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行賄和偽造賬目被罰5570萬美元,問題纏身的康寶萊為何還能在中國大行其道?
康寶萊身披合法外衣卻干著“不法”的勾當,不但破壞了中國直銷行業的公平競爭環境,還極大損害了其他直銷企業以及中國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8月6日,美資直企康寶萊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截至2020年6月30日)財報。財報顯示,第二季度康寶萊全球凈銷售額為13億美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8.6%。排除外匯影響,中國市場第二季度凈銷售額同比增長12%。
看起來,康寶萊中國市場已經強力復蘇,全球業績也并未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
而就在去年,美國直銷雜志《Direct Selling News》公布的“2019年度全球直銷100強公司榜單”顯示,康寶萊以2018年總營收49億美元蟬聯榜單第三名。
成立四十年,傲居世界第三,作為一家直銷企業,康寶萊無疑是成功的。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康寶萊中國多年來始終難以洗脫的涉傳嫌疑,以及謊報經營情況、在中國行賄、鼓吹創業神話等諸多指控。
8月29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康寶萊同意支付1.23億美元,就向官員行賄事件和偽造賬目的指控達成和解。罰款包括5570萬美元的刑事罰款,康寶萊還同意返還約6720萬美元的非法利潤和這些利潤的利息。
這說明康寶萊間接承認了“行賄事件”。與康寶萊有著相似經歷的雅芳,其中國直銷業務已經歸零,而康寶萊為何還能在中國市場大行其道?
被指控行賄10年
1.23億美金達成和解
去年底,康寶萊被卷入一場行賄指控。
2019年11月,路透社消息稱,美國檢察系統對康寶萊公司兩名前高管——康寶萊原中國區總裁、全球高級副總裁李延亮(Yanliang Li)及向李延亮匯報的外部事務部前主管楊宏偉(Hongwei Yang)提起刑事指控,理由是行賄并逃避監管審查,違反了美國的《反海外賄賂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簡稱FCPA)。
據美國檢察院公布的信息顯示,這兩名前高管人員在2007年至2017年期間,用大筆資金在中國地區行賄。
信息中指出“這些賄賂包括現金、娛樂、餐飲和旅游,楊宏偉所在部門為員工的送禮行為報銷了超過2500萬美元,這些賄賂旨在幫助康寶萊獲得直銷牌照,減少其中國業務遭遇的審查,并壓制媒體的負面報道”。
根據FCPA追蹤機構的數據,康寶萊于2017年1月首次披露了FCPA的調查。康寶萊進行了自我評估,并實施了補救和改進措施,包括更換某些員工、改進中國市場的政策和程序等。
康寶萊在2020年2月18日的年報中表示,公司正與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以下簡稱“美國證監會”)進行談判,以解決針對其是否遵守《反海外腐敗法》的調查。
5月初,據報道,康寶萊表示已與美國證監會和美國司法部達成了“原則上的諒解”,并計劃支付1.23億美金以爭取簽署一項3年延期起訴協議。
事件在8月底塵埃落定。在美國地區法官格雷戈里·伍茲的虛擬法庭聽證會上,康寶萊與曼哈頓的聯邦檢察官達成了延期起訴協議,并與美國證監員會達成了一項平行協議。
康寶萊同意支付1.23億美元,就向官員行賄和偽造賬目的指控達成和解。罰款包括5570萬美元的刑事罰款,此外,康寶萊同意返還約6720萬美元的非法利潤和這些利潤的利息。
1.23億美元解決了違反美國《反海外腐敗法》的刑事和民事案件。這情節,與雅芳的行賄門可以說是如出一轍。
當年,雅芳被指控曾向可幫助其獲得直銷經營許可、逃避罰款和壓制官媒負面報道的官員行賄。最終,雅芳承認其違反美國的《反海外賄賂法》,并支付了1.35億美元與美國證監會達成和解。
顯然,康寶萊的這種行為是極其惡劣的,身披合法外衣卻干著“不法”的勾當,不但破壞了中國直銷行業的公平競爭環境,還極大損害了其他直銷企業以及中國消費者的合法利益,相關監管部門應該對其進行狠查、徹查,以防這種不法行為滋生蔓延。
在中國市場采用多層次營銷系統
被美國證監會罰款2000萬美元
交罰款了事,似乎是康寶萊的一貫操作。
2019年9月,美國證監會對康寶萊進行了處罰,緣由是康寶萊連續6年向投資者謊報在中國經營的真實情況,罰款金額為2000萬美元。
根據美國證監會的處罰信息,2012年-2018年,康寶萊公司在給美國證監會的季度和年度報告中告訴投資者,中國允許直銷,但禁止多層次營銷,因此公司采取了其他商業模式,但美國證監會表示,康寶萊實際上仍運行多層次營銷系統,且未披露相關信息。
同時,康寶萊聲稱公司在中國依據經銷商的工作時間支付報酬,但實際上還是按照多層次的獎金制度支付報酬;此外,康寶萊在中國還涉嫌造假,美國證監會發現經銷商不能列出工作時間,也無法描述附在發票上的表格寫明的服務,實際上經銷商拿到的表格是康寶萊預先打印的,表格上各種特定服務的小時數也是事先設置好的。
美國證監會認為,康寶萊關于經銷商薪酬的公開聲明是虛假的、有誤導性的。美國證監會紐約區域辦事處主任Marc P. Berger說:“康寶萊公司剝奪了投資者評估風險和做出明智投資決策所必需的寶貴信息”,“在向投資者進行披露時,發行人必須確保這些披露是準確的。”
康寶萊對美國證監會的指控和裁定沒有明確發表承認錯誤的言論,但是卻接受了2000萬美金的罰款。
這等于是,美國官方蓋章康寶萊在中國市場采用的是多層次營銷模式。
也就是說,一方面康寶萊在中國市場以多層次營銷方式收割經銷商和普通消費者,一方面又在美股市場上以欺騙手段收割投資者。
不得不說,康寶萊這盤棋實在下得妙。
此外,2016年康寶萊還被罰了2億美元。2012年末,華爾街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比爾·阿克曼公開表示做空康寶萊,并豪賭10億美元,他認為,康寶萊通過不斷發展下線獲取非銷售收入,屬于金字塔式傳銷騙局。這促使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簡稱“FTC”)對康寶萊展開調查。2016年,康寶萊支付了2億美元,以了結FTC對其誤導消費者的指控,并同意整改其美國業務。
FTC最終的調查報告中寫到:“康寶萊對其銷售人員的激勵,并不是他們賣出更多的零售產品,而是招募到更多購買康寶萊批發產品的銷售人員。”
報告中沒有提到“金字塔”這個字眼。而在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當時FTC的主席Edith Ramirez,這份報告是否證明康寶萊公司就是一個金字塔組織,Ramirez回答稱:“我們在報告中確實沒有用‘金字塔’字眼,但不用不代表它不是。”
當然,康寶萊愿意拿出2億美金和解,就是為了避免被定性為金字塔組織。
經第一直銷網統計,僅上述三次罰款,加起來就有3.43億美元,超過24億人民幣。
這樣看來,比起國外動輒上億的罰款,河南省鄭州工商573萬元人民幣的處罰顯得微乎其微。
2017年,康寶萊因違法直銷被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工商質監局查處,罰沒金額573萬元,創鄭州工商局成立以來查辦最大案件。而這其中的548萬都是違法銷售收入,真正的罰款只有區區25萬元。
這個媒體冠之以“巨額處罰”的案件,罰沒金額不足3.43億美元的千分之三。
線下俱樂部遍地開花
瘦身創業夢真能實現?
康寶萊能做到世界直銷公司第三,與會講故事有很大關系。
公開資料顯示,康寶萊創辦的初衷,是創始人馬克·休斯經歷了母親因不當減肥而去世,遂決心投身開發安全健康的減肥產品。
早年間,康寶萊也跟很多保健品牌一樣,宣傳各種各樣的保健甚至治病的功效,但近幾年來,這方面的宣傳已經不見蹤影,只強調“體重管理”這一核心賣點。
至于康寶萊的主打產品奶昔到底減肥效果幾何?一款產品既能減肥又能增重,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
除了產品故事講得好,康寶萊的創業故事也很吸引人。
第一直銷網接觸的多位經銷商在溝通過程中都紛紛表示加入康寶萊不僅能減肥還能創業,有的會發來豪車豪宅的照片,有的說:“跟著我吧,6個月實現年薪10萬+”,有的表示做康寶萊還清了20多萬的欠款,現在月入2萬……
邊瘦身邊創業,可謂一舉兩得。那康寶萊的事業到底是如何經營的呢?
近年來,康寶萊的線下營養俱樂部遍地開花。以俱樂部為中心,康寶萊的經銷商通過熟人圈子、掃碼地推和快閃店等諸多方式來發展業務。
根據多家媒體的公開報道,加入康寶萊的方式有兩種,即業務代表和服務提供商。業務代表并非康寶萊所授權的業務人員,而是通過服務提供商開設的俱樂部而參與到營銷活動中,服務提供商則是康寶萊公司備案的業務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經銷商。服務提供商共分為初一級、初級、中級、高級、特級。
成為業務代表的門檻較低,只需一次購買幾千元的產品就可以,而要成為初一級服務提供商,則需要一次性購買33000元的產品,也有一說是完成6萬元的業績任務。
正如美國證監會調查的那樣,康寶萊實際上仍在中國運行多層次營銷系統。
不同層級的服務商,完成特定的業績目標,即可獲得不同比例的服務費(即提成),而這個服務費,并不局限于前三級市場,只要層級和銷售額達標,可以拿到N級下屬市場的業績提成。
根據財聯社報道,一位原康寶萊服務商表示,“康寶萊中國的銷售本質并未轉變,從初一級服務商到特級服務商,只要中間業績合格,就可以賺多級工資;中間業績不合格的服務商,不僅工資微薄,還要負擔參加各種宣傳會議的交通、住宿費用。”很多人為了表現出“成功人士”的模樣,透支多張信用卡,最后卻只能賠本離開。
在這種情況下,去年底,千余名服務商組成維權群,直指康寶萊的直銷體系存在違法行為,并向康寶萊提出賠償或回購產品的訴求,涉及金額從十幾萬元到百萬元不等。
一位資深中級服務商自述做康寶萊六年最終負債40萬,他告訴“商業人物”,“很多做康寶萊的都借小額貸,退出都是因為錢支撐不下去了。我進了一個康寶萊維權群,里面100多人,每個人都虧了至少二三十萬,有一個賣菜的大姐,因為考核級別,把車房都賣了打貨,最后手里壓了很多貨,都過期了;還有個小伙子,欠了70多萬,我覺得他這輩子很難翻身了。”
然而賠本、負債并不是最壞的結局。2017年,河南鄭州一名22歲的女孩張某疑似因參與康寶萊“直銷”事業而輕生墜樓身亡。不過,康寶萊否認了此事與公司有關。
在規避法律責任方面,康寶萊自有一套。
據悉,線下營養俱樂部雖然經營的是康寶萊的產品,但并不屬于康寶萊的子公司或者是直銷備案服務網點。據時代財經報道,盡管并無直接管理關系,但服務商開設俱樂部需要向康寶萊公司報備,而且不允許線下俱樂部名稱中使用“康寶萊”字樣,也禁止使用“連鎖”、“加盟”、“特許經營”等字樣作宣傳經營。
據康寶萊集團(中國)董事長鄭群怡介紹,目前,康寶萊中國區超過80%的經銷商都是80/90后人群。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們,能有幾個走到金字塔頂端,成就所謂的康寶萊事業?
正如阿克曼做空康寶萊的那份報告里寫的那樣,康寶萊的成功故事是基于一個謊言。康寶萊其實是通過一層層分銷,不斷給新加入的銷售洗腦,用所謂的財富故事騙取他們的信任,最終實現公司的持續增長。
結語
康寶萊企業價值觀的第一條是“堅持做正確的事”。
然而,進入中國市場的這十五年,康寶萊是否真的在做正確的事?
面對種種質疑,康寶萊顯然是有恃無恐的,畢竟有直銷牌照在身;在中國罰個幾百萬也是無關痛癢的,畢竟這些年來中國市場貢獻的業績每年都是幾十億人民幣。
一直以來,中國市場都被康寶萊視為核心戰略重地,“中國目前是康寶萊全球第三大市場,我們希望未來能夠成為第一大市場。”
那么,在這個未來的第一大市場,康寶萊還要收割多少懷揣著瘦身夢、創業夢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