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門聯合規范直播電商 專家解讀最新影響
關于直播帶貨,這次八部門聯合出手了。
8月3日,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八個部門聯合召開工作部署會,通報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工作進展。同時,對深入推進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工作進行再部署,著力推動研究制定主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規范,提升直播平臺文化品位,引導用戶理性打賞,規范主播帶貨行為,促進網絡直播行業高質量發展。
“近期,在直播帶貨領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規定,但是抓到行業痛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行業亂象問題。總體上看,這是國家監管層面針對直播行業的一個監管方向和意見,具有指導意義。”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蒙慧欣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此次八部門推進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說明監管部門對直播帶貨市場的重視,同時也呼應了證券時報·e公司近日題為《上市公司跑步入場“直播帶貨”流量虛火難掩高退貨率》的調查報道,該報道提出了直播電商行業未來還需重塑與規范,并明確了未來應該從從業人員職業資格、企業運營行為、途徑內容監管等多方面進行標準化。
構建直播賬號信評體系
針對此次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八部門深入推進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等工作,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與分析人士。
華安證券分析師尹沿技表示,此次主要針對網絡直播,打擊對象主要是那些違法且沒有互聯網牌照的App,斗魚、虎牙等這些正規網絡直播App,因為經歷了近幾年的監管和治理已經比較規范了,所以對他們影響并不大。
根據整治工作內容,在推進規范管理方面,網信辦等部門將研究制定主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規范,明確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將內容供給導向、打賞金額標準、主播帶貨資格與直播賬號分級分類緊密關聯,建構激勵高質量信息內容供給的直播賬號信用評價體系。
此前,直播電商規范都是多頭監管,這樣會導致監管合力無法形成。從主管部門來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信辦、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等對互聯網直播均具有管理權限,這就容易出現執法細則、標準不完善,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導致直播監管一直存在著難點和盲點,也會造成多頭監管變成無人管的問題。而此次八部門聯合推進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規避這一監管難點。
“目前來看,事后監管是我國對于互聯網直播監管的主要手段,如約談、罰款、責令整改、關停、吊銷營業執照等,政府部門同樣主要通過人工抽查、網民舉報、記者暗訪等方式來發現違法違規現象,這樣的查處效率較低,而且檢查是在這些不良內容已經造成一定不良影響的情況下進行的,不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股權高級合伙人黃偉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
針對直播電商具體如何規范,黃偉表示,要加強事前、事中的監管,充分提高監管的技術水平,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有效識別違法違規行為,及時處置一批有典型意義的違規案件。
- 直播,短視頻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8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