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億大案!200萬人陷幣圈傳銷,層級關系達3000層,都是什么套路?
據公安部消息,近日,按照公安部統一指揮部署,公安機關立案偵辦“Plus Token平臺”網絡傳銷案,先后將潛逃境外的全部2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和該案82名骨干成員抓捕歸案,徹底摧毀了這一特大跨國網絡傳銷組織。
該案系公安機關偵破的首起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交易媒介的網絡傳銷案,涉及參與人員200余萬人,層級關系多達3000余層,涉案數字貨幣總值逾400億元。
經查,2018年5月,犯罪嫌疑人陳某等人架設“PlusToken平臺”并開發相關錢包,從事互聯網傳銷犯罪。這是近年來區塊鏈行業領域涉及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一個騙局,被稱為“幣圈第一資金盤”。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傳銷犯罪手段不斷翻新,隱蔽性、迷惑性不斷增強,公安機關將積極適應此類犯罪形勢的新特點新變化,進一步創新思路、提高能力,始終保持對傳銷違法犯罪活動的嚴打高壓態勢,會同有關部門持續開展源頭管控和綜合治理,切實維護國家正常經濟管理秩序。
同時,公安機關提示廣大群眾,參與傳銷活動不僅會造成財產損失,還可能涉嫌違法犯罪,切勿相信高收益、高回報的“投資”陷阱。
PlusToken“成長”史
據券商中國,根據公安部發布信息將該案脈絡梳理如下:
2018年5月,犯罪嫌疑人陳某等人通過架設搭建“Plus Token平臺”并開發相關應用程序,開始從事互聯網傳銷犯罪。該平臺以區塊鏈技術為噱頭、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交易媒介,打著提供數字貨幣增值服務的幌子,承諾高額返利,吸引廣大群眾參與。
2019年初,江蘇鹽城公安機關在工作中發現陳某等人涉嫌利用虛擬幣交易平臺組織領導傳銷犯罪的線索后,立即成立專案組,全力開展破案攻堅,并將案情層報公安部。
2019年6月,PlusToken被曝出提幣困難,隨即有區塊鏈機構發布聲明與PlusToken澄清關系。29日,WBF紐約世界區塊鏈大會官方公眾號表示,PlusToken曾于18年9月14日冠名并贊助WBF世界區塊鏈大會濟州技術大會,由于對該項目的合作審核不夠嚴謹,導致后續一系列被站臺事件,會方致歉。
在公安部經偵局組織指導下,專案組充分發揮經偵信息化建設成效,對案件進行深度研判分析,初步查明該傳銷團伙組織架構、人員層級和資金流轉等情況。
同年6月,在公安部協調組織下,專案組民警分赴瓦努阿圖、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加強警務執法合作,積極配合當地警方成功將藏匿在境外的2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
2020年3月,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發起集群戰役,將涉嫌傳銷犯罪的82名骨干成員全部抓獲。
據統計,該平臺存續期間共發展會員200余萬人,層級關系多達3000余層,累計收取會員比特幣、以太坊幣等數字貨幣數百萬個,涉案金額達400余億元(以案發時市場行情計算),其中大部分數字貨幣被用于發放會員“拉人頭”獎勵,還有部分被變現用于陳某等人日常開銷和個人揮霍。
許諾高回報、拉人頭的老套路
據PlusToken宣傳資料顯示,PlusToken號稱為全球第一款區塊鏈生態應用,系集多幣種跨鏈錢包、去中心化交易平臺、全球支付、智能套利、算力挖礦、區塊鏈產業鏈于一體的生態系統,力爭能滿足所有用戶在區塊鏈領域的所有需求與價值。
宣傳資料稱,PlusToken錢包目前已經覆蓋全球近170個國家,包括中、日、韓、德國、新加坡、英國、越南、俄羅斯以及緬甸等,涉及人員300萬人,吸納資金超過20億。
公安部介紹,PlusToken平臺下設技術組、市場推廣組、客服組、撥幣組,分別負責技術運維、宣傳推廣、咨詢答復和審核提幣等工作。參與人員通過上線推薦并繳納價值500美元以上的數字貨幣作為“門檻費”后即可獲得會員資格,會員按繳納的數字貨幣價值獲得平臺自創的“Plus”幣,并按照加入順序形成上下線和層級關系。平臺根據發展下線數量和投入資金數量,將成員分為會員、大戶、大咖、大神、創世五個等級,并按等級高低發放相應數量的“Plus”幣作為獎勵和返利。
為了吸引更多人員參與,該犯罪團伙利用互聯網大肆宣揚平臺加入方式、運行模式、獎金制度、盈利前景等內容,雇傭外籍人員冒充平臺創始人以包裝偽造其所謂的“國際平臺”“國外項目”背景,通過不定期組織會議、演唱會、旅游等線下活動為平臺宣傳造勢,甚至不惜花費重金多次在境外召開千人規模推廣大會。
PlusToken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超高收益。據其宣傳資料,共有三種收益模式,其中最核心的是在PlusToken錢包存儲數字貨幣的基礎上,添加了智能狗搬磚和傳銷式的推薦管道收益。
PlusToken的超高回報率、發展上下級等特征與傳銷資金盤高度吻合,2018年以來,對該項目實質為傳銷的質疑不絕于耳,網絡上有許多直指該項目為傳銷的文章,但有投資者在高額回報的驅使下無視風險,甚至在無法提現的前兩天,都仍有人投資了該項目。
據券商中國,一位運作過資金盤的人士表示,傳銷和資金盤最重要的兩個特點,一是要有層級或者老會員拉新會員,二是設置提現障礙。參與者以四五十歲的“大媽”為多,也有一些年輕的“寶媽”。“有些人隱約知道會出事,但是貪圖獎金,也有一些專門來投機的人,也不是每次都能跑出來,他們以量取勝,可能有的項目知道被套住了就不管了,趕緊把錢投到下一個里面找回損失。”上述人士表示。
昔日“幣圈余額寶”
事實上,PlusToken崩盤前一直被認為是賺錢利器、“幣圈余額寶”,席卷整個幣圈,一時間風光無限。
當時,PlusToken宣稱自己是繼imToken之后全球第二大的數字貨幣錢包,整個團隊也很神秘。在早期白皮書中,它以此類項目的慣常套路稱,自己由三星和谷歌具備多年豐富經驗的原技術團隊開發,研發實驗室在韓國首爾。
據統計數據,盡管PlusToken啟動于2018年,但是其大規模比特幣的流入開始于2019年2月,不考慮可能的重復流入流出,累積流入比特幣數量超過了20萬枚。
從錢包結構管理上,PlusToken大致由兩個地址集群、圍繞三個熱錢包地址歸集進行日常運營,這兩個地址群包含的地址大都為PlusToken用戶分配的充幣地址,總數超過53萬個。三大熱錢包地址在2018年8月到2019年6月間,按照時間順序切換使用。
同時,歸集在熱錢包的比特幣會進一步向其他地址進行低頻而大額的匯集,類似于熱錢包向冷錢包的歸集。PlusToken崩盤后,留下了大筆數字資產在相關地址中,這些地址的實控人開始了持續一年的資產轉移和洗錢過程。
騙局未有終局
從一起資金盤騙局的角度,PlusToken從崩盤之際就可算已經落下帷幕,但是從法律、社會影響角度來看,它的結局尚未到來,依然有很多受害人在努力追回損失,司法行動和處理也仍在進行。
PlusToken的崩盤結局絕不意味著數字貨幣騙局的結局,甚至就在PlusToken崩盤后,依然有關于PlusToken重啟、或所謂“PlusToken3.0”為名的新的騙局問世,這些騙局依然能吸引不少投資者參與,其中也包括部分PlusToken的受害人。
而在PlusToken之后,也有各類模式的新數字貨幣資金盤出現,“搬磚”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經典行騙模式,屢試不爽,包括近期曝光的“伊朗交易所”騙局。
據了解,幣圈傳銷幣的盈利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賣注冊用戶的個人信息;二是炒作幣價,造成一幣難求的局面,引誘用戶利用自有資金入市來買幣炒幣,炒作到一定高幣價時候突然拋幣撤出、崩盤。
盡管近一年暫未出現規模超過PlusToken的案件發生,但是數億、數十億的大案依然多次出現,數字資產騙局也正從一種新型犯罪類型成為一種新型犯罪手段,更頻繁地與傳統經濟犯罪結合。
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數字貨幣相關案件覆蓋的潛在受害人群在擴大,他們對數字貨幣不了解,對類似案例也沒聽說,這讓他們非常容易被一種所謂“新暴富機會”的話術所欺騙。另一方面,對于一線司法機關來說,針對越發頻繁的數字貨幣相關案件的偵破手段提升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銀保監會指出,近年來,一些機構和平臺打著網絡借貸信息中介等金融創新旗號,或假借扶持中小微企業、養老服務、互聯網新零售、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之名,通過虛構項目標的、承諾高收益、設立資金池借新還舊等手段,進行自融或變相自融,形成龐氏騙局,觸碰非法集資底線。
“公眾要客觀評價自身風險認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符合自身風險偏好的金融產品。切勿盲目追求高收益卻忽視了高風險,跟風投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之外的金融產品;更不要一味追求擔保或所謂“保本保息”銷售承諾而不注重風險辨別,以免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銀保監會表示。
來源:21財聞匯、券商中國、星球日報、金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