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市搗毀一個70多人傳銷窩點
熱直銷網打傳前線,利用網絡的QQ、微信等方式進行對內對外聯系活動,采取介紹工作、男女交友、邀請旅游等引誘方式,欺騙年輕人參與傳銷活動。日前,我市公安、工商部門聯合,一舉搗毀了一個以推銷“國際蘭文化妝品有限公司產品”為幌子的傳銷窩點,共查獲傳銷人員74人,其中“90后”50人,“80后”21人,最小只有19歲,最大38歲,大多數來自云南、貴州、河南、廣西等偏遠地區。該窩點采用分散居住、上下線回避等措施,對傳銷人員充分“洗腦”,增加了執法人員的查處難度。
百米平方地下室擠著70多人
8月27日清晨6點30分,根據群眾舉報,市公安局和工商局的執法人員來到稠江街道新屋后吳新村某居民樓檢查。只見兩個小伙子蹲守在地下室出口,一見到警車,還沒來得及向屋內的人通風報信,就立即驚慌失措地逃跑。
原來,在這幢居民樓的地下室,正在進行一場“創業成功致富”的演說。兩名執法人員守在出口處,其他執法人員迅速沖向地下室。一進入地下室,夾雜著油漆味和汗臭味的味道撲鼻而來,令人作嘔。幾個看上去還是很稚嫩的年輕小伙子,正在傳授“致富秘籍”。區區一個100平方米的地下室,70多人擠在一起,有的蹲著,有的坐在小板凳上,有的竊竊私語,有的聚精會神做著筆記。在一旁的黑板上,寫著“目標釘在鋼板上,就像渴了需要水”等口號。
執法人員當即對所有參與傳銷授課的“老師”和學員予以登記。隨后,幾名授課的“老師”先被請進了警車,作為重點詢問對象。其他傳銷參與人員通過兩輛大巴轉移到公安經偵大隊,做進一步調查。
說法如出一轍深受“洗腦”毒害
在市公安局經偵大隊,辦案民警要求所有參與傳銷的人員寫下參與傳銷的全過程。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傳銷人員自述的過程都如出一轍:在網上認識一個朋友,應邀來義烏。剛來義烏沒幾天,在義烏結交的朋友就消失不見,接著被拉入該團伙,還不清楚情況,更不知道傳銷為何物。一切似乎都像事先串通好的一樣。
其中少數幾個,供認了自己之前知道是傳銷,是被騙后進入這個組織的,并對警方和工商部門的解救表示感謝。執法人員初步認定這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團體,傳銷人員深受“洗腦”的毒害,并且在對付執法人員方面也都很有“一套”。于是民警和工商執法人員各個擊破,把傳銷人員根據不同住宿分成9組,由公安與工商各配備一名執法人員,對傳銷人員進行隔離單獨談話。
經過一個下午的努力,執法人員終于全線突破。傳銷人員從不配合到配合,慢慢道出了實情。原來這是一起典型無產品、“拉人頭”式傳銷案件,以“推銷國際蘭文化妝品有限公司的產品”為幌子,以高額利潤為誘餌,大肆招募、誘騙“80后”、“90后”為傳銷主力軍。
以各種方式誘騙“入伙”
這些人從何而來?為什么要加入這個團伙?隨著調查的進行,這些疑問也逐漸水落石出。
“義烏經濟發展好”、“打工工資高”、“福利好”、“上班也還輕松”成了吸引偏遠地區年輕人前來義烏的最主要原因。
比如小段,原來和他一起在南京共事過的張某,有天打電話給他,說在義烏電子廠上班工資有4000元一個月,待遇很好,讓他也過來發展。到了之后,小段發現不是電子廠,感覺被騙了,但聽了幾堂課后認為這也能掙錢。“他們答應我會有一個營業執照樣的證件,但一直沒有拿到,也沒看到產品,也沒有任何發票和收據,他們還是在騙我。”
其次,80后、90后正步入風華正茂的年紀,尋找男女朋友的需求也不在少數。比如小虞,在網上結交了一個女朋友,想和她一起來義烏工作。小虞剛到義烏時,“女朋友”和一群人住在一起。“他們都很熱情,到處帶我玩,跟我做游戲。后來她上了個廁所,就不見了。我很著急,他們就說明天帶我去唱歌。”
此外,也有單純為了旅游目的被騙來義烏。出生于1995年的小趙,目前是一名大二的學生,涉世未深。“我在網上遇到一個網友,他說義烏江邊很漂亮,隔壁還有一個橫店影視城很好玩。因為當時放暑假,我還在杭州打臨工,所以就來了義烏。他先帶我到江濱公園玩,后來就帶我去上課了。”
慫恿、逼迫加入傳銷組織
被騙到義烏只是第一步,之后就是慫恿、逼迫他們加入傳銷組織。而這些傳銷人員中,有的是被迫加入的,也有自愿加入的。
來自貴州的小李,他被騙后發現是傳銷行為,幾次都想要逃走。但時刻都有人監控,自己的行李也被藏了起來,所以只好交了2900元。“我現在就想著如何把2900元賺回來。”小李說。
1976年出生的甘某,則是主動要求加入,他是這個團伙中年級最大的一個。他本來在廣東中山的一個五金廠打工,朋友介紹他來義烏做化妝品生意。來到了義烏后,甘某聽了幾堂課后,就主動交了2900元開始推銷,但發現不好做,目前只發展了弟弟一人。
所有人員被教育后遣散
由于被抓獲的傳銷人員大多都是傳銷組織的“基層”和受害者,傳銷數額未達到規定的追訴標準,無法采取刑拘措施,執法人員依法對所有傳銷人員的身份做了記錄、留存影像資料,進行了耐心細致的教育,宣傳了相關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并與所有傳銷人員簽訂了《訓誡書》。
當晚,所有傳銷人員被遣散回家。接下來執法人員還將會把相關信息通知到傳銷人員的戶籍所在地,讓家人共同參與到抵制傳銷中來。目前,團伙的頭目仍然在逃,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執法人員介紹,這個傳銷團伙屬于典型的“拉人頭”式傳銷方式,拉的人越多,獲得的報酬也就越多。雖然有化妝品作為幌子,但自始至終,都是以金錢交易,沒有出現過實物。執法人員根據歷年打擊傳銷的經驗,總結出了傳銷窩點存在一些普遍特征:居住點人員在8至10人左右,年齡普遍為20歲上下,男女都有,在家時經常齊聲唱歌、拍手,吃飯之前大呼口號,出門時三三兩兩結伴。此外,如果很多人一大清早就集合在一個房間里,時常有大聲聲音傳出,有可能是他們上課地點。如果市民發現疑似傳銷窩點的,可撥打12315或110舉報。
百米平方地下室擠著70多人
8月27日清晨6點30分,根據群眾舉報,市公安局和工商局的執法人員來到稠江街道新屋后吳新村某居民樓檢查。只見兩個小伙子蹲守在地下室出口,一見到警車,還沒來得及向屋內的人通風報信,就立即驚慌失措地逃跑。
原來,在這幢居民樓的地下室,正在進行一場“創業成功致富”的演說。兩名執法人員守在出口處,其他執法人員迅速沖向地下室。一進入地下室,夾雜著油漆味和汗臭味的味道撲鼻而來,令人作嘔。幾個看上去還是很稚嫩的年輕小伙子,正在傳授“致富秘籍”。區區一個100平方米的地下室,70多人擠在一起,有的蹲著,有的坐在小板凳上,有的竊竊私語,有的聚精會神做著筆記。在一旁的黑板上,寫著“目標釘在鋼板上,就像渴了需要水”等口號。
執法人員當即對所有參與傳銷授課的“老師”和學員予以登記。隨后,幾名授課的“老師”先被請進了警車,作為重點詢問對象。其他傳銷參與人員通過兩輛大巴轉移到公安經偵大隊,做進一步調查。
說法如出一轍深受“洗腦”毒害
在市公安局經偵大隊,辦案民警要求所有參與傳銷的人員寫下參與傳銷的全過程。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傳銷人員自述的過程都如出一轍:在網上認識一個朋友,應邀來義烏。剛來義烏沒幾天,在義烏結交的朋友就消失不見,接著被拉入該團伙,還不清楚情況,更不知道傳銷為何物。一切似乎都像事先串通好的一樣。
其中少數幾個,供認了自己之前知道是傳銷,是被騙后進入這個組織的,并對警方和工商部門的解救表示感謝。執法人員初步認定這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團體,傳銷人員深受“洗腦”的毒害,并且在對付執法人員方面也都很有“一套”。于是民警和工商執法人員各個擊破,把傳銷人員根據不同住宿分成9組,由公安與工商各配備一名執法人員,對傳銷人員進行隔離單獨談話。
經過一個下午的努力,執法人員終于全線突破。傳銷人員從不配合到配合,慢慢道出了實情。原來這是一起典型無產品、“拉人頭”式傳銷案件,以“推銷國際蘭文化妝品有限公司的產品”為幌子,以高額利潤為誘餌,大肆招募、誘騙“80后”、“90后”為傳銷主力軍。
以各種方式誘騙“入伙”
這些人從何而來?為什么要加入這個團伙?隨著調查的進行,這些疑問也逐漸水落石出。
“義烏經濟發展好”、“打工工資高”、“福利好”、“上班也還輕松”成了吸引偏遠地區年輕人前來義烏的最主要原因。
比如小段,原來和他一起在南京共事過的張某,有天打電話給他,說在義烏電子廠上班工資有4000元一個月,待遇很好,讓他也過來發展。到了之后,小段發現不是電子廠,感覺被騙了,但聽了幾堂課后認為這也能掙錢。“他們答應我會有一個營業執照樣的證件,但一直沒有拿到,也沒看到產品,也沒有任何發票和收據,他們還是在騙我。”
其次,80后、90后正步入風華正茂的年紀,尋找男女朋友的需求也不在少數。比如小虞,在網上結交了一個女朋友,想和她一起來義烏工作。小虞剛到義烏時,“女朋友”和一群人住在一起。“他們都很熱情,到處帶我玩,跟我做游戲。后來她上了個廁所,就不見了。我很著急,他們就說明天帶我去唱歌。”
此外,也有單純為了旅游目的被騙來義烏。出生于1995年的小趙,目前是一名大二的學生,涉世未深。“我在網上遇到一個網友,他說義烏江邊很漂亮,隔壁還有一個橫店影視城很好玩。因為當時放暑假,我還在杭州打臨工,所以就來了義烏。他先帶我到江濱公園玩,后來就帶我去上課了。”
慫恿、逼迫加入傳銷組織
被騙到義烏只是第一步,之后就是慫恿、逼迫他們加入傳銷組織。而這些傳銷人員中,有的是被迫加入的,也有自愿加入的。
來自貴州的小李,他被騙后發現是傳銷行為,幾次都想要逃走。但時刻都有人監控,自己的行李也被藏了起來,所以只好交了2900元。“我現在就想著如何把2900元賺回來。”小李說。
1976年出生的甘某,則是主動要求加入,他是這個團伙中年級最大的一個。他本來在廣東中山的一個五金廠打工,朋友介紹他來義烏做化妝品生意。來到了義烏后,甘某聽了幾堂課后,就主動交了2900元開始推銷,但發現不好做,目前只發展了弟弟一人。
所有人員被教育后遣散
由于被抓獲的傳銷人員大多都是傳銷組織的“基層”和受害者,傳銷數額未達到規定的追訴標準,無法采取刑拘措施,執法人員依法對所有傳銷人員的身份做了記錄、留存影像資料,進行了耐心細致的教育,宣傳了相關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并與所有傳銷人員簽訂了《訓誡書》。
當晚,所有傳銷人員被遣散回家。接下來執法人員還將會把相關信息通知到傳銷人員的戶籍所在地,讓家人共同參與到抵制傳銷中來。目前,團伙的頭目仍然在逃,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執法人員介紹,這個傳銷團伙屬于典型的“拉人頭”式傳銷方式,拉的人越多,獲得的報酬也就越多。雖然有化妝品作為幌子,但自始至終,都是以金錢交易,沒有出現過實物。執法人員根據歷年打擊傳銷的經驗,總結出了傳銷窩點存在一些普遍特征:居住點人員在8至10人左右,年齡普遍為20歲上下,男女都有,在家時經常齊聲唱歌、拍手,吃飯之前大呼口號,出門時三三兩兩結伴。此外,如果很多人一大清早就集合在一個房間里,時常有大聲聲音傳出,有可能是他們上課地點。如果市民發現疑似傳銷窩點的,可撥打12315或110舉報。
- 傳銷窩點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