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企非直銷方式銷售產品、直銷員怎樣算跨區域……市場監管總局這樣回復
關于直銷員銷售區域的問題,關于直銷企業產品銷售的問題一向是監管的難點,也是最靠攏消費者的部分。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網站上有相關問題的留言咨詢,說明有消費者、直銷員關注這類問題,我們也借此進行一下科普。
1
沒有脫離直銷區域出售直銷產品給區域外消費者,
違規否?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時代的快速變革導致直銷市場上逐漸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加上直銷行業的隊伍不斷壯大,直銷企業的不規范操作時有發生,直銷監管工作也迎來了巨大的挑戰。
“我是一名直銷員,直銷區域外的消費者主動向我購買直銷產品,我沒有脫離直銷區域出售直銷產品,是否違反《直銷管理條例》中禁止直銷員跨區銷售規定?”有網友如是提問。
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回復表示:“謝謝留言。根據《直銷管理條例》規定,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招募直銷員應當與其簽訂推銷合同,并保證直銷員只在其一個分支機構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已設立服務網點的地區開展直銷活動。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員的流動已非常普遍。如直銷員主動到其直銷區域外向消費者售賣產品,仍作為違法跨區直銷處理;如直銷區域外消費者主動提出購買需求,直銷員在直銷區域內被動進行銷售的,應將直銷活動及銷售行為發生地作為是否跨區的判定標準,不視為違反《直銷管理條例》跨區直銷處理。”
根據規定每家直銷公司都有各自的經營范圍,企業只能在一定的區域內進行直銷活動,故此,直銷是有區域限制的。在這段回復中,提到了直銷員銷售區域的問題。因為《直銷管理條例》有規定直銷員開展直銷活動的范圍,超出范圍就是“違法跨區直銷”,而對于直銷員在符合規定的直銷區域內售給區域外消費者的情況,跨區直銷的判定標準則為直銷活動及銷售行為發生地。
在實際操作中,某些直銷企業缺乏法律觀念,無視直銷管理條例,為了把業績提升,通過模糊直銷區域的范圍,誤導消費者從而進行直銷業務的活動。因為監管難,直銷跨區域經營已經演變成一種“地下活動”。誠信規范經營,是我們一直強調的。改善這種狀況,除企業自律、自我約束外,相關部門亟待出臺更為完善的法律法規以及嚴格的監管措施。
與此同時,“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招募直銷員應當與其簽訂推銷合同”,沒有簽訂推銷合同的人員是不可以以任何方式從事直銷活動的。
2
直銷企業采用非直銷方式銷售產品,
可以否?
有網友提問:“直銷企業采用非直銷方式銷售產品,是否受《直銷管理條例》限制?”
在現實中,我們確實看到有企業獲得了直銷拍照,卻沒有走直銷渠道,開展直銷業務。也有直銷企業以直銷方式銷售的產品多于其在審批部門備案的數量。可以說,一直以來,“直銷產品非直銷”以及“直銷非直銷產品”的現象頻繁發生,那么問題來了,這類情況有相關規定嗎?這些行為合法合規嗎?
在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回復該網友的信息中,我們可以了解這倆問題的答案:根據《直銷管理條例》規定,直銷企業對于擬上市銷售的直銷產品需向審批部門備案,超出備案直銷產品范圍從事直銷屬于違法。但除直銷方式外,直銷企業采取直營店銷售、經銷商銷售、網上銷售等多種非直銷方式銷售產品不受直銷法規限制,也不需要進行直銷產品備案。因此,直銷企業以直銷方式銷售產品的,其直銷的產品不應超出備案范圍;直銷企業以非直銷方式銷售產品的,其不受直銷產品備案范圍的限制,但應遵守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在宣傳、銷售、售后等環節不得破壞市場秩序或侵犯消費者權益。
在直銷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一種不良的關系:“掛靠”。某些沒有直銷牌照的企業與直銷企業通過合作、包銷等形式;以該企業的名義、直銷經營許可證為幌子開展“直銷經營”,進行灰色運作,由此可能會出現直銷企業超范圍經營,非直銷企業采用直銷渠道經營等行為。
對此,2018年4月8日發布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直銷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中明確:“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應加強對與直銷企業有合作協議關系的合作方、關聯方的監管。如有合作方、關聯方掛靠直銷企業,打著直銷企業旗號或借助直銷牌照影響力從事傳銷,而直銷企業提供支持、幫助、縱容或默許的,對合作方、關聯方以從事傳銷活動進行查處的同時,對直銷企業以為傳銷活動提供便利條件進行查處,情節嚴重的,對直銷企業以傳銷共同違法行為人進行查處;如直銷企業負責人為合作方、關聯方違法活動站臺、宣傳或提供幫助、便利,又難以追究直銷企業責任時,對該負責人個人追究為傳銷活動提供便利條件的責任或共同違法責任。”
《意見》明確:“對直銷行業的新動向、新經營手法應保持關注,如發現非直銷企業或團隊掛靠直銷企業,利用直銷企業的產品、銷售隊伍、物流體系、結算平臺等資源從事違法活動的,在對非直銷企業或團隊處以行政處罰的同時,對直銷企業也要依法進行查處。”
- 直銷,直銷企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9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