務之中,使金融業更好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