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商局查處莎米特網絡傳銷案紀實
在網上傳銷僅一年多,上海莎米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莎米特)就已“組織龐大”,參與傳銷人員5000余人,涉及傳銷違法經營收入4400萬元,非法獲利1200余萬元。類似莎米特這種披“電商”外衣搞傳銷的現象,近年來頻頻出現。
上海市工商局直銷監管和打擊傳銷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全市工商機關查處類似莎米特的6個傳銷組織,這些傳銷組織都有共同特點——披著高科技的外衣,隱蔽性強,認定困難。
線上報單 線下發展
“一條龍”服務專業化
17卷卷宗摞起來近70厘米厚,將近4000頁的案件記錄……上海市工商局出示的莎米特傳銷案相關資料顯示,網絡傳銷組織嚴密、結構復雜、運作隱蔽、反應迅速,已經顯示出相當程度的專業性。
負責查辦此案的上海市工商局虹口分局檢查支隊一名執法人員介紹,2012年9月,虹口工商分局接到消費者舉報,稱莎米特以銷售保健品的名義,在網上發展會員,涉嫌搞傳銷。
隨后,上海市工商、公安機關對莎米特開展調查。經過一年的調查,執法人員發現,莎米特采用的傳銷手法具有新特點:莎米特設立完備的獎金分配制度,設置組織零售獎、對碰獎等六七個獎項,誘惑參與人員發展下線,同時購買了一套專業的計算軟件,獎勵多少都由軟件直接計算得出,貌似客觀公正。而莎米特參與人員打著電子商務的幌子,要求參與人員網上報單,線下發展下線人員,隱蔽性非常強。
據介紹,莎米特采用的傳銷手法在搶占市場方面具有速度非常快的優勢,其培訓更是蠱惑人心,直接打出“買豪車、住豪宅”的口號,讓不少參與人員蠢蠢欲動。
在此案中,一瓶進貨成本不到300元的膳食補充劑,標價高達1330元。根據莎米特的宣傳,銷售人員最高可以拿到60%的返利。
“這種宣傳只是‘畫餅充饑’。”一名執法人員說,根本沒有參與人員可以拿到這么高的返利,大部分參與者被騙后甚至血本無歸。
境內交易 境外存檔 “電商”外衣增強隱蔽性 無獨有偶,2013年9月,江西曝出的680萬人“傳銷帝國”,也同樣以電子商務為幌子:江西精彩生活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創辦太平洋直購官方網,設計以網絡虛擬貨幣為計量單位的會員消費積分返利規則,大肆鼓吹電子商務新模式。 近年來,被當作傳銷誘餌的“道具商品”也推陳出新,甚至連墓地都成為不法分子手中的“香餑餑”。傳銷手段也不再是簡單的“拉人頭”、限制人身自由,而是將目標瞄準了更難騙、也更有潛力的高知識群體。這一新動向立即引起了工商機關的高度關注,上海市工商局更是對此進行了持續追蹤調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對上述傳銷活動的規律、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上海市工商局直銷監管和打擊傳銷處有關負責人說,目前傳銷違法行為呈現出三個新的趨勢:一是傳銷概念花樣翻新,從傳統實物演變為電商平臺、金融創新;二是資金結算更便利,利用第三方支付、網上銀行等低成本的新型快捷結算方式;三是活動更虛擬,從集中培訓轉變為定時定期利用語音聊天室、QQ群、微信群等新工具進行網上培訓。 “認定也更加困難。”這名負責人說,“資金流往往是體外循環,不通過公司賬戶走;人員結構等數據全部放在后臺服務器,而這些服務器往往都在境外。” 同時,傳銷活動展示的平臺和方式也發生巨大轉變:精心制作的官網、電子貨幣結算、專業制作的財務軟件、概念與新興產業掛鉤。由此,傳銷行為被包裝成了“高新技術”創業。 “錢景”實為海市蜃樓 一夜暴富心態被利用 據了解,在此案中,一些參與人員已經意識到自己可能在搞傳銷,但在高額返利的誘惑下,他們又存有僥幸心理,總希望自己可以一夜暴富。 福建、江西、上海、遼寧,分布廣泛;投資、養老、美容、保健,無所不包。相比過去單一的“拉人頭”,現在傳銷花樣百出:傍權威、雇“水軍”、專業化等,但騙人宗旨一成不變,都瞄準參與人員的一夜暴富心態。 為提高公眾識別傳銷能力,今年6月,上海市工商局開展“打擊傳銷規范直銷宣傳月”活動,重點面向上海社區居民、高校學生及外來務工人員等開展打擊傳銷集中宣傳活動,并設立專門咨詢投訴點,接受群眾的投訴舉報。 “世上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高收益一般都伴隨著高風險。”上海市工商局提醒消費者,目前直銷的范圍只有化妝品、保健食品、保潔用品、保健器材和小型廚具五種,這些行業競爭已非常激烈,指望一夜發財,是南柯一夢。消費者避免陷入傳銷陷阱,一定要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我買這些商品回來,是自用還是以“拉人頭”為目的?二是自己是否有一夜暴富、不勞而獲的想法?認真思考后,答案自然清楚。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曾對網絡傳銷的新“馬甲”進行分類:打著“點廣告、有錢賺”旗號的付費廣告點擊,充值可兌換現金的網絡游戲,但“最終都離不開拉人頭的要害。”專家提醒,消費者需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那些簡單的玩樂、概念運作、資本誘餌等蒙蔽,尤其需要認清直銷和傳銷區別,不被傳銷口號忽悠。 |
- 工商局,莎米特,網絡傳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