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陸科技募資數百萬 披高科技外衣的網絡傳銷
熱直銷網快訊:作為一家屢屢出現在國內外媒體報道里的“明星企業”,山東大陸科技有限公司以高達8%的月息進行借款,到期后卻無法兌現承諾,被投訴“非法集資”。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該公司以研發制造機器人為概念進行包裝,通過網絡傳銷的方式,從事以吸收資金為目的的傳銷活動,短短幾個月吸引數百萬元資金。
高息誘人:
受8%月息誘惑,老人22萬元打了水漂
“2012年,我在山東大陸科技有限公司投了17萬多元,錢一直沒要回來,我的鄰居投了5萬多。”5月16日下午,濟南市民李女士和鄰居杜女士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遭遇。
杜女士說,幾年前,自己在樓下打牌時聽牌友說起借款分紅的投資機會,每個月只有一千多元退休金的她拿出積攢的5萬元錢,借給了山東大陸科技有限公司。
李女士聽杜女士說了這一投資渠道后,2012年3月到7月,以同樣的方式先后向該公司投入17萬元。李女士說,自己和其他鄰居曾結伴去該公司考察過。“公司在濟南化纖廠路一棟辦公樓里,看著很正規,工作人員還帶我們去了公司買下、租下的土地看過,說要搞游樂場開發、種植果樹等項目。”以為眼見為實的參與者對自己在這家公司的投資“錢景”深信不疑。
幾名參與者出示的“借款分紅協議”顯示,甲方為山東大陸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為張勇(化名),借入期限為6個月,甲方每月按借入資金額的8%分紅一次。
最初的5個月,李女士和杜女士都及時拿到了分紅,最后一個月本該本息一次結清,對方卻告訴她們,“一時難以返還本金,要么債轉股,要么打個欠條。”
李女士稱,當時便覺得不妙,無奈之下,“我們有人接受了債轉股,有人讓公司打了欠條。”一份“債轉股協議”顯示,“甲方以41600元的債權資金向乙方出資,每股為人民幣壹元,共計41600股。”迄今的兩年間,李女士多次聯系張勇,對方要么不接電話,要么敷衍“別著急,再等等”或短信回復“錢到位后會抓緊通知”。
概念包裝:
開機器人餐廳吸引眼球,稱有核心技術
以月息8%的高利借款,山東大陸科技有限公司究竟是家什么公司?登錄該公司網站,首先展現的內容為:“全球十大最具發展前景機器人”,“領導關注”一欄則記錄了2011年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北京軟博會)期間各級黨政領導參觀其展臺。
另有一段視頻是2011年5月13日央視《第一時間》欄目對張勇的采訪。節目介紹,張勇的企業針對餐廳需要推出了一系列的機器人,從迎賓到舞蹈表演,還有充當服務生的傳送機器人。
“已經投放市場了,我們接到的訂單有6000多萬元吧。”張勇在視頻中表示,服務機器人主要銷售給餐廳,能夠幫助餐廳降低人員成本,“售價從兩三萬到十幾萬,我們以實用性為主,降低成本。”
記者了解到,2010年,山東大陸科技有限公司在位于濟南化纖廠路的辦公區域投建“大陸機器人自助餐廳”,號稱全球第一家以“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娛樂”為主題的科技概念體驗餐廳。
一時間,各路媒體爭相報道,更有一些海外媒體也播發了相關內容。公司官網還稱,大陸機器人在2011年被美國國際廣播公司評為“全球十大最具發展前景新型機器人”。
工商資料顯示,山東大陸科技有限公司于2007年注冊成立,公司簡介自稱“專注于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裝備研發制造領域,擁有核心生產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
2012年,該公司機器人走上了第六屆中國國際信息技術博覽會的展臺。當時有報道稱,該公司是山東省內將機器人應用于現實生活的頭一家。
警方調查:
涉嫌網絡傳銷沒有融資許可
2012年8月30日,該公司出現在本報一篇名為《開業才數月,機器人餐廳關門》的報道中。根據當時報道,2012年5月21日,由山東大陸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立的一家機器人餐廳在濟南山大路正式開業,當年8月29日,該餐廳即大門緊鎖,一批被拖欠工資的員工在門前聚集。張勇當時解釋稱是公司一名副總開展“網絡傳銷”,讓公司受困。
根據張勇的介紹,當年6月,機器人餐廳開業不久,公司的這名副總便提出摒棄開設加盟店的傳統方式,把網絡平臺利用起來。張勇同意了這一提議。事實證明,這一機器人餐廳成了當事公司吸收資金的噱頭。
濟南市公安局歷下分局經偵大隊一中隊民警任鑫介紹,2012年5月,山東大陸科技有限公司相關涉案人員制定傳銷模式、設計網絡傳銷軟件、租賃服務器、建立傳銷網站、簽約第三方支付平臺,由專人在網絡聊天室對不特定人群宣傳大陸公司的傳銷模式,推銷原始股、電子股、科技券等“道具商品”,以科技券、電子股裂變高額回報和發展會員返利為誘餌,誘使參與者以繳納費用獲得加入資格,并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以直接和間接發展會員的數量作為返利依據,從事以吸收資金為目的的傳銷活動。
截至當年8月,短短幾個月時間內,該公司通過如此“網絡傳銷”的方式吸引數百萬元資金。目前,此案已經移交起訴。根據警方的介紹,該案事發后,多位受害人向警方反映,該公司以企業發展需要資金為由,與社會不特定人群簽署借款分紅協議。據警方調查,該公司并沒有取得相關的融資許可,但因現有報案金額還不足以認定為非法集資,相關調查還有待繼續。
涉事公司回應本報調查:
核實借款人賬號,逐步還款
根據借款分紅協議,濟南市化纖廠路19號是山東大陸科技有限公司的辦公地址。5月19日,記者在這里看到,曾經的山東大陸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區,已經成為三家餐飲、娛樂店面。
附近有人向記者確認,2012年冬天,山東大陸科技有限公司被公安部門查封,第二年春節,一家羊湯店開始在這里營業。
濟南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檢索信息顯示,張勇名下只有一家名為“山東大陸科技有限公司濟南第一機器人分公司”的機構,平臺信息顯示該公司為“存續”狀態,登記的機構地址為歷城區山大北路51號。記者實地探訪發現,這里是擁有4棟居民樓的一個居民區,多位居民向記者表示,沒有聽說有這么一家公司。
連日來,記者多次聯系張勇。5月20日下午,張勇在電話里告訴記者,“現在正在努力恢復生產,欠的錢我們一定會盡快還上。”
“像我們這種創新型企業很難獲得資金支持,從銀行貸款也需要擔保和抵押。2012年,為了加緊研發和推出產品,才想了這個辦法籌錢。”張勇稱,企業因涉嫌傳銷受到重創,生產一度陷入停滯,所以沒能及時返還借款人的本金。“現在,我們繼續搞機器人研發和推廣,希望能趕緊還清欠款。今年三四月份,就開始核實各借款人的賬號,逐步返還欠款了。”
- 大陸科技,山東大陸科技,傳銷,網絡傳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