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報告:精準匹配國內市場需求,電商平臺激發“外銷轉內需”商業活力
在電商平臺的支持下,外銷型制造企業能夠快速搭建內銷渠道,使物美價廉的產品觸達國內消費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3日發布的《外貿轉內銷與電商平臺數字化價值研究報告》指出,電商平臺的數字化基礎能夠幫助外銷型制造企業精準匹配國內市場需求,激發“外銷轉內需”商業活力。
報告顯示,傳統外銷型企業普遍采用代工生產模式,不掌握產品銷售渠道,也沒有終端消費者需求信息的來源。在“出口轉內銷”過程中,難以快速建立線下渠道,也容易供需不匹配。通過入駐電商平臺,借助電商平臺的消費端數據指導生產,能夠降低決策失誤,實現產業鏈高度協同,促進從設計到生產再到銷售每一個環節上的資金流、物流效率的提高。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趙劍波表示,疫情改變了國內消費習慣:
一是從線下到線上的消費傾向加強;
二是消費選擇更加理性。
外銷型制造企業空閑產能正好與國內消費者追求“低價好貨”的消費理念不謀而合。在電商平臺的支持下,外銷型制造企業能夠快速搭建內銷渠道,使物美價廉的產品觸達國內消費者。
廣東好順歐迪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曲維好對記者表示,企業以生產汽車養護品為主,出口市場主要是美國、日本、歐洲,疫情期間出口受到嚴重影響。在淘寶C2M大數據指導下,企業轉向小包裝75度酒精生產,并收獲了30年來最好的業績。
“在備貨方面,我們開始計劃的是準備3萬至5萬瓶的酒精庫存。我們依據阿里提供的搜索量、轉化率等后臺數據,做出了備貨1000萬瓶的大膽決策。1000萬庫存基本上占據了我們全部的流動資金,如果沒有阿里數據支持,我們是不敢這么備貨的?!鼻S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