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GDP首次超日本 專家稱應更注重社會福利
本報訊 (記者胡紅偉) 日本內閣府昨日公布了2010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經濟數據,2010年日本GDP為5.474萬億美元。對比此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0年中國GDP為5.879萬億美元,中國全年GDP首次超越日本,兩國GDP相差約4050億美元。
全年GDP首次超日本
日本內閣府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經濟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現萎縮,GDP比上季度減少了0.3%,折合年率下降1.1%。這是日本經濟五個季度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從名義GDP來看,日本2010年名義GDP為5.474萬億美元,而中國2010年GDP為5.879萬億美元,日本2010年名義GDP比中國低7%左右。至此,中國全年GDP首次超越日本,日本GDP規模排名全球第三,結束了長達40多年“第二”的地位。
去年二季度,中國的名義GDP已經超過日本。2010年二季度,日本GDP總值為1.28萬億美元,中國GDP為1.33萬億美元。因季度GDP值存在波動,中國成第二大經濟體的說法并未被廣泛接受,但不少學者表示,中國GDP超過日本“指日可待”。
10年內連續趕超
1967年,日本超過當時的西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此后的40多年中,日本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不曾動搖。
90年代初,日本經濟達到高位,此后20多年,日本經濟徘徊不前,但中國經濟穩步增長。
最近10年,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大跨步前進。2005年底,中國GDP增加16.8%,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2006年,中國經濟規模超過英國,成為僅次于美國、日本和德國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2007年,中國GDP增速為13%,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2009年,中國GDP為4.9092萬億美元,日本為5.0675萬億美元,中國GDP與日本相差0.1583萬億美元。
盡管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但與全球第一的美國仍相差甚遠。據統計,中國和日本GDP總量相加,遠低于美國2010年14.66萬億美元的GDP。
■人均數據
人均GDP2009年中國排名124位
截至2009年,日本人均GDP約為中國的10.6倍
世界銀行2009年的數據顯示,全球21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的人均GDP排名在124位。此前,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按人均計算,中國仍然是世界上較貧窮的國家之一,按照各個國際經濟組織人均GDP的排序,中國排在100位以后。
中國更應關注人均數據
對于2010年中國經濟規模超過日本,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今年1月份表示,要冷靜客觀地對待這個現實。一方面要看到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也要冷靜地看到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還有很多重大的經濟結構需要優化,單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水和資源還比較高。他表示,中國有13億多人口,總量比較大,人均的數量比較低。
去年9月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GDP數據只是國家經濟實力一方面的反映,相較GDP數據,更應關心人均數據。姚堅稱,中國的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按照收入1300元的貧困標準線,全國還有4000多萬人沒有脫貧。姚堅表示,中國還有1.5億人達不到聯合國一天1美元收入的標準,中國經濟發展質量還有待提高。
中國人均GDP為3744美元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曉表示,中國公眾對GDP排名很冷靜,絕非當年中國女排與日本女排的比賽導致“今夜無人入眠”的狂熱。他表示,中國雖然經濟總量第二,但是人均GDP與日本沒法比,其他各項指標中也與日本相差甚遠,包括工業結構、森林覆蓋率等各個方面。世界銀行去年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日本人均GDP為39738美元,中國人均GDP為3744美元,日本人均GDP約為中國的10.6倍。
趙曉表示,2011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似乎相當不錯的答卷,但表面繁榮的背后潛伏著危險的暗流,中國經濟需要加快轉型,以化解正面臨以及將面臨的危機。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昨日也表示,新的數據意味著,中國總體經濟規模在世界上占據了更大的力量,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有所加大,但人均GDP的巨大差距、剛剛進入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的現狀,未來會不斷改善。(胡紅偉)
■相關新聞
日本官員稱搞經濟不為排名
本報訊 (記者沈瑋青)日本昨日發布,2010年日本名義GDP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對此,日本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昨日表示,就2010年中國GDP趕超日本表示歡迎,并稱新興市場國家的發展對于區域經濟“非常重要”。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將不會與中國競爭GDP排名,我們搞經濟不是為了爭排名,而是為了使日本國民過上幸福的生活”。他稱,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國,很高興看到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他還表示,日本將會借助中國經濟,尋求本國經濟發展的新活力,進一步擴展兩國間的經濟交流。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昨日也表示,如何使迅速增長的中國經濟成為推動日本經濟的動力,是一個重要問題。他表示,日本的人均GDP仍是中國的10倍,利用日本國內財富,并使中國經濟增長成為推動日本經濟的動力,對日本的未來至關重要。
■外媒評價
●日本媒體援引野村證券金融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木內登英的話稱,日本名義GDP已被中國超越,想要實現反超現實上較為困難。今后的目標應當是提高人均GDP。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中國的崛起說明決定一國經濟實力的不僅有生產力,還有人口數量。中國擁有11倍于日本的人口,因此人均GDP只要超過日本的1/11即可在經濟總量上超越日本。
●英國廣播公司表示,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中國經濟規模有望在10年內超過美國,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 專家觀點
“日本20年低迷值得中國警惕”
桑百川稱,日本20年的歷史,和當前中國有相似之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表示,中國持續增長機會還是很多的,如果把握得當,與第一位美國的差距也將不斷縮小,本世紀中葉就有可能超過美國。但其中存在幾個問題,即中國是否能持續保持增長,中國當前的增長雖然很快,但是質量不高,產能過剩、污染等問題,使經濟增長的代價很大,因此中國存在總量增長和低效率并存的局面,這樣經濟總量的擴張,追求總量的排名是沒有意義的,更應該注重社會福利總量、公眾可以享受的福利。
桑百川表示,日本在過去20年中經濟持續低迷,不斷卷入各種大小的經濟危機,如亞洲金融危機、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等,反思日本20年的歷史,和當前的中國有相似之處,十分值得中國警惕。
桑百川還表示,日本在上個世紀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之后,勞動成本、投資成本上升,日本本土出現了一定的產業空心化,原本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勢喪失,國內投資增速放慢,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周邊轉移,包括轉移到中國大陸。
桑百川稱,當前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也在上漲,尤其在江蘇、浙江、廣東等省市,如果出現大規模的轉移,不僅這些地區產業空心化,還會使得中西部工業化放慢。(胡紅偉)
“真正趕超日本任重道遠”
馬俊威稱,中國的“軟實力”有待提高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日本所副所長馬俊威昨日表示,中國GDP超過日本是正常現象,應該以平常心看待,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在人均GDP、科技、綜合國力等方面遠遠落后于日本,真正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仍任重道遠。
馬俊威表示,由于中國經濟處于高速增長時期,而日本近年經濟不振,因此中國從經濟總量上超越日本是必然趨勢。目前世界經濟前景尚未明朗,中國能否始終保持經濟快速增長仍是未知數,因此不要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作一個炫耀的資本,而是應該繼續保持低調的姿態,加強國際間合作,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做出貢獻。此外,還應清醒地意識到中國的“軟實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經濟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仍需規范和成熟。
馬俊威表示,經濟實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國應該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沈瑋青)