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保健品頻被騙 我們應如何辨別真偽 ?
昨日,記者從廣州市消委會了解到,近年來,廣州市受理的消費投訴中,涉及保健品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的投訴較為突出。市消委會相關負責人詳細分析了保健品消費四大陷阱,提醒老年朋友在購買保健品時謹慎辨別、理性消費。
陷阱一 混淆保健食品與藥品概念
某些經營者利用老年人對保健食品和藥品概念不清、存在理解誤區的弱點,暗示保健食品具有治療效果,甚至捏造出各種功效。有些保健食品廣告則含有絕對化用語和不實承諾,聲稱“包治百病”、“比藥品還有效”,使用“根治”、“藥到病除”等字眼,或以“無效退款”、“無毒副作用”等虛假承諾誘騙消費者。但事實上,保健食品不是藥品,并不具有治療功效。
陷阱二 虛構“權威證明”騙取信任
某些商家發布非法保健品廣告,假借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醫療機構、學術機構或行業組織的名義和形象,為其保健品的功效作背書,還有保健品廣告含有無法證實的所謂“科學或研究發現”、“實驗或數據證明”等措辭,從而誘導老年人對相關保健品功效深信不疑。
陷阱三 假借送贈品或免費試用等方式攬客
有些商家就通過“贈藥”、“免費試用”、“發放禮品”、“抽獎”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參加各種促銷活動。促銷現場往往氣氛熱烈,并請所謂的患者現身說法,甚至雇人制造爭先恐后購買產品的假象,給老年人造成不買就沒有了、不買就吃虧的心理暗示,使老年人不知不覺中被“洗腦”,進而花錢購買大量產品。
陷阱四 組織免費講座或免費旅游兜售產品
有些商家名義上是開展免費健康講座、免費旅游活動,實際則是為了兜售保健品。邀請所謂“專家”、“教授”、“醫生”現場談養生,有些老年人因為盲信“專家”的話而買入保健食品或保健器械,少則幾百元,多則上萬元。另有老人在參加義診咨詢、免費體檢后,偏聽偏信“醫生”建議,把治病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保健品上,甚至拒不遵循正規醫院醫囑,導致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案例 高價“多功能”床墊冇功能
曾先生反映,其父親于2015年10月從某商家購買了一款價格1萬多元的“多功能健康床墊”,沒有消費憑證。商家口頭宣稱該床墊可治療手腳疼痛、抽筋等問題,并可疏通血管。但曾先生家庭購買后卻發現該床墊并不具備商家宣傳的功能,與商家協商退款卻被拒絕。
消費點評
經營者宣傳床墊具有治療手腳疼痛、抽筋、疏通血管的功能,欺騙、誤導消費者購買,是違反廣告法的行為,構成虛假廣告,應當依法對消費者承擔退款、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然而,由于消費者曾先生的父親在購買床墊時未索取消費憑證,并且商家只對床墊功能給予了口頭承諾,如果經營者拒絕承認,那么消費者在維權時就有可能面臨難以舉證的困境。
消費提醒 辨別真假保健品,查看有無“小藍帽”
1.查看保健食品標志和批準文號。保健食品正面的包裝有批準文號,背面有“本品不能代替藥物”的提示。國產保健食品為“衛食健字 第號”或“國食健字 第號”;進口保健食品為“衛進食健字第號”。而藥品的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具治療作用。如無法辨別,可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www.sfda.gov.cn)“數據查詢”欄目查詢。
2.保健食品外包裝有“小藍帽”。在購買保健食品前要注意查看產品外包裝上有無衛生部的“小藍帽”標志,這是國家幫助消費者辨認區分真假保健食品的特制標志,保健食品標志的顏色為天藍色小藍帽圖案。
3.消費時務必索取并妥善保存發票、宣傳單張等憑證,若參加養生俱樂部要注意簽訂書面協議并約定違約條款,一旦自身權益受到損害,可將協議、發票等作為維權證據。如遇消費糾紛,可首先與經營者交涉,交涉不成的,可撥打12345政府服務熱線進行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