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直銷研究中心發布報告 回應直銷“就業無用論”
熱直銷網快訊: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4月25日發布的《2014中國直銷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稱,在當前全社會推進就業的背景下,直銷行業能承擔一份責任,是一個“沒有圍墻的就業平臺”。
“社會上一度有直銷員流動性大,直銷業無助于就業的說法,并且認為直銷企業公布的就業人數是虛的。”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謙在接受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我們曾經做過測算,從事直銷業的人員中,5個人就有1個人會留下來,在之后的2-3年內穩定地從事直銷業務,并且成為其謀生的手段。”
楊謙對本報記者說,“雖然談不上是‘創業’。但直銷確實能帶動就業。”他舉例說,除了日常的直銷業務外,不少直銷企業所開展的公益項目,如母親水窖、鄉村支教等也都是大量的直銷員完成的。
根據商務部直銷行業信息管理系統的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直銷企業50家(內資企業26家,外資企業24家),省級分支機構357個,服務網點12174個,直銷產品3480種,直銷員309.6萬人。
2014年,我國49家正式獲得直銷經營許可證的企業納稅總額高達55.8億元。此外,直銷員納稅額也達到了1.5億元。
“直銷企業在接納就業人員上崗就業時沒有過高的門檻等限制。”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雨本說,直銷企業的發展會形成杠桿作用并為社會提供廣泛的就業機會。
王雨本認為,直銷企業的發展,對于解決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人員等的就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這一貢獻,不但幫助政府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也為加入直銷行業的個人提供了職業發展的途徑。
上述報告稱,在直銷行業就業沒有過高門檻,即直銷企業在接納就業人員上崗就業時沒有過多的對于資金門檻、知識門檻、技能門檻、經驗門檻等限制。相反,直銷企業能為就業者提供專業的培訓。直銷企業在吸納社會人員就業后,往往能夠根據企業有關制度,對銷售團隊的產品知識、銷售技能等進行培訓,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作何:章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