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極打造產業生態圈: “仙草”助農收入增五倍
編者薦語:
作為一家專注于健康養生產業的企業,無限極秉承“思利及人”的核心價值觀,20多年來,以教育扶貧和產業扶貧為導向,走出了一條從幫扶個人到培育產業的扶貧道路,受到了財經新媒體中新經緯的關注和報道。
(中新經緯報道截圖)
點擊圖片或“閱讀原文”可查看報道原文
“慈善事業的發展方向應在解決基本物質需求之外,滿足弱勢群體精神上的富足和生存技巧的學習,實現從‘做夢’到‘追夢’‘圓夢’。”作為一家專注于中草藥健康產業的企業,無限極在中國發展了28年,在扶貧路上也走了近20年。
從上世紀90年代捐建第一所無限極希望小學,到本世紀初向中國紅十字總會捐贈物資抗擊非典,到后來攜手民政部成立的“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設立多元化公益項目,再到建立數十個中草藥種植基地進行產業扶貧,無限極走出一條從幫扶個人到培育產業的扶貧道路。
01 教育扶貧“思利及人”
1996年,鄭建華出生于全國重點扶貧地區,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從小,他的世界便沒有聲音。
為了供他上學,農閑時,父親不得不四處打零工,“我想上學,可父母老了,沒有額外的收入,我該如何繼續學業?”20歲出頭的鄭建華彷徨尋求出路。
高考后,鄭建華終于看到了人生轉機——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工藝美術專業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班,“助學圓夢班由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成立的‘思利及人助學圓夢’項目資助,這個班的學生學雜費全免,每個月還有額外補助。”該校助學圓夢班班主任周敏說。
▲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2019屆畢業典禮現場
2012,無限極在國家民政部的批準下,捐資2000萬元注冊成立“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至今公益支出逾1億元,打造了“思利及人助學圓夢”“希望工程·無限極快樂足球”“思利及人·新陽光病房學校”等公益品牌。
作為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的重點創新公益項目,“思利及人助學圓夢”項目意在資助品學兼優的家庭困難大學生完成學業。2013年至2020年9月,該項目受助學生共1272名,其中949名學生已完成學業,走上工作崗位或升本深造。
畢業后,鄭建華以優異的成績被杭州一家公司錄用。發生變化的不止學業和技能,鄭建華坦言,曾經的自己內向不自信,如今同事們對他最多的評價是“努力”“陽光”“技術好”。
02 “靈芝扶貧”無閑草
無限極想做的,不僅停留在幫扶個人教育,更拓展到產業扶貧。
午后,陜西城固縣農民孫大哥正在田間忙碌著收獲靈芝。“我們不了解市場行情,只能跟風種植(靈芝),家里也沒什么資金,只敢小面積種上一小塊地養家糊口?!睂O大哥無奈表示。
“秦嶺無閑草”,何況是“仙草”的靈芝。
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水的源頭秦嶺漢中獨特的氣候和環境尤其適合靈芝的生長,但此前孫大哥主要依靠自家擴繁菌種,成活率低;種植過程也依賴人工完成,產量“看老天爺的心情”,還面臨諸多市場風險。
“一旦發生病蟲害,只能大劑量噴施農藥,但這又會導致農藥殘留和重金屬等超標。傳統的種植模式不僅直接挫傷了藥農的生產積極性,還直接危及消費者對保健品的信心?!彼祭叭斯婊饡硎麻L、無限極媒體事務總監張前介紹。
“脫貧攻堅戰,難在攻堅,攻堅之后保證脫貧地區及其脫貧者不返貧,需要通過產業發展讓貧困者獲得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睘榇耍瑹o限極與同為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的成員天方健來到陜西。最初,他們選定六戶經驗豐富的種植大戶作為試驗對象,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扶貧新模式,并配套有“基準價+浮動價”“風險基金和預付款”等各項保障措施。
2017年初,一座座種植基地迅速建立起來,無限極第一步即解決傳統的菌種擴繁過程中產量低、品質退化的問題。但仍有不少藥農疑惑:真的可以解決我們長久困擾的菌種問題?
而當看到280平米的赤芝栽培種廠,每年可提供的兩萬袋優質菌種,供20畝靈芝基地栽培使用時,藥農告訴中新經緯記者,自己與家里人對靈芝種植信心倍增。
▲靈芝種植基地
按照無限極“中藥材種植管理模式要求”,無限極又邀請了上海農科院、廣東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的專家加入扶貧隊伍,企業與科研單位聯手研發新菌種,為農戶提供高效的生物農藥、病蟲害防控的方法,迅速改變產地現有菌種退化嚴重的現狀,藥農的種植技術也迅速提升。
中新經緯記者了解到,以往藥材種植分散粗放,全憑感覺和經驗,而通過“中藥材種植管理模式”認證后,藥農可借助一整套的現代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的種植方法,大幅提高中藥材的產量和質量。
“如今我們和企業簽訂了長期訂單,靈芝種植面積從5畝擴大到20畝,家庭年收入則從3萬元增至15萬元,啥都不愁賣了,我打算喊上親戚朋友,一起搞靈芝種植,圓奔小康的夢想!”孫大哥笑著說道。
中新經緯記者了解到,三年來,簽約農戶以每年20%左右的收益增長。據無限極統計,每新建一處種植基地,至少可吸納20個種植大戶,進而帶動100人就業,種植面積達500畝(核心基地200畝)。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張前進一步表示,“我們最核心的幫扶措施,是為農戶無償提供中藥材種植管理模式的培訓和認證。通過中草藥種植基地,吸引了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做藥農,一方面提高了藥農收入,另一方面實現了家中老有所依、少有所養?!?/span>
03 從田間到舌尖的藥材生態圈
“靈芝扶貧”模式初見成效,無限極又迅速將其推廣到全國。
如今,無限極已在全國19個省區市建有數十個中草藥種植基地,包括華南地區的巴戟天、芡實、龍眼肉,西南地區的三七、茯苓、砂仁,東北地區的人參、五味子,西北地區的黨參、當歸、黃芪,以及華中地區的靈芝、茯苓。
▲茯苓種植基地
“我們布局中藥材產業,攜手農戶自建基地,這也夯實了我們‘從田間到舌尖’全產業鏈品質升級的原料基礎?!睆埱罢f。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曹正逵也曾表示,“隨著中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上下游的資源整合將成為趨勢,擁有中草藥溯源體系的企業,將在保證產品質量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中新經緯記者了解到,在業內,無限極便率先打造構建“中藥材生態圈”,構建“道地原料溯源體系”,確保種植、加工、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全程可管控、可追溯。
而在可溯源體系中,藥農仍是最關鍵的第一環。對此,無限極不只加強對源頭采購的監管,還重點培養藥農的產品文化和市場觀念,形成對產品質量的自覺,進而也讓藥農真正做到通過自己的雙手脫貧。
除此之外,在無限極看來,注重環境與生態保護也是社會責任不可忽視的一環。張前舉例表示,傳統的茯苓種植模式,農民通常選擇45度角的山坡種植,并采取整片砍伐、隨砍隨種的傳統農業模式,這導致植被破壞與水土流失嚴重。
對此,無限極與供應商尋求種植模式上的創新:不僅將傳統的刀耕火種改進為“坡改梯”模式,還推出茯苓與油茶套種新手段,逐步實施林木流轉與間伐,大幅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更改善了日益嚴重的水土流失狀況益。
如今,陜西城固的靈芝、廣東郁南的巴戟天、青海柴達木的“紅色圣果”枸杞,都“借船出?!背蔀槭袌錾系闹放?,也帶動了當地的旅游產業發展。2020年2月27日,城固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無限極明白,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就必須發展符合當地發展需求的產業。2018年9月,無限極在吉林省永吉縣北大湖鎮官地村設立“無限極產業扶貧幫扶基地”,建設洪成鹿場,分紅所得用于幫助該村63戶貧困戶脫貧。
另外,去年11月,無限極捐贈10.6萬元款物,扶持邵陽縣駐馬村村辦合作社的綠化草皮種植項目;自2017年起,無限極連續“4年幫4村”,覆蓋寧夏西吉縣吉強鎮大坪村、什字鄉楊莊村、南臺村、王民鄉三岔村……類似的扶貧項目無限極在全國范圍內持續開展。
從幫助一個人,到改變、培養一個人,從幫助一個扶貧項目,到改變、培育一個產業。“未來,我們將繼續以教育扶貧和產業扶貧為導向,體現持續關懷的‘思利及人’文化?!彼祭叭斯婊饡敝飨o限極高級副總裁黃健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