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商張德華的人生滑鐵盧:從身價數億明星村官到傳銷嫌犯
58歲的張德華又出名了。
作為湖北省的“明星”企業家、村官,他十多年來一直是宣傳報道的“典型”。他的家鄉彭墩村,以及他創建的彭墩集團,也是全省聞名的“村企共建”樣板。
但張德華這一次出名,是因為他被警察抓了——涉嫌傳銷。2020年7月14日,荊門市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許可警方對人大代表張德華采取強制措施。
彭墩村景區內的張德華宣傳牌。本文圖片除注明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朱遠祥 圖張德華一案由警方異地偵辦。8月24日,黃岡市團風縣公安局經偵大隊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張德華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已被批準逮捕,因其還牽涉其他案件,目前正接受湖北省紀檢監察機關的調查。張德華曾被認為是“富人治村”的典范,一直有“能人”之稱。他通過創業成為荊門市餐飲和農產業的“大哥大”,并在返鄉擔任村干部后,將貧困村建成4A景區,建成全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全國十佳小康村。
張德華并不掩飾他的高調——為自己出書,還成為電影主角的原型。他夢想將彭墩村打造成“湖北的華西村”,也謀劃自己企業在2024年實現上市,到2025年的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元。
為了擴大市場營銷,張德華涉足直銷行業,與“彭墩電商”保持若隱若現的關聯。而這種游走于灰色地帶的“跨界營銷”,可能成為他的人生滑鐵盧。
小魚販當上集團老總,掌管11家公司想上市
張德華這幾十年的人生軌跡,與“彭墩”緊密相連。他出生在彭墩村,發跡后將自己的企業稱為“彭墩集團”。
彭墩村位于鐘祥市石牌鎮,距地級市荊門15公里。2020年8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位于彭墩村的湖北彭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彭墩集團”)。這是一棟具有鄉村風格的三層建筑。一樓是展示廳,墻上掛著各種榮譽牌,以及張德華陪同領導視察的圖片。
張德華創立的湖北彭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彭墩集團二樓是辦公區。走廊的“領導去向牌”上,張德華的名字排在第一位,對應的標識顯示他仍在“上班”。三樓的董事長辦公室依然開著門,兩名工作人員在里面辦公。彭墩集團似乎有意彰顯“張總”的存在感。在集團旗下的彭墩花園酒店,一樓大廳的前臺擺放了宣傳張德華事跡的書籍:《張德華的人生足跡》和《解讀彭墩》。這兩本書,也擺在了酒店每間客房的桌上。
彭墩集團旗下的酒店,前臺擺著宣傳張德華的書。從彭墩花園酒店出來,路邊豎著廣告宣傳牌,上面的張德華照片被放大了許多倍。圖片中的他梳著整齊的發型,上身的半袖T恤用皮帶齊腰扎著。他背著手,面帶微笑地注視前方。而事實上,在一個月之前,張德華就被警方帶走了。
“四五百個員工,這么大的攤子,怎么辦?”張德華的妻子、彭墩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吳英華向澎湃新聞記者嘆道。
張德華早年家境貧困,中學輟學后到荊門市的家具廠學木匠,也做過清洗工。后來他成了一名魚販子,每天凌晨4點起床,騎2個小時自行車趕到漳河邊,運魚返回城里去賣。他用辛苦攢下的“第一桶金”,買了一輛摩托車。
年輕時的張德華還在當地一家啤酒廠做過小工,在廠里的鍋爐房燒過鍋爐。1990年,他通過招工進入荊門市勞動能源物資公司。8年后,他“下海”做起了餐飲生意。
起初,張德華在荊門經營“夜上海” 酒店。他經常讓二三十個人舉著旗幟到街上巡游宣傳,其招牌菜“張氏土雞湯”很快有了名聲,“光雞湯一年就能賣20多萬元”。
從2002年開始,張德華在荊門陸續了開了三家“蘇州府”酒店,從此成為荊門市餐飲業的“大哥大”。
餐飲生意做大后,張德華需要穩定的原材料貨源。2003年,他回到家鄉彭墩村承包荒地,養殖雞、豬、魚等。2006年他成立青龍湖農業發展公司,流轉土地上千畝,進行大規模的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
鐘祥市石牌鎮彭墩村。圖片來源于彭墩集團網站張德華注重產品改良。他從國外引進“陽光玫瑰”葡萄,對外宣稱這種味甜葡萄是“國內最好的葡萄品種”。后來有媒體將他與當時在云南種植“褚橙”的褚時健相媲美——“褚時健的橙子,張德華的葡萄”。2011年和2015年,張德華的青龍湖農業公司先后兩次被評為湖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張德華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他的彭墩集團主營農業、旅游和酒店業務,還涉及房地產、商貿城、生物科技、電商物流等領域。
天眼查平臺的工商信息顯示,張德華及其家人控制的彭墩集團子公司有11家。據彭墩集團網站介紹,集團總資產18.1億元,2018年營業收入9.1億元。
彭墩集團是“家族式”企業,創始人張德華擔任董事長,他的兒子、妻子分別是總經理和常務副總經理。不過近年來張德華也重視“人才引進”,因為他在企業擴張上有更大“野心”。
彭墩集團網站披露了張德華的目標:2024年,集團旗下的因皇科技公司上市;2025年,集團實現年銷售總產值突破100億元。
或許也正是這個目標,讓張德華急于謀求集團的上市之路,進而涉足直銷行業,游走于灰色地帶,最后走上了傳銷之路。
老板高調當村官,貧困村成了4A景區
2003年是張德華事業發展的一個拐點——他返鄉投資農產業,逐漸將企業大本營遷到彭墩村。
“彭墩鄉村世界”是4A景區。彭墩村原村主任黃啟勝告訴澎湃新聞,當年張德華是荊門市有名的餐飲老板,而彭墩還是一窮二白的貧困村,村民們希望張德華回村投資。于是,張德華承包了村子東邊一大片荒山搞開發,他還自掏腰包一百余萬元,修了長約4公里的通村水泥路。2006年,張德華當選為彭墩村委會主任,他的前任黃啟勝變成副主任。“我們沒有他的能耐,選他是希望他帶大家摘掉窮帽子。”黃啟勝說,當年他心甘情愿做張德華的“副手”。
2008年起,張德華擔任彭墩村支書。從此,村里的書記、主任兩個職務由他“一肩挑”。
公路、自來水、電網、農田灌溉……張德華帶領村支兩委班子完善了村里的基礎實施建設。此外,他以自己的青龍湖農業公司為“龍頭”,在全村發展種植、養殖產業,形成“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張德華還有一項“政績”——遷村騰地。
彭墩村有320戶、1159人,各戶之間原來是分散居住。張德華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先后組織建設了9個村民住宅小區。每戶村民出資4.5萬元至7萬元,超過一半的建房成本由集體和上級扶持資金解決。
“當時村民和集體都沒什么錢,他(張德華)墊付了200多萬元。”黃啟勝介紹,2008年后,全村人陸續住進新建的“小洋房”。而“遷村”騰出來的兩千多畝地被改造成良田,經過流轉后讓農戶增收。
2020年8月下旬,澎湃新聞記者在彭墩村看到,村民小區都是統一規劃的別墅式住宅,每戶兩層,都有庭院和車庫。
“沒有張德華,就沒有彭墩村的今天。”71歲的村民李清華說。
張德華倡導“村企共建”,他的企業在農產業方面帶動全村發展。張德華還承包村里水庫附近的上千畝荒山,將其打造成“彭墩鄉村世界”——2013年被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如今,景區門口有一二十戶村民開起了餐館和副食店,這些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走上了經商之路。近些年,村民們的就業渠道拓寬了,約有兩百名勞動力在張德華的公司務工。
村干部陳兵告訴澎湃新聞,十年前村民人均純收入只有兩三千元,現在提高到三萬多元。
大概從2007年起,發展迅速的彭墩村吸引了省市領導前來視察調研,也因此獲得許多政策支持。陳兵透露,十多年來上級部門對彭墩的資金扶持,“至少有幾千萬元”。
2008年,彭墩村被評為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此后幾年還評為了“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十佳小康村”。
2012年的彭墩村和張德華迎來“高光”時期。當年9月4日,湖北省在彭墩禮堂召開全省新農村建設工作會議。據《湖北日報》報道,會議要求在全省大力推廣彭墩村經驗和張德華這種農業企業家、農村帶頭人、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三合一”的農村致富能人。
張德華成為了湖北省和全國的勞動模范,還被評為“十大杰出村官”。2013年他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此外還連任了兩屆荊門市人大代表。
時常出現在報紙上和電視里的張德華,成為全省聞名的“明星”企業家和村官。不過,在彭墩村一些村民看來,近年來的張德華有點“飄”。“我們開始還是很相信他,”村民李清華說,“但感覺他后來對村里的事沒那么上心了。”
彭墩村三組的村民記得,有一年,張德華發動他們在路邊稻田種植了100多畝棗樹。三年后,棗樹枝葉繁茂,卻一直不結果實。后來,一片片棗樹被挖掉,林地又恢復成稻田。
在許多村民眼里,張德華作風“霸道”而高調。媒體對他的宣傳報道很多,他讓手下員工將其先進事跡整理成書。2011年,電影故事片《桃花紅、梨花白》在彭墩村拍攝。在這部反映新農村建設的電影里,主角原型正是張德華。
在許多宣傳報道中,張德華是帶領村民致富的名副其實的“能人”。2015年2月13日,張德華讓工作人員在彭墩集團門口擺一張長桌,他在上面堆著一捆捆百元大鈔,約有2尺高。第二天,當地媒體報道稱,張德華給參與土地流轉的村民分紅,當場發放現金503萬元。
2015年,張德華高調地給村民分紅,現場發放現金。圖片來源于網絡“實際上沒那么多錢,他當時夸大了。”張德華的村委老搭檔黃啟勝笑道。試水直銷,與彭墩電商關系“曖昧”
很多人都沒想到,當了十多年模范典型的張德華,會跟“傳銷”聯系在一起。
2020年7月,湖南常德的一份法院裁定書上,提到了“彭墩”和“傳銷”。
這是由原告薛某起訴被告涂某的一起民事糾紛。薛某稱,她到荊門“彭墩實業”參觀后,2018年交給涂某10萬元進行“投資”。而涂某提交給法院的轉賬記錄顯示,她當時向“彭墩實業”業務代表胡蓉轉賬11.5萬元,胡蓉返給她2.5萬元。也就是說,涂某從薛某的10萬元“投資”中獲利1萬元。
薛某要求涂某歸還“投資”款。而常德市武陵區法院審查后認為,兩名當事人與胡蓉及所謂“彭墩實業”之間的行為,具有傳銷活動特征,涉嫌經濟犯罪,應移送公安機關偵查。7月21日,武陵區法院裁定駁回薛某的民事訴求。
事實上,像薛某一樣去彭墩參觀和“投資”的人并不少。住在彭墩集團附近的村民陳明(化名)告訴澎湃新聞,從2015年到2018年,經常有大巴車運人來彭墩“參觀培訓”。“各地的人都有,河南人比較多。有時候幾十人幾百人,有時候上千人。”陳明說,“培訓”地點有時會安排在彭墩集團的酒店和禮堂,參與者一般會到彭墩老街的彭墩電商實體店參觀。
彭墩電商的實體店目前已停止營業。被指涉嫌傳銷的“彭墩電商”,全稱為湖北彭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張江祖。“彭墩電商跟我們只是租賃關系,租我們的房子。”8月21日,張德華的妻子吳英華告訴澎湃新聞。不過記者調查發現,張德華及其彭墩集團,與彭墩電商的關系并不簡單。
彭墩電商的負責人張江祖,平常用名“張將祖”,是鐘祥市冷水鎮人。他在其個人的視頻宣傳片自我介紹稱,大學畢業后他從事十多年營銷工作,2013年到彭墩這個“長壽之鄉”來創業。
在彭墩村,張江祖與張德華走到了一起。2013年7月,彭墩集團成立營銷部,負責人就是張江祖;2014年6月,注冊資本500萬元的彭墩電商公司成立,彭墩集團和張江祖分別持股51%、49%。
“當時他(張江祖)有一個銷售團隊,剛好銷售是我們公司的薄弱環節。”今年8月21日,彭墩集團副總經理陳世源向澎湃新聞介紹當年與張江祖的合作經過,“后來他們的一些經營活動沒法控制,我們就退出來了。”
工商信息顯示,2014年12月彭墩集團退出了彭墩電商的股份,彭墩電商的股東變更為張江祖、丁峰和段光志。2015年4月,張江祖負責的彭墩集團營銷部也注銷了。
不過,張德華的彭墩集團與張江祖的彭墩電商,依然保持若即若離的“曖昧”關系。
彭墩電商的管理層。圖片來源于彭墩電商網站2016年和2017年,彭墩集團湖北分公司、河南分公司先后成立,負責人均為張江祖。彭墩電商網站的宣傳內容顯示,在彭墩禮堂舉行的“2018開門紅戰略會議”上,張德華現場任命張江祖為彭墩集團副總裁,并簽署責任狀。或許受到張江祖的影響,張德華也萌發了“直銷夢”。“張總開始不愿意,他也不懂。”彭墩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吳英華回憶,“后來聽說直銷牌照的含金量可以抵幾個上市公司,申請下來的牌照值幾個億,而且直銷對產品銷售促進很大,這樣張總才心動了。”
2016年,彭墩集團正式向商務部申請直銷牌照。第二年8月,彭墩集團的申請信息在商務部直銷管理系統公示。不過,該申請至今未獲得批準。盡管如此,彭墩集團還是通過控股武漢名盛生物科技公司,謀劃推出多款蜂膠類直銷產品。
“彭墩電商是彭墩集團的子公司。”張江祖曾在宣傳活動中稱,彭墩集團已獲得“中國農業直銷的第一張牌照”。
2016年,張江祖曾與取得直銷牌照的山東永春堂集團合作。后來,其團隊又先后推出“美人笑”、“維七”營銷平臺,游走于直銷與傳銷的灰色地帶。
據《中國商報》報道,2018年5月,記者到彭墩集團暗訪“彭墩電商直銷事業說明會”。現場“導師”介紹,彭墩電商會員分三個層級,銀卡需花費6750元,金卡13500元,鉆石卡32400元;公司推出六大獎金制度,會員發展下線來獲得業績,而計酬是根據下線人數和業績來分配。
上述報道指出,彭墩電商的多層級營銷模式涉嫌傳銷。
2019年7月,張江祖和他的主要團隊人員,被警方的經偵部門盯上了。
“領頭雁”涉嫌傳銷被捕,“富人治村”模式何去何從
在彭墩集團工作了多年的陳世源告訴澎湃新聞,彭墩電商“出事”,是由于一個叫“魯玉”(音)的團隊負責人,因其拖欠會員資金而被舉報。2019年7月,彭墩電商董事長張江祖和“魯玉”等人被鐘祥市公安局民警帶走。一年后,彭墩電商總裁丁峰也被警方帶走。
就在丁峰被抓的三天前,2020年7月13日,彭墩集團的當家人張德華在安徽被警方控制。
據吳英華透露,7月12日,張德華帶著一幫人到安徽宿州的碭山縣考察梨樹種植項目,第二天他就被帶走了。
《荊門日報》報道稱,7月14日下午,荊門市人大常委會聽取了團風縣公安局關于張德華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情況說明,決定許可對市九屆人大代表張德華采取強制措施。
張德華涉嫌傳銷一案,由黃岡市團風縣公安局偵辦。此次對張德華采取強制措施的,是距荊門市約300公里的黃岡市團風縣公安局。顯然,這次行動是一次“異地用警”。8月24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團風縣公安局了解情況。據該局經偵大隊負責人介紹,張德華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已被批準逮捕。
“傳銷的事實查得差不多了,案情很清晰,實際就是鐘祥市(張江祖)那個案件,只是當時漏掉了他(張德華)。”這名負責人說。至于去年鐘祥警方偵辦張江祖一案時為何“漏”了張德華,他并未透露。
“張德華不僅涉及公安的案件,還涉及紀委那邊的案件,省紀委在審訊他。”上述經偵大隊負責人介紹,目前湖北省紀委監察委正對張德華進行調查。
張德華只是一名村支書,為何進入省級紀委的調查視線?據接近張德華的人士透露,其中或牽涉當地的被查官員。
據湖北省紀委通報,2019年11月,荊門市鐘祥市委書記林長洲涉嫌嚴重違紀和職務違法,接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2020年7月8日,荊門市另一官員廖明國在老市委大院“墜亡”。廖明國是荊門委常委、市委秘書長,目前當地尚未公布其“墜亡”原因。
作為張德華的鐘祥老鄉,廖明國曾任鐘祥常務副市長,后來在荊門市東寶區當了5年區委書記。2016年,張德華打造“彭墩1+9”跨區域發展模式,其項目覆蓋了鐘祥市5個村和東寶區4個村。當時,鐘祥、東寶兩地的“一把手”,分別是林長洲和廖明國。
目前,湖北官方尚未披露相關案情。張德華的案件是否牽涉上述被查官員,還不得而知。
2020年7月14日,荊門市人大許可對張德華采取強制措施的當天,鐘祥市石牌鎮黨委下發文件,免去張德華的彭墩村支書職務,其村主任職務則按法律程序辦理。
7月15日,彭墩村召開全體黨員和群眾代表會議,鎮干部在會上宣讀了上述文件。彭墩村黨支部副書記陳兵接任了村支書一職。
陳兵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張德華對彭墩發展貢獻很大,現在全村仍有許多彭墩集團的產業項目。顯然,如何穩健走出“張德華時代”,這對彭墩村來說還是個不小的難題。
張德華案發后,彭墩的“富人治村”、“村企共建”模式在網上引發不少討論。事實上,多年前張德華就被質疑“圈地”,比如他在村里興建的“蘭庭墅”別墅項目,以及低價承包50年的上千畝土地。在張德華治理期間,彭墩村與彭墩集團“村企產權”不明晰的問題也屢被提及,有人還在網絡論壇發表文章《彭墩村姓彭還是姓張》。
2013年,正值張德華和彭墩“走紅”之際,社會學專家賀雪峰以張德華為例寫了一篇文章,題為《警惕富人治村》。研究鄉村治理的賀雪峰教授認為,村干部是一項資源,一些富人當村干部,不排除有利用村莊資源的投機心理。另外,“村企共建”創造發展機會的同時,也會捆綁市場風險。
“如果張德華的企業不遇到市場風險,他和彭墩村可以繼續成為全省范圍的經驗,”賀雪峰寫道,“但一旦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可能會成為痛苦的教訓。”
當年,賀雪峰是在參觀彭墩后寫下這些文字。7年后,竟然一語成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