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內地直銷沃土迎來發展“第二春”字號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珠三角是中國內地直銷的發源地,集中了直銷法成立以來最早獲得牌照的一批企業,包括雅芳、安利、完美、無限極等等,不僅市場業績占全國半壁江山,這些企業還在品牌價值塑造、行業形象建設等方面都起著示范作用。2008年到2012年的五年時間里,珠三角直銷業幾乎沒有出現新的拿牌企業,但停下來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今年,隨著珠海圣元、深圳榮格先后獲得牌照,南京中脈將營銷總部遷至了廣州,注冊地在上海的富迪實際上也是在廣東運作,這塊直銷沃土迎來發展“第二春”。
廣州市蘿崗區副區長張超平(前左)與安利(中國)總裁黃德蔭
(前右)共同簽署增建安利第二生產基地用地意向書。
(從左至右)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梅、安利公益基金會常
務副主席黃德蔭、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民政部社會福利
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王素英共同啟動。
無限極會議中心效果圖
兼容并包,勢必成為直銷發源地
“珠三角直銷業的發展得益于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改革開放的政策。”談及珠三角直銷行業的發展,晨訊傳媒總經理胡軍稱,中國內地直銷發源于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珠三角,其實是形勢的必然。
“廣州既有敢為天下先的傳統與勇氣,又有開放兼容的大氣。無論是當地政府還是民眾,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都比較高,這就為直銷在這片土地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公眾環境和政策環境。”國內直銷問題研究專家、《新華商》雜志主編李斌表示。最知名的跨國直銷企業—雅芳與安利先后在廣州扎營,特百惠等海外直銷企業紛至沓來;2001年,已經在天津建廠的仙妮蕾德在廣州又建生產基地,一時間廣州名企匯集,成為名副其實的直銷之都。
當初為何會在廣州扎根?安利中國前掌門人鄭李錦芬說,當時的廣州開發區,沒通公交車,也沒有的士,但政府官員的一句“我們能為你提供任何服務,有什么困難我們為你解決”讓她吃了定心丸,于是收集資料做市場調研,1992年成立了安利(中國),并在廣州投資建廠,1995年正式開業。
完美(中國)則是馬來西亞華僑古潤金1994年在家鄉廣東中山所創建。2011年,公司又在在中山市南朗鎮華南現代中醫藥城投資建設第三個生產基地,總投資約10億元人民幣,計劃將于2015年投入使用。港澳僑胞李惠森1992年成立了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其在家鄉廣東新會累計投資超過30億元人民幣,設立了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的無限極新會生產基地,包括生產大樓、養生文化體驗中心、中草藥園及無限極大學。
《2012年亞太直銷市場年度研究報告》顯示,安利、完美、無限極分別以271億、135億、 105億的業績占據直銷榜單前三甲,而且是僅有的三家銷售額超過100億的企業。“這三大企業的業績總和基本占據了拿牌企業總業績半壁以上的江山。”李斌告訴記者:“這些企業在創造了巨大業績的同時,更是納稅大戶,對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在廣東省國稅局和廣東省地稅局聯合排定并公布的2012年度廣東納稅百強排行榜中,安利(中國)有限公司以創造稅收45億元排名12位,江門無限極(中國)以創造稅收13.6億元排名34位,完美(中國)有限公司以8.86億元的稅收排名第51位,成為中山唯一上榜的企業。
培養人才,加強行業自律謀發展
一直以來,珠三角就是國內直銷人才的培養基地和輸送基地,珠三角的企業更是肩負著實質性的使命。“很多直銷公司的高管以及高級經銷商、系統領導人都有著安利的背景或經歷。”李斌告訴記者。對于投入巨資培訓的人才流失,安利大中華區副總裁劉明雄認為:“任何一個行業的龍頭企業,都應承擔起對整個產業的教育、培訓的責任,安利有責任和義務。直銷員整體素質的提高,也將積極促進國內直銷行業的健康發展。”
除了人才的“貢獻”,珠三角的企業在文化管理、價值塑造等方面也被稱為標桿,有著可供行業借鑒的寶貴經驗。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惠森的“自動波”領導模式,體現為各級管理者和員工的充分授權和自主工作,背后的支撐體系是目標管理和高信任度文化。
直銷行業形象的塑造,需要每個企業的共同努力,在這方面珠三角的企業也有很強的共識。記者了解到,此前,總部設在廣東的6家直銷企業,包括雅芳、安利、康力醫藥、完美、無限極、太陽神就共同簽署了《廣東省直銷行業自律公約》,對公約成員內各企業的招募行為、直銷員計酬制度等都做了詳細約定,這種形式在全國范圍內尚屬領先。
專家預測
未來3——5年珠三角拿牌企業將增5——10家
繼5月珠海圣元獲牌后,8月12日有消息傳來,深圳榮格科技有限公司成為全國第38家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未來3~5年,珠三角企業拿牌的速度還會加快,未來市場突破2000~2500億的時候,珠三角還將誕生5~10家拿牌企業。”胡軍接受采訪時表示。
“安利等外資企業在1998年之后利用政策空檔期的優勢,在本土化的過程中占據了先機,他們利用外國先進的管理模式,再加上對中國國情的深諳,很快將產品、宣傳、服務的優勢轉化成了市場優勢。而隨著國家監管經驗越來越豐富,對直銷由限制轉為支持,以及本土企業對法律監管的熟稔,會越來越懂得市場"玩法"。”談及珠三角直銷企業未來的市場發展,胡軍對內資企業的發展表現出了更多的關注。其進一步指出,不久的將來,東莞太陽神、珠海圣元、廣州康力以及一大國隆這些企業未來都會有很大的業績增長。
不過李斌接受采訪時則指出,“目前直銷行業的企業都不缺現金流,最大的瓶頸是政策環境。從長遠來看,珠三角的直銷企業面臨著一定的挑戰,無論是從企業競爭還是政策環境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