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卡瘦公司涉嫌傳銷被立案偵查:減肥財富神話為何令人著迷?
截圖來自:中國裁判文書網
今日,中新觀察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注意到兩篇題為《北京卡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與郝穎合同糾紛二審民事裁定書》(以下簡稱:《民事裁定書》)。
卡瘦公司因涉嫌傳銷被北京朝陽分局立案偵查
據《民事裁定書》顯示,上訴人關某芳、北京卡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瘦公司)因與被上訴人郝穎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2019)京0105民初81198號民事裁定,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20年9月4日立案后,依法由本院審判員谷紹勇獨任審理了本案。
關某芳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解除關某芳與卡瘦公司之間的合同關系;2.判令卡瘦公司返還貨款102000元;3.判令卡瘦公司返還保證金10000元;4.判令卡瘦公司賠償損失(以112000元為基數,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自立案之日起計算至實際支付之日止);5.判令郝穎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6.本案訴訟費用由卡瘦公司、郝穎承擔。
一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人民法院作為經濟糾紛受理的案件,經審理認為不屬經濟糾紛案件而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本案中,卡瘦公司以推銷“卡瘦棒”產品的方式,要求代理商購買產品,并以分級的形式繼續發展他人參加,涉及人員數量眾多,可能存在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情形。故一審法院認為本案涉嫌經濟犯罪。
截圖來自:中國裁判文書網
據此,一審法院于2019年12月裁定如下:駁回關某芳的起訴。
本院審理中,卡瘦公司于2020年9月8日向本院申請撤回上訴。
另查,因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案,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于2020年3月2日對卡瘦公司立案偵查。
最終,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駁回關某芳的上訴,維持原裁定。另外一篇《北京卡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與郝穎合同糾紛二審民事裁定書》也同樣被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明星效應下的分級“利潤點”
據悉,卡瘦是一個減肥品牌,宣傳資料顯示,其總裁為山西衛視《異想天開》董事團嘉賓、天津衛視《非你莫屬》BOSS團嘉賓郝穎。除了郝穎讓卡瘦“光環加身”,港星胡杏兒和天津衛視《非你莫屬》欄目嘉賓也在他們的宣傳中。
由此,明星效應為其帶來巨大流量,其微商代理群體人數飛速增長,產品功效也被吹得神乎其神。據悉,卡瘦旗下有兩款產品,維膳能量和卡瘦棒。卡瘦棒,一種類似于壓縮餅干的減肥食品,其中卡瘦美食減脂技術宣傳就有9大功效,包括減脂減肥、減內臟脂肪、改變胰島素抵抗、緊致肌膚、縮回胃容量、改變便秘、增加瘦肌肉、改變內分泌、提高基礎代謝。
但與虛假宣傳相比,卡瘦公司的模式可謂是非常誘人。中新觀察注意到,雖然卡瘦宣稱只有省代和市代兩層代理,但實際上存在聯合創始人、超級省代、省代、市代等多個層級。在卡瘦的分銷系統中,同級代理之間也可存在上下級的關系,卡瘦的代理可以通過招攬下級構建自己的團隊。而據代理了解,“聯合創始人共有16位,每位下面都有多個‘集團’。”據代理介紹,“集團”中還有超級省代的團隊。所謂超級省代,便是“擁有團隊的省代”。
而對于市代而言,每推薦一名市級代理可獲得2100元招募獎金。而一名市代每月銷售5萬元及以上(所推薦代理的銷售業績也計算在內)還有3%的銷售獎勵。對于省代而言,每推薦一名省級代理可獲得2.1萬元招募獎金,省代所招納的下級省代或市代繼續招募代理,該省代仍可獲得不同等級的獎勵。省代的銷售獎勵共分為5個級別,當月銷售70萬元-149萬元可獲得2%的獎勵,當月銷售150萬元-299萬元可獲得4%的獎勵,當月銷售300萬元-499萬元可獲得6%的獎勵,當月銷售500萬元-1000萬元可獲得8%的獎勵,當月銷售1000萬元以上可獲得10%的獎勵。
“卡瘦代理的利潤主要來源于差價、業績獎和推薦獎三個方面。”相關代理商透露。而據一份“卡瘦利潤分析”顯示,一次性以150元每盒的價格訂貨120盒可成為市代,“賣4.7個3800就回本”。“3800”也稱為大療程,一個大療程即20盒產品。一次性以100元每盒的價格訂貨1650盒產品則可成為省代。省代招省代(被招納的省代的業績算在上線中,上級省代可以利用這個獎勵返點差來賺錢)業績獎勵被標注為“主要利潤點”。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從卡瘦采用的鼓勵方式和團隊構建、銷售方式等情況來看,這種分銷方式更符合傳銷的特點,所謂的采用微商的方式,只是形式上的不同。
卡瘦公司“合同糾紛”達376個
據天眼查APP顯示,北京卡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25日,實繳資本 5000萬元,何文杰擔任法人、經理,執行董事,丁旭擔任監事。該公司最大股東是蔣德建,持股97%,向洪玖持股3%。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2020年10月9日,據天眼查APP顯示,北京卡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同糾紛”有376(占比90.2%);“買賣合同糾紛”有23個(5.5%);網絡購物合同糾紛4個(1%)……此外,該公司的開庭公告就有160個。
為何卡瘦公司有如此多的合同糾紛訴訟呢?中新觀察注意到,很多代理因為卡瘦宣稱“月入過萬”而加入,很多人加入后不斷往里打錢,在沒錢時上家還會引導去借款、借貸,但退貨不做時卻不能退款,這讓很多人的利益受損。
如此大規模的投訴維權也引起了主流媒體的爭相報道,去年7月24日,據新京報報道的“‘明星公司’卡瘦傳銷疑云存在多個層級模式涉嫌傳銷”一文指出,90后女生程雪(化名)通過銀行貸款成為卡瘦代理,但最終卻賣房還債。該篇報道在網絡不斷發酵,卡瘦陷入輿論旋渦。此外,新京報還指出,卡瘦官方網站已無法打開。
隨后,7月25日,封面新聞發布一篇題為“卡瘦陷傳銷疑云:都江堰一門店店員自稱月入10萬”的文章,該文章也對卡瘦的分銷模式提出質疑,指出卡瘦“拉團隊”的銷售模式涉嫌傳銷。
而據相關代理商透露:“由于全國各地的卡瘦產品價格混亂,網上產品低于省代的進貨價,給代理銷售帶來壓力和難度,很多代理對卡瘦產品合法銷售產生質疑,要求退出代理,但由于卡瘦采用微商代理銷售模式,被發展為代理的人通常不會簽署任何代理協議,也并未直接將代理費和保證金支付給卡瘦公司,而是直接支付給上家,收到錢款的人則將錢款又往上轉移,導致代理退款退貨困難。”
“盡管如今的卡瘦公司早已物是人非,但這僅僅是冰山一角,無數的微商炒作減肥致富夢想的神話并沒有就此戛然而止,有的微商甚至只是換了外包裝,還是同樣的‘配方原料’,繼續著所謂的‘財富游戲’。”相關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