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喜祿:重塑直企形象 優化營商環境
2020年第一期打擊傳銷規范直銷普法大講堂活動在重慶成功召開,本次大會開在中國直銷行業連續經歷2019年全國保健品“百日行動”以及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之際,意義重大。本刊記者摘錄與會者精彩發言,以期為行業帶來內守初心、外顯溫度的力量。
發言人:袁喜祿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局長、規范直銷與打擊傳銷辦公室主任
今年第一期“打擊傳銷規范直銷普法大講堂活動,有機會向大家交流三點看法,就是創新無止境,經營有邊界,改革沒終點。
一是創新無止境。
作為改革開放的產物,直銷模式正式進入我國,本身是一種創新。作為一種新事物,經過多年發展,直銷企業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企業群體,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直銷大市場。但近年來直銷企業的發展有所回落,無論是銷售額還是從業人員都與高峰時期有較大的差距。放棄直銷、改變直銷經營的企業也有所增加,特別是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就更為明顯。
這種問題的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有營商環境、政策的因素,也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帶來的一系列新的挑戰。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促進了技術、資源、產業、市場跨時空跨領域的全面融合,推動了產業變革和消費革命,顛覆了很多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和消費模式。
時空距離在壓縮,市場空間在擴大。近年來電商、微商、社交電商、直播帶貨快速發展,成為投資的熱點和消費的熱點,所以也有觀點認為這些新的經營模式,本質上也是直銷模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在網絡市場上的一個創新再現。因為在網絡經濟、數字經濟的大類別之下,擁抱新科技、順應新形勢,是很多實體經濟、線下企業的一種必然選擇。
作為市場監管部門,我們非常積極地支持直銷企業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探索數字化轉型,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實現直銷企業的再創新。與單純的電商不同,直銷企業其實還是有很多自身的特點、優勢。直銷都有自己的生產企業,有自己的產品,有自己的品牌,這是直銷創新的一個重要基礎。
二是經營有邊界。
企業要健康發展需要形成良好的企業形象,也需要培育良好的產業生態,讓消費者放心,讓社會信任,所以誠實守信、合法經營是企業事業長青的一個重要基礎。也有業界人士認為直銷企業成功發展需要三個條件:一是要有嚴格的法律法規,二是從業者的自我約束和規范即行業要有一個自律,三是廣大消費者、大眾對直銷業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認知。
近年來在政府監管和直銷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絕大多數直銷企業不斷地加強企業自律,規范經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大家都積極作為,推動了直銷業持續的發展。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也有存在一些觸碰底線、突破法律邊界的問題,個別直銷企業,涉及傳銷違法行為,虛假宣傳,價格虛高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直銷企業經銷商違法違規的問題,特別是個別嚴重違法犯罪案件直接破壞了整個行業的形象,導致社會公眾和輿論存在很多負面的評價,也使直銷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所以這次大講堂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強化法律意識、規則意識,明尺度,知敬畏,剖析直銷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普及直銷法律法規的一些相關知識,對直銷企業及其市場營銷人員如何守法經營提出一些警示和建議。
我們希望直銷企業加強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意識和主動性,重塑直銷企業的形象,改善社會的認知,贏得社會的認可,從而能促進直銷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三是改革沒終點。
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的部署,減少行政手續、降低準入門檻、加強社會監管,營商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所以整個市場主體大幅增長、繁榮發展,充分激發了市場的活力和創造力,對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微觀基礎。
直銷企業也同樣要健康發展,一方面需要企業的開拓創新,另一方面也需要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空間。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要深化改革,創新監管方式,改革不合理的監管規則,降低企業經營發展的一些制度性成本。這既是近年來政府部門改革的一大亮點和突破口,也是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和方向。所以開展這次大講堂活動一個重要的目的也是提供一個企業與政府部門溝通的一個平臺、一個橋梁。
我們衷心的希望充分聽取企業對改革完善監管規則的意見和建議,通過政府部門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使監管規則更適應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挑戰,更適應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要求,更適應國際競爭的大的趨勢,更好的推動直銷企業持續健康的發展。
另外,聽完直銷企業“誠信守法 創新發展”座談會,談一點體會。
第一點是支持企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是政府部門的重要職責也是重要任務。
前段時間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里談道:“保護市場主體就是保護社會生產力。”這幾年國務院也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一個重要目的還是為市場主體、為企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良好的政策環境,因為政府監管部門既是監管也是服務。
過去有一種理解,好像監管和企業是對立的關系,其實我們認為監管是予服務于監管之中,監管和服務是相輔相成的。對直銷違規行為,特別是傳銷行為的嚴打和重罰,一個重要的目的是為了營造整個直銷業的一個發展大環境,為誠實守信經營的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
所以,企業的發展和政府部門的監管職責其實是目標一致的,畢竟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創造就業、創造財富、推動未來創新,這些都是企業家精神在未來社會中必須發揮的重要作用。
第二點是要客觀、理性來看待直銷業面臨的一些難點。
2019年全球直銷市場有所下降,但這和全球經濟轉型大背景相關,并不光是直銷業面臨的困難。另外,新的科技對傳統經營模式的挑戰沖擊是巨大的。電商、社交電商的拓客能力,網紅帶貨的火爆,都是現代技術加持之下對市場的拓展、深化帶來的顛覆性的變化。所以直銷企業面臨的很多困難其實是綜合因素的結果,不光是監管規則的作用。
當然,另一方面,直銷還面臨整個行業的社會公眾認知的問題。直銷和傳銷的英文是一個概念,大家對直銷和傳銷的邊界很容易混淆,特別是少數違規經營的企業利用直銷的名義來從事傳銷,無論對社會、消費者還是經營者都帶來了巨大的危害,這對行業形象帶來巨大的沖擊,形成一種社會問題。這也是作為監管者為什么要倡導誠信守法、不越底線經營的原因。
第三點是直銷企業轉型創新確有優勢,要堅定直銷企業轉型發展的信心。
直銷企業確實和一般的電商不太一樣,直銷企業有自己的實體經濟和實體工廠,還有自己的產品和品牌。國家政策鼓勵實體經濟發展,直銷企業就是一個非常深刻、非常鮮活的體現。借助互聯網現代科技將原有優勢進一步的放大,實現轉型創新發展。
再者,我們還是要給消費者創造更好的價值、更好的服務。過去直銷好像將大量精力放在銷售團隊、銷售人員身上,但以消費者為中心才是一個企業的宗旨和目標。這對市場監管來講其實也是一樣,因為市場監管一直強調“消費者至上”的理念,就是說政府的監管首先是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對直銷企業來講,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大背景下,深耕國內市場還有巨大的潛力和空間,直銷不論經營模式、經營手段如何變化,但不變的應該是為消費者創造更有價值的產品和福利。
最后一點是確實要改革政府的監管規則,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這需要政府監管部門和企業家共同努力。
《禁止傳銷條例》和《直銷管理條例》是在過去背景下制定的監管規則,它不可能再適應15年后面臨的形勢。比如直銷限定產品品種、限定銷售區域等規定,確實已經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因為市場經濟都已全球化,經濟是沒有邊界的,特別是網絡經濟之下全球電商對時間、空間的打破。
另一方面來講,很多監管規則、監管理念也需要創新和改革。這么多年,改善營商環境是政府追求的一個重要改革方向。營商環境改革的本質還是改革政府的監管規則,使政府合理的監管規則能夠適應市場主體,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變化。直銷企業大的營商環境其實一直在改變,在優化。
而直銷企業小的營商環境,其實一線監管的同志也一直在努力。中央國務院有一個重要的理念叫“審慎監管”,“審慎監管”也是鼓勵企業的創新,包容企業在創新過程中試錯。
希望今后監管部門和直銷企業有更多的互動。監管者和企業,不是貓和老鼠的關系,大家是同一戰壕的戰友,都是為中國經濟的繁榮發展,從不同的職責定位來發揮自身的作用,都是為社會創造一種更好的服務和價值。
- 直銷,直銷企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