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企業走入價值營銷3.0時代
熱直銷網快訊:過去,企業只要把產品和服務做好,不愁沒有生意,但如今,溫飽無憂的消費者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暢銷書《營銷革命3.0》中,作者把過去60年里全球的營銷活動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以產品為主的1.0時代,以消費者為主2.0時代,和以價值驅動為主的3.0時代。
怎樣才能提供公眾喜歡的“價值認同”呢?不少企業都在探索當中,對于直銷企業而言,這個課題尤為迫切。由于上個十年的野蠻發展,直銷給公眾印象并不太美妙,目前,不少直銷巨頭都在努力地改善企業形象,他們的辦法很一致:做公益。
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是個技術活,如何將公益的元素融入到直銷文化之中?日前,三生公司副總經理施光輝分享了他們的公益故事。
作為一家直銷企業,三生公司的文化特點是什么?
我認為直銷企業的文化都比較相似,因為我們所面對的都是來自于不同社會階層、文化背景、地域的經銷商群體。這也決定了直銷企業特別需要一套具有包容性的文化理念體系來統一價值觀。
我們公司的文化體系主要基于中國傳統文化中一些容易達成共識的價值理念。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是“自尊敬人”。“自尊”是“內圣”,完善自我;“敬人”是“外王”,為他人創造價值。
從員工的層面上講,我們很強化“尊重”這兩個字。我們從保障員工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做起,讓他們的生活過得有尊嚴、有幸福感。舉個例子來說,我們2011年底在公司內部成立了一個互助基金,資助一些遭遇突發事件比如家人患重病的員工等,幫他們渡過難關。
從經銷商的層面上講,我們重點輸出為社會創造價值的理念。公益正是我們為社會提供價值的一種方式。我們鼓勵經銷商力所能及地參與到我們的公益活動中去。在參與過程,經銷商就會越來越認同公司的文化。我們相信,一個人如果擁有正確的理念和價值觀,一定能為社會提供正能量。
你們具體做了哪些公益活動,又是怎樣把公益元素融入到原有的企業文化中去?
最初我們只是簡單地捐物資,后來我們開始與中華慈善總會等公益機構形成長效合作機制。我們從2010年開始在慈善總會成立了專項基金。這個基金先后資助了貧困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救助和留守兒童愛心教室兩個項目。2010年底,我們和慈善總會一起開展了“愛心1+1”先心病兒童救助行動,成功救助了202個貧困家庭的先心病孩子。今年,公司又把關愛兒童項目方向聚焦在留守兒童群體上。過去的大半年,“三生愛心基金”在山東和四川建設了30間愛心教室,為留守兒童提供了豐富課余活動的場所。在剛剛過去的10月25日,成都市大邑縣三岔鎮中心小學的愛心教室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2011年,公司還專門成立了社會責任部。我們做公益有兩個特點,第一是會全程監控捐贈資金的使用情況,確保它們被花到真正需要的方向,第二是會讓員工和經銷商都參與到項目中去。我們希望經銷商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參與公益活動,倡導“愛心1+1”的公益理念,一個月參與一次,或者是一個月捐哪怕是一塊錢。這個過程就是公益文化的輸出。我們從社會獲取商業利益,同時我們應該為社會創造價值,而公益正是我們為社會提供價值的一種方式。
在構建企業文化、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你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直銷公司其實有一個難言之隱,就是說,公眾總是將我們定位為“直銷公司”。其實,就我個人理解,直銷只是銷售產品的方法,本質上和連鎖商店、電子商務沒什么區別,但是,由于過去一些企業不規范行為引起公眾的誤解,讓今天以直銷作為營銷模式的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現階段,我們需要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水平,不斷創新開發一些更好的產品,讓消費者對我們的產品有更多喜愛,另外,我們在公益,在承擔社會責任和改良企業形象這一塊也要加大力度。我們希望通過各種努力來推動企業的社會公眾形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