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家平臺相繼歇業,社交電商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近日世界財經周刊報道稱,據工商信息不完全統計,2020年僅廣州、義烏兩地,已有500多家社交電商平臺倒閉或停止運營。很多中小平臺,難以為續,或依附大平臺成了“團長”,或關門跑路。
這也令人感慨萬分,畢竟近幾年社交電商可以說是呈爆發式增長。根據資料顯示,2019年,社交電商的用戶規模達7.13億人,同比增長17.26%。社交電商的市場規模達2萬億元,同比增長71.71%。持續增長的市場規模仍吸引力眾多企業紛紛投資。
2019年娃哈哈集團與杭州哈多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展開合作進軍社交電商,Facebook也在今年高調宣布加入社交電商,更早期還有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
可隨著社交電商的發展,整個行業也被陰影所籠罩。從花生日記到淘集集,社交電商多次出現令人瞠目結舌的負面消息,讓社交電商這個名字也不斷招黑。
實際上,社交電商與微商的本質是相同的,打著“購買會員禮包,或完成指定任務即可成為會員或者升級”,或者是新人培訓費的旗號,來人頭生意。
價值不等的會員禮包,就成了平臺收割人頭的最好武器,送禮包的常用套路是以次充好,再值得信任的電商巨頭背書,把禮包商品價格抬上去,從虛高的售價里,各個層級就有高額的人頭費可賺了,使代理們都不斷去拉人頭產生裂變。
這也能夠看出來,大多數社交電商運營的重點在于收割人頭,而非賣貨。可是收割人頭通常與傳銷只有一線之隔。
比如,去年花生日記因涉嫌傳銷(直銷)違法行為,被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3月14日責令處罰15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7306.58萬元。據行政裁決書顯示,花生日記會員層級多達51級,通過設定“平臺—運營商—超級會員—超級會員……超級會員”的層級式管理架構,采取多層級傭金計提制度和會員升級費用等手段,發展會員多達2100多萬人,遍布全國各個省市,收取傭金金額4.5億多元。
除此之外,社交電商還把傳統電商在流媒體投放的市場宣傳費用節省下來,將其中至少20-30%的費用拿出來分給會員作傭金。
可是平臺怎么憑一己之力支撐得起這么多會員得返傭呢?成立一年多的淘集集就是因為經營過程中出現了“挪用商家貨款對平臺用戶進行補貼-用更好看的用戶數據來創造更好的融資條件”等非正常發展途徑。最終,因投資人“變臉”而導致資金鏈斷裂,“內憂外患”不得不宣布破產。
就目前這種情況看,社交電商似乎快要走到絕境了。但也許這只是一個洗牌的過程,畢竟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產業預測,2020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將達9.6萬億元,這其中,社交電商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萬億,占比近行業的30%。無論從市場規模,還是增速來說,社交電商將成為未來電商的生力軍。
根據“優勝劣汰,剩者為王”法則,通過洗牌,洗掉不符合行業規范的平臺。而增長就業、去庫存以及增加銷量使行業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才應該是社交電商應該做的。
- 社交電商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9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