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大棒逼近互聯網銷售保健食品
“近幾年保健食品在互聯網上銷售飛速增長,很多國際品牌也加入了互聯網營銷行列中。”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張大超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何保障互聯網經營保健食品的食品安全,如何把互聯網上的保健食品分類等問題還有待解決。中國保健協會的調研指出,一些假劣保健食品橫行于互聯網市場,尤其是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也包括假冒偽劣產品、虛假宣傳,及經營運輸中的二次污染等形形色色的問題。
“最近兩年保健食品行業的年銷售總額在3000億元左右,按趨勢推算,到2015年會到1萬億元左右。那時候,電子商務網站的份額會達到25%甚至更高,所以發展空間非常大。”一位保健食品電商行業資深從業人士告訴記者。
對主營保健食品的企業來說,從線下轉到線上似乎是擴張的“不二法門”。港股上市公司碧生源的一位內部人士透露,碧生源電子商務近幾年幾乎都是以100%數字增長,遠高于行業速度。而淘寶旗下天貓商城上保健食品近三年的銷售額,也從零發展到幾十億元。
由于消費者掌握選擇主動權,廠家營銷動力十足,以減肥、營養補充、擺脫亞健康為主題的產品頗能打動消費者。張大超稱,對消費者具有“誘惑力”的保健食品類仍在不斷增加,比如保健美容類B2C商城如綠瘦商城、樂蜂網等正在迅速成長,同時還在向養生服務、抗衰老服務等更多品類進軍。
不過,電商運營專家白偉偉表示,雖然保健食品電商是增長很快,但整個盤子還非常小,“整體份額不足天貓的1%,和線下保健食品市場份額不成正比”。
增長迅猛卻未上規模,未達規范——保健食品電商野蠻生長背后隱藏著一柄尚未落下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這一監管大棒正在越逼越近。事實上,虛假廣告可謂保健食品電商幾大“頑疾”之一。中國保健協會的調研稱,互聯網經常出現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的情況,普通食品本來是不應該宣傳的,但是就有很多食品宣稱有各種各樣的功效,比如宣傳治療疾病,夸大宣傳保健功能等。
而上述問題是行業企業本身難以解決的。白偉偉坦承,現在來看審查保健食品入駐網店的資質是最煩瑣的。“一般企業的資質有可能幾張紙入駐成功,保健食品有可能上百張紙不能完成。”他說,“目前這個行業是天貓入駐資質中最復雜的目錄,商家的流通資質,產品所對應的生產商資質,以及商品資質都要查。”
- 互聯網,保健食品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7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